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山蹇六四、九五、上六爻辭
六四:往蹇,來連。
蹇之時以陰柔而往入坎險之深處為往蹇,如能與同誌之人,使合眾而附之,此即來連,乃真得處蹇之道也。
象曰:往蹇來連,當位實也。
處蹇,居於上位,能不與下往而眾來,乃得眾誌也,能得眾誌之人,必始之於誠實待下方可得也。
九五:大蹇,朋來。
君處蹇難之時,必天下處難也,故名大蹇,此時如能得朋來助,且須為陽剛中正之才來相輔方有效。
象曰:大蹇朋來,以中節也。
大蹇之時,須陽剛中正之才,如臣之才不足濟蹇,隻守於節義,不能濟世也,今之政客,多屬此類,不知己之才不濟,而力進,徒顯其無能也。
上六:往蹇,來碩,吉,利見大人。
六以陰柔居蹇之極處,蹇之極有將離蹇之態,如以陰柔必不得出,須有陽剛之助,以寬裕之大量,見有德之人,方可為吉。
象曰:往蹇來碩,誌在內也,利見大人,以從貴也。
六位陰柔又處蹇之極,能近陽剛中正之君,來求自濟,此以從貴之義,吉也。
引子:你的人生,可能正在“蹇”中
先問個讓人心裡難受的問題:在最近的這三個月裡,你是否經曆過類似下麵這樣的時刻呢?
比如說,你辛辛苦苦地熬了好幾個通宵,精心製作出來的方案,在向領導彙報時,卻被他毫不留情地挑出了一大堆所謂“不落地”的毛病,讓你在眾人麵前尷尬得無地自容,簡直就是當場社會性死亡啊!
又或者,你想要跳槽,轉換一下職業跑道,於是投遞了足足二十份簡曆出去,結果卻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杳無音訊。好不容易偶爾收到一個麵試通知,結果對方一開口就是問你:“你能不能接受降薪呢?”這無疑是給你本就焦慮的心情又潑上了一盆冷水。
再比如說,家裡的老人突然生病住院了,你不僅要在醫院裡忙前忙後,跑斷了腿,而且還要麵對那堆積如山的醫療賬單,經濟壓力如山般沉重。白天你隻能強打起精神去上班,而到了晚上,卻隻能一個人躲在被子裡默默地流眼淚,那種無助和痛苦,隻有自己知道。
這種“腳像陷在泥裡,想挪步卻越掙紮越往下沉”的無力感,古人早給它起了個名字——“蹇”。《易經》裡的水山蹇卦,卦象是“坎上艮下”:坎為水、為險,艮為山、為止,合起來就是“眼前一片險灘,腳下是堵絕壁”。
但是千萬不要慌張啊!蹇卦的出現並不是為了打擊你,而是要教導你如何去“擺脫困境”。特彆是後麵的三個爻辭六四、九五、上六),簡直就是“職場或者生活中遇到關卡時的急救手冊”。今天呢,我們就采用一種“吐槽加上乾貨”的方式,把這三個爻辭拆解成“現代人生存指南”,我保證你看完之後會拍著大腿感歎道:“哇塞,原來古人早就把我的處境寫得如此透徹了!”
六四:往蹇來連——彆當“孤膽英雄”,要做“組隊發起人”
你以為的“勇敢”,可能是“莽撞踩坑”
先來講一個真實發生的事情吧:我有一個好朋友,暫且稱他為小a。就在去年,小a剛剛升任部門主管,可謂是意氣風發、雄心勃勃啊!他一心想要搞出一個“創新項目”來,好讓自己在公司裡嶄露頭角。
於是,小a根本沒有跟他的團隊成員們商量,就自己一個人悶頭苦乾,做了一份所謂的“顛覆行業”的ppt。這份ppt裡充斥著各種聽起來很酷的詞彙,比如“用戶畫像重構”、“商業模式革命”等等。
終於到了彙報的那一天,小a信心滿滿地站在會議室裡,拍著胸脯對領導們說:“各位領導,如果這個項目能夠成功實施,那麼我們部門的業績肯定會翻三倍!”
然而,結果卻完全出乎了小a的意料。領導們聽完他的彙報後,紛紛皺起了眉頭,開始對他提出一連串的問題:“你這些用戶調研數據是從哪裡得來的?有沒有做過競品分析?如果預算超支了該怎麼辦?”麵對這些問題,小a當場就卡殼了,他支支吾吾了半天,最後隻能灰溜溜地說:“我回去再改改……”
可惜的是,儘管小a後來又對項目進行了修改,但最終這個項目還是以失敗告終。而小a呢,他不但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反而覺得是“領導不懂創新”,這可真是典型的“往蹇”啊!
爻辭裡的“往蹇”,翻譯成人話就是:明明自己沒準備好,偏要硬著頭皮往前衝,結果把小問題捅成大婁子。就像你沒考駕照非要開山路,不是勇敢,是找事故。
“來連”才是解藥:找對人,組個局
那怎麼辦?爻辭說“來連”——彆一個人死磕,拉人組隊啊!
但“連”不是隨便拉幾個朋友湊數,得講策略。我在大廠見過太多“無效組隊”:有人想推新活動,拉著行政、財務、前台一起開會,結果各說各話,最後啥也沒乾成。真正聰明的“連”,是找“互補型隊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比如小a那事兒,他要是先找市場部的老王:“哥,我這個方向你覺得用戶真的需要嗎?你幫我分析下數據?”再找技術部的阿琳:“姐,實現這個功能需要多久?成本大概多少?”等老王掏出用戶問卷數據,阿琳算出預算缺口,他再帶著這些“彈藥”去找領導,效果絕對不一樣——領導會覺得:“這小子不是拍腦袋,是有備而來。”
象曰“當位實也”,啥意思?不是讓你躺平等彆人幫忙,是讓你“先把自己變成‘連接點’”。就像拚樂高,你得先把自己的零件擺整齊,彆人才願意跟你拚。小a後來學乖了,每次想推項目,先請大家喝奶茶,邊吃邊聊:“我這想法還有漏洞,你們幫我挑挑刺?”慢慢的,團隊裡有人主動幫他找數據,有人教他做預算表——這就是“來連”的威力:不是你拉彆人,是你先給彆人一個“參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