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複六四、六五、上六爻辭
六四:中行獨複。
四於眾陰之間,能自處於正,但因力弱,不足克濟,此言獨複,不一定無災。
象曰:中行獨複,以從道也。
以獨複於小人間,如從陽剛,君子之道也。
六五:敦複,無悔。
君王於複之道,能敦篤而行之,但臣下均陰柔之輩,因無助,但能無悔而不能無災,君子戒之。
象曰:敦複無悔,中以自考也。
五以陰居尊位,能敦篤善道,以中道自成,此可無悔也。
上六:迷複,凶,有災眚,用行師,終有大敗,以其國君凶,至於十年不克征。
陰柔居複之終,乃意終迷不複者,大凶,招凶,皆因己之迷而不返,動則必有過失,以之出師必大敗,以之為國君,大凶。迷於道,而終不可行也。
象曰:迷複之凶,反君道也。
人君居上而治天下,當從天下之善,如迷於複,反複無常,皆招凶也。
嘿呀,當我們凝視《周易·複卦》那六四至上六的爻象,簡直就像打開了一部塵封千年的奇書,它既有古希臘哲人般的深邃思辨,又不乏市井說書人般的詼諧調侃,堪稱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的“哲學吐槽史”外加“曆史搞笑劇”的完美融合!你看那爻畫的陰陽交錯,仿佛是曆史舞台上生旦淨末醜的臉譜變換,每一道裂痕都埋藏著文明的密碼,每一次轉折都暗合著人性的幽微。這哪裡是冰冷的占卜符號,分明是古人用生命體驗寫就的“人生操作係統”,既指導著廟堂之高的權謀博弈,也啟迪著江湖之遠的修身養性。當我們用現代視角重新解碼這些古老的智慧,會發現它們就像預言家留下的神秘地圖,在資本狂舞、信息爆炸的當下,依然閃爍著穿越時空的導航光芒。
先說說這《周易·複卦》,其卦象為震下坤上,象征“雷在地中”之象——春雷蟄伏於大地深處,雖不見其形,卻積蓄著破土而出的磅礴生機。先賢們從這自然現象中悟出陽氣萌動、正道複興的哲理,聽起來就像一場精心編排的神秘魔法秀:嚴冬的肅殺與死寂是宇宙的休止符,而潛藏的雷聲則是命運重啟的倒計時。這裡麵的六四、六五、上六三爻,更是如登山階梯般層層遞進,每一爻都是對人性與天道的深度拷問,仿佛是在攀爬一座通往哲理高峰的“天梯”,每一步都可能遭遇迷霧與歧途,卻也暗藏著柳暗花明的頓悟。而這三爻所展現的從個體覺醒到權力自省,再到迷途警示的演進過程,恰恰蘊含著儒家“修身以俟命”的深刻哲理——這種哲理不是高高在上的教條,而是如同藏在深山裡的寶藏,需要我們以生命體驗為鋤,以曆史鏡鑒為鏟,經過九九八十一難的挖掘,才能觸碰到那溫潤如玉的內核。曆代大儒對此卦的闡釋汗牛充棟,程頤在《伊川易傳》中強調“複者,反本也”,王陽明則將其與“致良知”學說融會貫通,可見這“複”的智慧,實在是中國哲學的核心密碼之一。
六四:中行獨複——濁世中的“超級精神燈塔”
“中行獨複,以從道也”這短短六個字,在我看來,簡直就是給那些堅守操守的士君子在黑暗時代畫了一幅超級酷炫的“個性寫真”!你看這六四爻,陰爻居陰位,得位而不正中,上下又被眾陰爻所包圍,宛如一位身著白衣的俠客,孤身立於魑魅魍魎之中,雖手無寸鐵,卻憑借內心的浩然正氣,硬生生在汙濁中開辟出一條光明大道。這多像東漢末年黨錮之禍中的李膺、範滂啊——當時宦官當道,朝政糜爛如泥沼,那些自詡清流的士人學子,要麼同流合汙,要麼明哲保身,唯有李膺等人“慨然有澄清天下之誌”,結果落得“鉤黨之捕遍於天下”的悲慘結局。即便身陷囹圄,李膺還一本正經地宣言“事不辭難,罪不逃刑,臣之節也”,那股“雖千萬人吾往矣”的“獨複”勁兒,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非但沒有被黑暗吞噬,反而將自己燃燒成火炬,照亮了後世無數迷途的靈魂。這種清醒與堅定從何而來?從對天道的深刻體認與執著堅守中來。孔子當年周遊列國,困於陳蔡,絕糧七日而弦歌不輟,不正是對這種精神的最好詮釋嗎?他說“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這哪裡是消極避世,分明是“從道”至上的宣言——在“從道”與“從勢”的博弈中,真正的智者永遠選擇站在真理一邊,這種選擇,簡直就是“哲理界”石破天驚的超級宣言!
困境中的“精神飛天遁地術”:細究六四爻的處境,其實頗為微妙——它雖得正位,卻“力弱不足以克濟”,就像一艘孤舟在驚濤駭浪中漂泊,隨時可能傾覆。這種孤絕與王陽明龍場悟道時的處境簡直就是“雙胞胎”!當年王守仁因得罪劉瑾,被貶至貴州龍場驛,那地方瘴癘彌漫,毒蟲遍地,與中原文明幾乎隔絕,堪稱明代的“人間地獄”。他在那裡仿照古人鑿石為棺,朝夕端坐其中,參悟“心即理”的奧義,最終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大徹大悟,提出“知行合一”的曠世哲思,成為了“獨複”精神的千古榜樣。他在《瘞旅文》中悲憫那位客死異鄉的吏目,字字泣血,句句誅心,就像一個洞悉世事的智者對著迷路的小孩語重心長地說“你可長點心吧”——這既是對他人命運的哀歎,也是對自身堅守的警醒。在物質匱乏、精神孤寂的雙重困境中,這些獨行者憑借對道的信仰,練就了“飛天遁地”的精神絕技:他們能在絕望中看見希望,在黑暗中觸摸光明,這種超越現實束縛的心靈自由,正是“獨複”精神的至高境界。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獨複的“價值奇葩悖論”:曆來論及獨複者,總有人為之扼腕歎息,認為他們“生不逢時”“自討苦吃”。曆史上比乾剖心、屈子沉江,表麵看都是“有災”的悲劇結局,可誰又能否認,他們用生命鑄就的豐碑,早已成為民族精神的“永恒大坐標”?這種“失敗”與“成功”的辯證,簡直就是獨複者特有的“價值奇葩悖論”——世俗意義上的失敗,恰恰成就了精神維度上的不朽。文天祥兵敗被俘後,元世祖忽必烈以相位相許,勸其歸降,他卻毅然寫下“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絕唱,在《正氣歌》裡更是慷慨陳詞“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這就是在說,真正的獨複者早已超越了世俗的成敗標準,肉身可以像絢爛的煙花一樣瞬間消逝,但他們所承載的天道精神,就像永恒的恒星,在人類文明的星空中永遠閃耀。這種“死亡不是終點,遺忘才是”的哲學,讓獨複者的生命在曆史長河中獲得了永生,成為照亮後人前行的不滅燈塔。
六五:敦複無悔——君王的“道德糾結遊樂園”
如果說六四爻是士人風骨的獨唱,那麼六五爻則是權力巔峰的獨舞——它居於上卦中位,象征君王的尊位,那是無數人豔羨的權力巔峰“孤獨王座”,卻也意味著常人無法想象的責任與煎熬。“敦複無悔,中以自考也”,這句話看似簡單,實則字字千鈞,意思是君王必須像周成王在周公旦輔佐下那樣“篤行複禮”,以敦厚之心踐行正道,方能避免悔恨。可我們仔細審視這一爻的處境:它雖居尊位,卻身陷坤卦的群陰環繞之中,就像唐憲宗李純,登基之初懷揣著削平藩鎮、重振大唐的中興美夢,也曾積極改革弊政,取得“元和中興”的初步成果,卻最終被宦官吐突承璀之流的讒言所迷惑,對藩鎮政策搖擺不定,甚至逼死名將裴度,搞得朝政像一鍋亂粥,最終功敗垂成,鬱鬱而終。這血淋淋的曆史,無不印證著《尚書》裡“一人元良,萬邦以貞”的理想與殘酷現實之間,往往隔著一條難以逾越的銀河!君王的權力越大,麵臨的誘惑與考驗就越多,稍有不慎便會跌入萬劫不複的深淵,這“道德糾結遊樂園”裡的過山車,可不是誰都能坐穩的。
中道自省的“超級實踐遊戲”:那麼,君王如何才能在這“道德糾結遊樂園”中通關呢?關鍵就在於“中以自考”——時刻以中道標準自我檢視。漢文帝劉恒就是這方麵的典範,他的“敦複”之道集中體現在那篇著名的“罪己詔”中。他在詔書中坦言自己“以微眇之身托於兆民君王之上”,深感責任重大,因此“夙興夜寐,勤勞天下,憂苦萬民”。這種自我警醒不是作秀,而是實實在在的政治實踐:他開放言路,鼓勵大臣直言進諫;廢除肉刑,改笞刑為勞役;輕徭薄賦,與民休息,最終開創了“文景之治”的盛世局麵。這就是“自考”生出來的仁政之樹——它不是憑空天降的奇跡,而是君王以敬畏之心持續耕耘的結果,就像從貧瘠的土地裡長出的一棵枝繁葉茂的善良大樹,需要日複一日的灌溉與修剪。唐太宗李世民也深諳此道,他曾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這種虛心納諫、不斷自省的精神,正是“敦複無悔”的生動寫照。
無悔背後的“曆史驚悚大片”:然而,曆史上更多的君王卻未能通過這場“中道自省”的考驗,他們在權力的誘惑下逐漸迷失方向,上演了一幕幕“曆史驚悚大片”。明崇禎帝朱由檢就是典型代表,他登基之初也曾大力鏟除魏忠賢閹黨,展現出勵精圖治的決心,可最終卻在煤山自縊前悲憤地喊出“諸臣誤我”,至死都未能明白,真正“誤我”的恰恰是他自己十七年間換五十相、誅七總督的“迷複”行為——他剛愎自用,猜忌多疑,既想有所作為,又缺乏“自考”的胸襟與智慧,就像一個迷路的司機,不反思自己的駕駛技術,反而怪導航係統不好使。這血淋淋的教訓深刻說明:“無悔”從來不是憑空得來的,它必須建立在持續“自考”的基礎上,否則所謂的“堅持”隻會變成“固執”,最終隻能留下“君王死社稷”這樣悲愴的“淒涼煙花秀”,供後人扼腕歎息。
上六:迷複之凶——倒行逆施的“曆史恐怖審判場”
如果說六四爻是黑暗中的燈塔,六五爻是權力場的修行,那麼上六爻則是深淵邊緣的警示牌——它用“凶,有災眚”這麼直截了當的嚇人詞彙,就像給那些執迷不悟、倒行逆施的人頭上懸了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時刻準備落下。“反君道也”四個字,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其失敗的根源,這簡直就是把隋煬帝楊廣三征高句麗導致“黃河以北,則千裡無煙;江淮之間,則鞠為茂草”的慘狀,濃縮成了簡潔明了的卦象預言!當年楊廣好大喜功,不顧民力衰竭,強行發動對高句麗的戰爭,征調民夫數百萬,致使田地荒蕪,餓殍遍野,最終引發大規模農民起義,盛極一時的隋王朝二世而亡。這不就是老天爺拿著大喇叭對背離天道者喊“你等著挨收拾吧”嗎?正如《左傳》所言:“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老天爺有時會給壞人機會,讓他們儘情施展,並非是保佑他們,而是讓他們充分暴露其罪惡,在壞事做儘之後接受最徹底的審判,這種“等待其惡貫滿盈”的邏輯,正是曆史規律最冷酷也最公正的體現。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軍事與政治的“連鎖崩潰多米諾骨牌”:上六爻“迷複”的惡果,在軍事與政治領域表現得最為慘烈,其失敗往往不是孤立事件,而是引發連鎖反應的“多米諾骨牌效應”。前秦苻堅淝水之戰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就是典型案例——他不聽王猛“勿圖晉室”的臨終遺訓,在統一北方後急於一統天下,不顧群臣反對,強行征發各族軍隊八十七萬,號稱百萬大軍南征東晉。結果因為內部民族矛盾尖銳,指揮失當,最終在淝水一戰中一敗塗地。那些被迫出征的各族將領,本就與前秦離心離德,戰敗後紛紛趁機獨立,曾經龐大的帝國瞬間土崩瓦解。這就是“行師大敗”的活生生例子:當決策者被權力衝昏頭腦,無視客觀規律與內部矛盾,強行推動違背民心的政策,就像駕駛一輛零件鬆動、燃油泄漏的破車在懸崖邊狂飆,不翻車才怪!這種軍事上的潰敗往往會迅速傳導至政治層麵,引發政權合法性危機,最終導致整個統治體係的崩塌。
十年不征的“國運暗黑詛咒”:“迷複”的危害不僅限於一時一地,有時甚至會形成持續數代的“國運暗黑詛咒”。唐玄宗李隆基就是最好的例證——他早年創造“開元盛世”,使唐朝國力達到頂峰,長安成為世界中心,當時的繁華景象在杜甫筆下是“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可到了晚年,他卻沉迷享樂,寵信楊貴妃,重用李林甫、楊國忠等奸佞,最終釀成“安史之亂”。這場戰亂不僅讓唐玄宗倉皇出逃,更使大唐的盛世如被針紮破的氣球般瞬間破滅,從此以後,藩鎮割據、宦官專權、黨爭不斷,唐朝再也未能恢複往日榮光。到了唐代宗時期,社會已是一片凋敝,正如杜甫在《無家彆》中所描繪的“寂寞天寶後,園廬但蒿藜。我裡百餘家,世亂各東西”。這種因君王“迷複”而導致的國運大斷層,就像好好的一條康莊大道,突然被地震撕裂成萬丈深淵,其負麵影響之深遠,足以讓一個強盛的王朝從此一蹶不振,在曆史的長河中逐漸沉沒。
在這資本像脫韁野馬一樣狂飆突進、技術革新日新月異的時代,《複卦》六四至上六爻的智慧依然閃耀著現實光芒,為我們提供了辨彆方向的精神羅盤。你看,那些拒絕數據造假、堅守學術良知的學者們,他們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用嚴謹的研究對抗浮躁的學風,其身上不正是“獨複”精神在現代社會的生動體現嗎?他們就像黑暗裡的螢火蟲,雖然微弱,卻彙聚成照亮真理的星河;而企業領導者的“敦複”,則可以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華為堅持不上市”的戰略定力為代表——當眾多互聯網公司沉迷於資本市場的短期套利時,華為卻始終專注於技術研發與客戶價值,這種不為外界誘惑所動的“敦複”之心,就像一座穩穩矗立的大山,任憑風吹雨打依然巋然不動;反觀曾經的手機巨頭諾基亞,在智能手機時代固守塞班係統,拒絕開放與創新,其“迷複”之舉就像一個固執的老頭,抱著過時的經驗不放,最終在時代浪潮的衝擊下帝國崩塌,就像一座搖搖欲墜的老房子“轟”地一聲倒在曆史塵埃裡。這些鮮活的案例無不印證著《複卦》初九爻辭“不遠複,無祗悔”的深刻智慧——及時反思,迷途知返,才是個人與組織在快速變化的時代中保持生生不息的“超級生存之道”。
這《複》卦三爻,從六四到六五再到上六,實則就是一部微縮的人類精神“瘋狂史詩”。六四的“中行獨複”讓士人風骨如超級英雄般閃耀千古,他們用血肉之軀鑄就了文明的脊梁,告訴我們什麼是“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氣節;六五的“敦複無悔”則深刻揭示了權力倫理中的“糾結迷宮”,警示那些身居高位者:權力越大,責任越重,唯有常懷自省之心,方能在欲望的漩渦中保持清醒;而上六的“迷複之凶”則像一口敲響了千年的“曆史恐怖警鐘”,用無數王朝興衰、個人沉浮的案例告誡我們:違背天道,執迷不悟,終將被曆史無情拋棄。在“一陽來複”的宇宙大律動中,個體的每一次選擇都像遊戲裡的技能點,看似微小卻決定著人生航向;而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集體選擇則像畫家手中的畫筆,一筆一劃塑造著文明的興衰軌跡。《周易》用這些古老的卦象向我們昭示了一個永恒真理:當那些迷途者在欲望的驅使下前赴後繼地掉進“災眚”的大坑裡時,那些堅守“以從道也”的獨行者們,就像一群勇敢的消防員,在熊熊烈火中逆行而上,為人類文明保存著複歸正道的“超級火種”。這火種穿越千年而不滅,照亮著我們在黑暗中前行的道路,也讓我們對人性的光輝始終抱有不滅的希望。
喜歡天機地脈道請大家收藏:()天機地脈道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