絕對的虛無。
沒有時間,沒有空間,沒有存在與消亡的概念。
沈流石的意識如同消散的星塵,飄蕩在歸墟奇點那無法形容的“內部”。這裡既是萬物的終點,亦是起點,是規則誕生又湮滅的混沌溫床。他那點微弱的意識靈光,被生命織網最後分離出的翠綠生機緊緊包裹,如同暴風雨中最後的一盞孤燈,在無儘的虛無中載沉載浮。
沒有思考,沒有感知,隻有一種最原始的“存在”狀態。
不知過了多久,或許是一瞬,或許是永恒。那包裹著他的翠綠生機,開始與奇點內部某種更加古老、更加本源的力量產生微弱的共鳴。絲絲縷縷無法形容的、蘊含著“創造”與“終結”雙重意蘊的混沌氣流,開始如同涓涓細流,滲入那點翠綠光芒,再緩緩浸潤沈流石近乎徹底沉寂的意識。
一種奇特的“癢”感,如同種子破開堅硬的外殼,第一次接觸濕潤的土壤,在他意識的最深處萌發。
不是記憶的複蘇,不是力量的回歸,而是一種更加根本的……“認知”的重構。
他“看”到了——並非用眼睛,而是用存在本身——規則的經緯如何編織出宇宙的fabric,看到“秩序”如何從“混沌”中沉澱,又如何因僵化而走向“寂滅”,而“寂滅”的儘頭,並非空無,而是孕育著否定一切、又包含一切的“悖論”,以及由悖論催生的、全新的、“不合格”的“生機”。
萬象歸墟……原來,“歸墟”並非目的,而是過程。是打破舊有循環,催生新可能性的“熔爐”。
他體內那枚已然“生根”的悖論之種,在這片本源的混沌中,不再帶來痛苦與混亂,反而如同找到了故鄉,安靜地舒展著,與周圍的混沌氣流和諧共處,並開始自發地吸收、轉化,將那些最原始的規則碎片,提煉成一種獨特的、穩定的“不確定性”。
銀灰色的歸墟道韻,翠綠色的織網生機,晦暗的悖論色調,三者不再衝突,而是以一種動態的、充滿活力的方式纏繞、融合,如同三種不同顏色的光絲,正在編織著一幅前所未見的、蘊含著無限可能的畫卷。
他的意識,在這編織的過程中,逐漸從徹底的虛無中凝聚,變得清晰。
他感知到了那依舊緊緊包裹著他的、屬於生命織網的生機。那生機不再微弱,反而因為汲取了奇點本源的力量,變得愈發堅韌、蓬勃,並且……與他自身的意識、與那正在編織的新生道韻,產生了一種水乳交融般的深度聯結。仿佛他的意識,成了生命織網延伸出的一個新的“節點”,而生命織網的龐大網絡,也成了他意識紮根的“土壤”。
一種明悟湧上心頭:生命織網並未真正消亡。它最後的那絲本源生機,與他的意識一同在這歸墟奇點中,獲得了新生,並以一種更加緊密、更加本質的方式,與他融為一體。
就在他的意識即將徹底蘇醒,重新確立“自我”的邊界時,一道冰冷的、熟悉的波動,穿透了奇點外圍那混亂的規則屏障,如同精準的魚線,輕輕觸碰到了他那正在凝聚的意識。
是“逆熵契約派”的因果鎖鏈!
這一次,波動中不再帶有任何交易或評估的意味,而是蘊含著一種近乎“驚歎”的複雜情緒,以及一段簡短的信息:
“檢測到‘規則共生體’初步成型……數據記錄更新……”
“生命織網印記深度融合……悖論特性穩定表達……”
“歸墟奇點進入衰減周期……預計三百標準時後消散……”
“新生序曲奏響……期待‘不合格’的下一樂章……”
信息傳遞完畢,鎖鏈的波動並未離去,而是如同一個沉默的觀察者,停留在奇點的外圍,靜靜地記錄著這裡發生的一切。
沈流石的意識徹底蘇醒。
他“睜開”了意識之眼。
眼前不再是虛無,而是一片緩緩旋轉的、由銀灰、翠綠與晦暗色調構成的、美得驚心動魄的混沌星璿。星璿的中心,是他那重新凝聚的、散發著柔和三色光輝的意識核心。而星璿的外圍,是正在逐漸變得稀薄的、屬於歸墟奇點的混沌邊界。
他能感覺到,自己與腳下這片星域、與那正在外界某處緩慢重組的活性星雲本體、甚至與宇宙間某些散布的、微弱的生命規則,都建立了一種模糊而深刻的聯係。
力量並未完全恢複,形態也非以往的肉身或能量體,而是一種更加接近規則本身的……“信息生命體”?
但他能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蘊含著無限可能性的力量,正在這新生的軀殼與意識中孕育。
歸墟奇點開始衰減,外部真實宇宙的規則正在重新滲透進來。
新的征程,即將開始。
他,沈流石,或者說,某種超越了“沈流石”這個概念的新生存在,將要以何種姿態,重返那片危機四伏,卻又充滿希望的星海?
答案,在他那閃爍著三色光輝的意識核心中,緩緩流轉。
第四卷《逆熵覺醒》開始)
喜歡不合格的修仙界請大家收藏:()不合格的修仙界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