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天大畜六四、六五、上九爻辭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
此言近君位之人,須上畜止人君之邪心,下畜止天下之惡。凡人之惡能止於初始,則易如童牛加桎梏。俟惡盛而後禁,必相隔而難勝。故聖人止惡於初。
象曰:六四元吉,有喜也。
大畜之道在止惡於初,此大善而吉,必能不勞而易治。
六五:豶豕之牙,吉?。??
豬之去勢,則雖有牙,而剛躁必自止。君子體之,知天下之惡,不可力製之,須查其根本,不靠刑法嚴峻而能止惡。聖人教修政教,使人人足用,知廉恥之心,方為至善。
象曰:六五之吉,有慶也。
在上者止惡有道,乃天下福慶也。反用強力嚴刑與民為敵,傷又無功矣。
上九:何天之衢,亨。
大畜之道,能如行空中,橫行無阻,必散之天下,吉也。
象曰:何天之衢,道大行也。
道路空曠,而能大行,乃大畜之極也。
嘿,朋友!你有沒有踏入過一個神奇的世界,在那裡,牛啊、豬啊都成了止惡的超級英雄,爻辭就像是一封封神秘的信件,藏著讓人捧腹又深思的大道理。今天,咱就一頭紮進這《易經》裡“山天大畜”的奇妙領域,好好扒一扒六四、六五、上九爻辭背後那些幽默諷刺又發人深省的故事。
想象一下,我們來到了一個古老的王國,這裡的人們每天都為了生活忙忙碌碌,可這世間的惡就像野草一樣,時不時地冒出來搗亂。而我們的主人公們,也就是爻辭裡的這些“角色”,肩負著止惡的重任,開啟了一場場讓人忍俊不禁又意味深長的“戰鬥”。
六四:童牛之牿,元吉——給小惡戴上“緊箍咒”
爻辭初印象
六四說:“童牛之牿,元吉。”啥意思呢?就是給小牛犢戴上枷鎖,這可是大吉大利的事兒。你可能會撓撓頭,心裡犯嘀咕:為啥要給小牛犢戴枷鎖呀?這小牛犢又沒乾啥壞事,這不是欺負小動物嘛!彆急,這裡麵的學問可大了去了。
止惡於萌芽的“搞笑策略”
在這個王國裡,有一位近君位的大臣,就像是故事裡的主角。他每天看著君主,心裡想著:君主大人啊,您可不能有啥邪念,不然這國家可就亂套啦!同時,他也盯著天下百姓,就怕那些小惡苗頭發展成大災難。
有一天,他發現有個小孩子調皮搗蛋,剛開始隻是偷偷摘了鄰居家的幾朵花。這大臣一看,嘿,這就好比小牛犢剛開始露出了一點小脾氣,如果不及時管管,以後指不定乾出啥更過分的事兒呢!於是,他就想了個辦法,給這個小孩子來了個“小小的約束”,就像給小牛犢戴上枷鎖一樣。他跟小孩子說:“小朋友呀,這花是鄰居家的,你不能隨便摘哦,要是摘了,以後就不能和小夥伴們一起玩啦!”這小孩子一聽,覺得有點害怕,就乖乖聽話了。
你看,這大臣多聰明呀!他知道凡人的惡如果能止於初始,那就容易得像給小牛犢加個桎梏一樣簡單。要是等這小孩子的惡習越來越嚴重,變成了一個偷雞摸狗的大壞蛋,那再想去管他,可就難上加難啦,就像要製服一頭已經長大且野性十足的公牛,那不得費九牛二虎之力呀!
放任小惡的“愚蠢行為”
可是在這個王國裡,也有一些大臣不這麼想。他們覺得,小孩子嘛,調皮搗蛋很正常,等長大了自然就好了。於是,他們對這些小惡視而不見,放任不管。結果呢,這些小孩子長大後,真的成了危害社會的大壞蛋,偷東西、打人,什麼壞事都乾。這時候,那些大臣們才著急起來,想要去製止他們,可已經晚了,就像想要抓住一隻已經飛走的小鳥,怎麼也抓不住啦!
這就諷刺了那些在現實生活中,對小錯誤、小惡習視而不見的人。他們總是覺得,這些都是小事兒,不用太在意。可是他們不知道,小惡如果不及時製止,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後變成無法收拾的大惡。
象曰解讀:大善之吉,輕鬆治理
《象傳》說:“六四元吉,有喜也。大畜之道在止惡於初,此大善而吉,必能不勞而易治。”你看,這大臣給小牛犢戴上枷鎖,止惡於初,這是多麼大的善舉呀!他不僅讓這個小孩子避免了走上錯誤的道路,也讓整個社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而且,這種止惡於初的方法,就像給國家吃了一顆“定心丸”,不用花費太多的精力去治理那些已經發展壯大的惡勢力,輕輕鬆鬆就能讓國家長治久安。
六五:豶豕之牙,吉——找到止惡的“智慧鑰匙”
爻辭新解讀
六五爻辭說:“豶豕之牙,吉。”啥是豶豕呢?就是被閹割過的豬。這豬被閹割後,雖然它還有牙齒,但是它的剛躁之氣就會自然消失。這就好比君子治理天下,知道天下之惡不能靠蠻力去壓製,而是要找到問題的根本,通過教化來止惡。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