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_天機地脈道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穿越架空 > 天機地脈道 > 第61章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第61章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1 / 2)

天火同人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

野即遠與外之意,以天下大同之道,聖賢大公之心,使之無遠不同。常人之同,以私意所合,此昵親之情。故必於野,方可謂大同。天下皆同時,何險阻能阻礙?何艱困能致危?故利涉大川,君子須堅心於此。小人唯用私意,所親比者亦為小人,朋黨之始,其心不正也。

象曰:同人,柔得位,得中而應乎乾,曰同人。

二爻以陰居陰位,此為正位,得中正之德,應乎乾上,五為君位,以剛健中正,二以柔順對應,上下同心同德,故曰:同人。

同人於野,亨,利涉大川,乾行也。

乾之行,必至誠無私,故可以涉險難,而吉。無私,天德也。

文明以健,中正而應,君子正也。唯君子焉能通天下之誌。

下體為有文明之德,上卦為剛健之性,此君子之正道。天下之誌萬殊且異,但理則一也。君子因明理,故能通天下之誌。聖人視億萬人之心為一心,因隻一理而已。文明能使人更明理,故能明大同之真義,剛健必能克已,則必能致大同之道。

象曰:天與火,同人,君子以類族辨物。

天在上,火之性炎上,此為同人,君子觀同人之象,以分類群族各以其性同來區分,如君子小人,善惡是非,物之外形固異,但事理皆同,君子能辨明。

當我們翻開《周易》這部華夏文明的智慧寶典,總會在六十四卦的玄妙體係中遭遇令人拍案叫絕的思維迷宮。其中《同人卦》堪稱最具顛覆性的"思想魔術",它以看似矛盾的卦象組合,構建起一套既荒誕不經又深邃無比的哲學體係。這座由陰陽爻畫搭建的認知迷宮,時而像先秦諸子辯論的茶館,時而變作現代管理學的實驗室,甚至暗藏著國際關係的博弈沙盤。當我們手持"解構"的羅盤深入其中,會發現那些看似故弄玄虛的卦辭爻象,實則是古人用占卜語言寫成的社會心理學報告,既有"一本正經"的宇宙論建構,又藏著"忽悠"眾生的認知詭計,最終在矛盾張力中揭示出人類尋求共識的永恒困境與智慧。

卦象與卦辭:腦洞大開的宇宙聯想

在《周易》六十四卦的係統中,卦象作為最基礎的視覺符號,往往暗含著古人對宇宙秩序的原始猜想。《同人卦》的卦象堪稱這種猜想的典型代表——上乾下離的組合被先人賦予"天火同人"的玄妙解讀。當我們凝視這個由六根爻畫構成的符號矩陣,會發現其中暗藏著古人驚人的空間想象力:乾卦三爻皆陽,象征著高遠蒼穹的剛健不息,其爻畫的完整飽滿恰如天際線的遼闊無垠;離卦則由上下兩陽爻包裹一陰爻構成,恰似火焰燃燒時外顯熾熱而內核虛空的形態,那躍動的火苗正暗喻著文明火種的向上蒸騰。這種天地與火焰的並置,在青銅器時代的認知體係中,無異於現代物理學中"相對論"與"量子力學"的奇妙相遇。

卦辭"同人,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貞"這十二個字,看似簡單的占卜結論,實則拋出了足以顛覆周代貴族認知的三大哲學炸彈。在那個"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的宗法社會,"同人"所倡導的普遍性交往,簡直是對"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傳統觀念的公然挑釁。我們不妨將其置於公元前10世紀的曆史語境中:當周成王還在依靠周公製禮作樂鞏固血緣政治時,《同人卦》卻已經在羊皮卷上寫下"超越宗族邊界"的交往宣言;當各國諸侯仍在"刑不上大夫"的特權遊戲中樂此不疲時,這卦辭卻暗示著"君子"應當具備突破利益集團的道德勇氣。這就像在中世紀城堡的晚宴上,突然有人宣講"世界公民"的啟蒙思想,其思想衝擊力足以讓占卜官驚出一身冷汗。

"同人於野"的核心意象,在先秦文獻中構成了獨特的空間政治學隱喻。這裡的"野"絕非簡單的地理概念,而是與"國"都城)、"家"采邑)相對的哲學空間。在《周禮·天官塚宰》的記載中,"野"被明確劃分為"六遂",屬於遠離政治中心的邊緣地帶,居住著被稱為"野人"的平民階層。當卦辭將"同人"的理想場域設定在"野",實則完成了一場政治哲學的"去中心化"革命——它將宗法製度下以血緣為核心的差序格局,重構為以價值共識為紐帶的開放體係。這種空間轉換的大膽設想,與《禮記·禮運》篇描繪的"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的大同圖景形成跨越時空的呼應。我們可以想象,當某位春秋時期的士人在竹簡上抄錄這段卦辭時,眼前或許浮現出這樣的畫麵:原本被血緣城牆隔離的人們,如同衝破堤壩的水流湧向曠野,在星辰照耀下締結超越親疏的嶄新盟約。

"利涉大川"這句看似普通的占斷,實則潛藏著華夏文明特有的危機應對智慧。在甲骨文記載中,商代君主常為"涉河"舉行隆重占卜,因為黃河流域頻發的水患,使得渡河行為既象征著風險挑戰,也隱喻著文明突破。《同人卦》將"涉大川"與"同人"之道相連,實則揭示出一個深刻的社會學規律:人類應對重大危機的能力,與其構建共識的廣度成正比。這讓人聯想到大禹治水的神話敘事——當鯀固執地以"堵"的方式對抗洪水時,他代表的是孤立主義的失敗;而禹"疏九河"的成功,則恰是"同人"精神的遠古實踐——組織九州之力、協調各部族資源,最終在集體智慧中馴服洪荒。卦辭在這裡玩了個巧妙的認知魔術:它先用"利涉大川"的占卜結論喚起人們對現實困境的焦慮,再偷偷將解決方案置換為"同人"的價值共識,這種"問題方案"的認知嫁接,堪稱先秦版的"思想領導力"建構。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爻位結構:一場荒誕的角色扮演遊戲

初九:"同人於門,無咎"

當我們將視線投向《同人卦》六爻的微觀結構,會發現每一根爻畫都是一個精心設計的認知節點。初九作為卦體的初始陽爻,被賦予"同人於門"的象征意義,這個"門"字堪稱整部《同人卦》最精妙的空間隱喻。在西周建築規製中,"門"不僅是物理空間的出入口,更是禮儀秩序的重要象征——《儀禮·士冠禮》詳細記載了貴族子弟成人禮在"門"內外的不同儀節,《周禮·地官》中"司門"官職的設置,更凸顯出"門"作為權力邊界的政治意義。初九爻將"同人"的起點設定在"門",實則暗示著價值共識構建的雙重悖論:既需要保持開放性門之入口功能),又必須確立基本原則門之屏障功能),這種張力恰如現代國際關係中的"主權與人權"之辯。

"無咎"作為對初九行為的占斷,蘊含著《周易》特有的生存智慧。在《周易》的爻辭體係中,"無咎"並非簡單的"沒有災禍",而是包含著"通過守正而得以免咎"的實踐哲學。王弼在《周易注》中將其解釋為"未必得吉,但必無咎",這種"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處世態度,恰好揭示了共識構建初期的謹慎原則。就像互聯網產品的"最小可行性版本",初九階段的"同人"實踐不需要追求完美,隻需確保方向正確。我們可以設想這樣的場景:某位古代君主在踐行"同人"之道時,先在都城城門處設立交流場所,允許不同部族的使者在此會麵,雖然初期隻能達成最基本的互不侵犯共識,但這種"門內之同"恰是突破封閉的第一步——它既避免了貿然開放可能帶來的風險咎),又為後續的深度合作保留了空間。這種漸進式的共識構建策略,與現代外交中的"建設性對話"原則有著驚人的相似。

《係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的哲學論斷,在初九爻中得到生動體現。"門"作為溝通內外的界麵,其功能本質上是"簡"——簡化交往程序、降低合作門檻。這讓我們想到當代經濟學中的"交易成本"理論——製度的首要功能就是降低人際交往的成本。初九"同人於門"的智慧,正在於它認識到:構建共識的關鍵不在於設計多麼精妙的合作方案,而在於建立最簡單有效的溝通機製。就像嬰兒學習語言並非始於複雜語法,而是從"媽媽爸爸"等簡單音節開始,人類社會的共識構建也必須始於這種"易簡"的智慧。但這裡恰恰暴露出《同人卦》的"忽悠"本質:它用"無咎"的安全承諾吸引人們走出封閉,但"門"外的世界究竟是坦途還是陷阱,爻辭卻巧妙地保持了緘默,這種認知留白正是其哲學魅力的來源。

六二:"同人於宗,吝"

從初九的"門"到六二的"宗",《同人卦》的爻位演進呈現出戲劇性的空間收縮。"宗"作為西周宗法製度的核心概念,在《說文解字》中被解釋為"尊祖廟也",其甲骨文形態恰似供奉神主牌位的廟宇建築。在宗法社會的差序格局中,"宗"代表著最核心的血緣紐帶——《禮記·大傳》記載的"彆子為祖,繼彆為宗"的製度設計,將"宗"構建為不可逾越的身份邊界。六二陰爻居下卦中位,本應是"得中"的吉祥之位,卻因"同人於宗"的局限而招致"吝"的評價,這種爻位與爻辭的矛盾設置,暗藏著《同人卦》對血緣政治的深刻批判。

"吝"在卦爻辭中的含義遠比現代語境中的"吝嗇"更為豐富,它特指"行動受限而產生的困難",類似於我們今天所說的"路徑依賴"或"認知瓶頸"。當一個人將"同人"的範圍限定在"宗"的狹小空間內,就如同給自己戴上了認知的枷鎖——商代甲骨文中大量記載的"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占卜記錄,正是這種思維模式的典型表現。考古發現的西周墓地中,貴族家族墓與平民墓的嚴格分區,物質遺存所反映的等級差異,都印證著"同人於宗"的社會現實。《同人卦》在這裡展現出驚人的思想前瞻性:當整個社會還沉浸在血緣共同體的溫情脈脈中時,它已經敏銳地察覺到這種共同體對個體潛能的壓抑,就像現代社會學所批判的"差序格局對公共精神的侵蝕"。

六二爻與初九爻的對比構成了鮮明的認知張力:從開放的"門"退縮到封閉的"宗",空間的收縮帶來的是視野的狹隘化。這種演變恰似人類社會組織形態的某種隱喻:初期開放交流的熱情,常常會在遭遇外部壓力時退縮回熟悉的小圈子。當代社會中"回聲室效應"的形成,網絡社群的"巴爾乾化"現象,都是"同人於宗"在數字時代的變體。《同人卦》用"吝"的警示告訴我們:當價值共識隻在小群體內部運轉時,就會像在衣櫃裡跑步一樣,看似忙碌卻寸步難行。但問題的吊詭之處在於:宗法桎梏並非可以輕易打破的枷鎖,它既是壓迫的工具,也是身份認同的源泉——就像一個人無法真正拔著頭發離開地球,個體也難以完全脫離自己的文化基因。《同人卦》在這裡又玩了一次"忽悠"的把戲:它先指出"同人於宗"的局限,卻沒有提供打破桎梏的具體方案,而是將難題留給了後來的解讀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九三:"伏戎於莽,升其高陵"

如果說初九、六二爻還是溫和的社會寓言,那麼九三爻則突然將讀者拉入驚心動魄的戲劇場景。"伏戎於莽"四個字勾勒出一幅充滿張力的諜戰畫麵:"戎"代表著武裝衝突,"莽"暗示著隱蔽的荒野,一個"伏"字則將緊張的對峙氣氛渲染到極致。這種意象的突然切換,展現了《同人卦》作為古代"認知多媒體"的敘事技巧——它深知枯燥的哲理說教遠不如生動的場景敘事更能打動人心。當我們將這爻辭置於春秋戰國的曆史背景下,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豐富的軍事政治學智慧——那個禮崩樂壞的時代,各國在"尊王攘夷"的口號下明爭暗鬥,正如"伏戎於莽"所描繪的隱秘衝突。


最新小说: 鬥羅:彼岸花神,向往幽冥 星軌試煉:獵人 圖書館管理員,開局創造超凡 國之利刃:天賦少年成神之路 天降吸血鬼校花,她們演都不演了 墜落60年代,一部手機換溫飽 惡女配的求生反殺 活在2085 痞子道長混都市,師妹那鬼沒送禮 塵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