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如何看「青龍」「白虎」
《青龍白虎與藏風納氣的“現代忽悠”》
風水師的“職業神話”與當代瞎忙
在當今這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數字化測繪技術已經廣泛普及,幾乎到了爛大街的程度。各種先進的測繪儀器和軟件,能夠精確地測量和分析地理環境的各種數據,為建築、規劃等領域提供了科學可靠的依據。然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風水師們卻依然硬撐著所謂“格物致知”的職業精神。
所謂“格物致知”,本是儒家倡導的一種通過探究事物原理而獲得知識的方法。在古代,風水師們憑借著對自然環境的觀察和經驗積累,運用這一理念來判斷地理風水的優劣,為人們選擇合適的居住、喪葬之地。但在現代社會,科技已經為我們提供了更為精確和科學的認知方式,風水師們的那一套傳統方法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就拿2019年的一個地產項目來說。當時,有一家風水機構參與了該項目的選址和規劃。在分析地理環境時,他們依靠的不是現代先進的測繪技術和科學知識,而是傳統的風水理論和方法。在查看衛星影像時,他們居然把影像裡的高壓線當成了“玉帶水”。“玉帶水”在風水理論中是一種吉利的水勢,被認為能夠帶來財運和福氣。這家風水機構看到高壓線在影像中蜿蜒曲折,就錯誤地將其等同於“玉帶水”,並向開發商大力推薦該地塊。
然而,隨著項目的推進,問題逐漸暴露出來。由於高壓線產生的電磁輻射,項目後期電磁輻射超標得一塌糊塗。居民入住後,身體出現了各種不適症狀,開發商也因此陷入了一係列的麻煩之中。這就好比拿個破掃帚當金箍棒,還以為自己能大鬨天宮呢。風水師們盲目地依賴傳統理論,而忽視了現代科學知識,最終導致了這樣的結果。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也有78的資深風水師開始做出一些改變。他們意識到了傳統風水理論在現代社會的局限性,開始把環境承載力評估、地質穩定性分析等科學內容塞進勘測流程裡,聲稱要實現“天人合一”的科學化實踐。“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重要理念,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這些風水師試圖將現代科學知識與傳統風水理論相結合,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
但是,我們不禁要問,他們是真的懂科學了,還是隻是趕時髦裝樣子呢?有些風水師可能隻是表麵上把科學概念引入到風水勘測中,而並沒有真正理解這些科學知識的內涵和應用方法。他們可能隻是為了迎合市場需求,讓自己的風水業務看起來更具科學性和專業性。而另一些風水師可能確實在努力學習和應用科學知識,但在實際操作中,如何將傳統風水理論與現代科學知識有機結合,仍然是一個有待解決的問題。
真假龍虎的“辨識遊戲”與實踐瞎搞
辨彆真龍虎,在傳統風水理論中是一項至關重要的技能。關鍵居然是“脈勢相承”的連貫性。所謂“脈勢相承”,指的是山脈的走勢和氣勢要相互連貫,形成一種自然流暢的態勢。在古代,風水師們通過實地考察和觀察,來判斷山脈的脈勢是否連貫,以此來確定真假龍虎。
明代有一位著名的風水師廖金精,他還弄出個“三看法則”,即看脈絡走向、砂體坡度、植被分布。看脈絡走向,就是觀察山脈的走勢是否清晰、連貫,是否有起伏和轉折;看砂體坡度,是指考察山脈的坡度是否適中,太陡或太緩都可能影響風水的好壞;看植被分布,則是通過觀察山脈上的植被生長情況,來判斷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氣場是否良好。
然而,在實際應用中,這些方法卻常常出現問題。以福建土樓建築群為例,部分工匠在建造土樓時,直接把遠處的山脈當成青龍砂。青龍砂在風水理論中是一種重要的砂體,被認為能夠帶來吉祥和福氣。但這些工匠並沒有深入分析遠處山脈的脈勢和氣場,隻是簡單地根據其位置和形態就做出了判斷。結果導致土樓內部的氣場錯位,居住在裡麵的居民常常感到壓抑和不適。
隨著時代的發展,現代衛星測繪技術跳了出來。衛星測繪技術能夠提供高精度的地理信息,讓我們更加準確地了解山脈的形態、走勢和地質結構。根據現代衛星測繪的結果,真正有效的青龍砂得滿足一堆條件,比如砂體的高度、坡度、與其他山脈的相對位置等。這就跟玩猜謎遊戲似的,古人定了個標準,後人還得不停地修正,也不知道到底誰對誰錯。
在古代,由於科技水平的限製,風水師們隻能通過肉眼觀察和經驗積累來判斷風水的好壞。他們的判斷標準往往受到當時的認知水平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現代衛星測繪技術雖然能夠提供更為準確的地理信息,但它也不能完全替代傳統風水理論。因為風水不僅僅是關於地理環境的科學,還涉及到文化、心理等多個方麵的因素。所以,在真假龍虎的辨識問題上,我們需要綜合考慮傳統風水理論和現代科學技術,才能做出更為準確的判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藏風納氣的“科學魔法”解析
藏風納氣是傳統風水理論中的一個重要原理。這一原理居然能跟流體力學裡的伯努利效應與科裡奧利力扯到一塊兒。伯努利效應是指在流體中,流速越快的地方壓強越小;科裡奧利力則是指由於地球自轉引起的一種慣性力。
在傳統風水布局中,青龍高聳的砂體和白虎低矮的地形是一種常見的組合。當氣流經過青龍高聳的砂體時,由於砂體的阻擋,氣流速度會加快,根據伯努利效應,此處會形成低壓區。而白虎低矮的地形則構成了氣流的緩衝帶,能夠減緩氣流的速度,使氣流更加平穩地進入村落內部。這樣一來,就能夠讓村落內部的氣壓穩定得跟調好了的鬨鐘似的。
皖南宏村是一個典型的按照傳統風水布局建造的村落。實地監測發現,按傳統風水布局的區域冬暖夏涼。在冬季,由於青龍砂的阻擋,能夠減少寒冷氣流的侵入,使村落內部保持相對溫暖;在夏季,白虎砂的緩衝作用能夠讓涼爽的氣流順利進入村落,帶走熱量,使村落內部保持相對涼爽。
然而,海拔高度對藏風納氣的效果也有著重要的影響。當海拔超過800米時,就會出現“氣散”的現象。這是因為隨著海拔的升高,大氣壓力逐漸降低,氣流的流動也會變得更加複雜。在高海拔地區,青龍砂和白虎砂的作用會受到一定的限製,無法有效地藏風納氣。這就好像風水是個神奇的魔法,一會兒靈一會兒不靈,全看老天爺心情。
實際上,藏風納氣原理背後的科學依據是非常複雜的。它不僅僅涉及到流體力學,還與氣象學、生態學等多個學科密切相關。傳統風水師們在長期的實踐中,通過觀察和經驗積累,總結出了藏風納氣的原理,但他們可能並不了解其中的科學道理。而現代科學技術則為我們揭示了這些原理背後的奧秘,讓我們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傳統風水理論。
青龍白虎的“形態鬨劇”與方位瞎扯
在傳統風水裡,青龍白虎作為龍虎砂的核心,其形態特征還蘊含著深刻的方位哲學。《地理五訣》中說青龍砂要“龍行虎伏”,還得跟來龍主峰“龍虎相抱”。“龍行虎伏”形象地描述了青龍砂和白虎砂的形態,青龍砂應該像龍一樣蜿蜒起伏,充滿活力;白虎砂則應該像虎一樣安靜蟄伏,穩重內斂。“龍虎相抱”則強調了青龍砂、白虎砂與來龍主峰之間的關係,它們應該相互呼應,形成一個和諧的整體。
現代地理學還發現青龍砂海拔比白虎砂高1520是有科學依據的。這是因為在自然環境中,海拔較高的地方往往能夠更好地阻擋氣流和陽光,為村落提供更好的庇護。而海拔較低的白虎砂則能夠起到緩衝和調節氣流的作用。
浙江楠溪江流域的村落布局就完美契合這風水理論。該地區的地形呈現出一個層巒疊嶂的青龍砂和一個緩坡丘陵的白虎砂的組合。層巒疊嶂的青龍砂高聳入雲,能夠有效地阻擋北方的寒冷氣流和風沙;緩坡丘陵的白虎砂則地勢相對較低,能夠讓溫暖濕潤的氣流順利進入村落。這種布局使得楠溪江流域的村落具有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居民們能夠安居樂業。
然而,在實際應用中,有些人卻把自然地形當成了風水師手裡的橡皮泥,想怎麼捏就怎麼捏。他們為了追求所謂的風水效果,不惜破壞自然環境,進行大規模的人工改造。比如,在一些地方,為了讓青龍砂看起來更加高大雄偉,人們不惜砍伐樹木、挖掘山體;為了讓白虎砂更加符合風水理論的要求,人們甚至改變了河流的流向。這種做法不僅破壞了自然生態平衡,也違背了傳統風水理論中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我們應該認識到,傳統風水理論中的青龍白虎方位哲學是古人在長期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合理性。但我們不能盲目地迷信風水,更不能為了追求風水效果而破壞自然環境。在進行建築和規劃時,我們應該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充分考慮自然環境和生態平衡的因素。
傳統風水智慧的“現代變形記”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發展,傳統風水理論麵臨著新的困境。城市中的高樓大廈林立,土地資源緊張,自然環境遭到了嚴重的破壞,傳統的風水布局很難在城市中得到應用。為了應對這些問題,有人整出個“三化”解決方案,即地形微縮化、材料仿生化、功能複合化。
地形微縮化是指在城市中通過人工手段模擬自然地形,建造一些小型的山脈、湖泊等景觀,以達到藏風納氣的效果。材料仿生化則是使用一些具有仿生功能的材料,來模擬自然環境的生態功能。功能複合化是指將多種功能集成在一個建築或空間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2.5濃度。“青龍塔”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傳統風水理論中的青龍砂,其外形高聳入雲,寓意著能夠阻擋汙濁的空氣,帶來清新的氣息。該項目的開發者聲稱,通過特殊的設計和材料的選擇,“青龍塔”能夠像自然的山脈一樣,對氣流進行調節,從而降低周邊地區的p2.5濃度。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然而,這種做法就好像給古老的風水智慧穿上了現代科技的花衣裳,也不管它到底合身不合身。雖然“青龍塔”的設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對傳統風水理論的創新和應用,但它是否真的能夠達到降低p2.5濃度的效果,還需要經過科學的驗證。而且,僅僅依靠一個建築來解決城市的空氣汙染問題,顯然是不現實的。
傳統風水智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蘊含著古人對自然環境和人類居住環境的深刻認識和思考。在現代社會,我們應該對傳統風水智慧進行科學的研究和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同時,我們也應該結合現代科學技術和社會發展的需求,對傳統風水智慧進行創新和發展,使其更好地服務於現代社會。
結語
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人們越來越關注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對人居環境的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人非要說青龍白虎理論不是玄學,是人居環境優化的重要參照係。他們試圖把《葬經》裡的概念和生態位理論結合,用gis技術重新詮釋“龍虎相抱”。
《葬經》是中國古代風水理論的經典著作,其中包含了許多關於地理環境和人類居住環境的智慧。生態位理論則是現代生態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它強調生物在生態係統中的地位和作用。gis技術是一種先進的地理信息係統,能夠對地理數據進行采集、存儲、分析和展示。將這些理論和技術結合起來,試圖重新詮釋“龍虎相抱”,無疑是一種大膽的嘗試。
然而,我們也不禁要問,這到底是傳統風水智慧真的煥發了新生命,還是當代風水從業者為了混口飯吃,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瞎折騰呢?一方麵,傳統風水理論中確實包含了一些合理的成分,比如對自然環境的尊重和對人類居住環境的關注。通過與現代科學理論和技術的結合,有可能挖掘出傳統風水智慧的新價值,為生態文明建設和人居環境優化提供有益的參考。
另一方麵,也有一些風水從業者為了謀取私利,打著傳統風水智慧的旗號,進行一些沒有科學依據的宣傳和活動。他們利用人們對風水的迷信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騙取錢財,這種行為嚴重損害了傳統風水文化的聲譽。
但不管怎麼說,我們還得讓這些風水從業者繼續在這“忽悠”的路上,譜寫他們所謂的人居環境優化新篇章咯。不過,我們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用科學的思維和方法來判斷和評價他們的行為。對於那些真正致力於將傳統風水智慧與現代科學相結合,為改善人居環境做出貢獻的人,我們應該給予支持和鼓勵;而對於那些打著風水旗號行騙的人,我們則應該堅決予以打擊。隻有這樣,才能讓傳統風水智慧在現代社會中真正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為人類的美好生活做出貢獻。
喜歡天機地脈道請大家收藏:()天機地脈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