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願為主公效死”,字字千鈞,在簡樸的茅屋中回響。
劉備聞言,積壓在心中多日的焦慮與渴望,在這一刻儘數化為狂喜的淚水。他緊緊握住馬良的手,仿佛握住了安定天下的基石,激動得難以言語:“先生肯出山,乃漢室之幸,萬民之幸啊!備得先生,如魚得水,如虎添翼!”
馬良被劉備的至誠深深感動,他再次一揖,道:“主公過譽了。良不過一介書生,能遇主公這等仁德之主,方是良三生之幸。願為主公儘綿薄之力,萬死不辭!”
一旁的關羽,此刻那張素來威嚴的臉上,也露出了由衷的敬佩。他上前一步,對著馬良一抱拳,聲音沉穩而洪亮:“先生之才,關某今日方知。日後軍國大事,還望先生不吝賜教。”
這簡單的一句話,從孤傲的關雲長口中說出,其分量之重,遠勝千言萬語。這代表著劉備集團武將之首,對這位新加入的文臣的最高認可。
陸瑁更是心悅誠服,他上前一步,以晚輩之禮恭敬地說道:“季常先生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晚輩定當在先生與軍師身邊,好生學習,為主公分憂。”
劉備見狀,心中更是高興。他一手拉著馬良,一手拍著關羽的肩膀,笑道:“好!好啊!文有孔明、元直、季常,武有雲長、翼德、子龍、子璋,文武一心,何愁大業不成!”
他轉頭對馬良道:“備已決意,拜先生為從事,即刻隨我返回公安,參讚軍機,總領荊州文書,安定民心士心!不知先生,何時可以啟程?”
馬良略一沉吟,道:“主公厚愛,良感激不儘,自當即刻追隨。隻是……家中尚有老母與四位兄弟,需稍作安頓與告彆。”
劉備聞言,立刻大包大攬道:“先生放心!您的家人,便是備的家人!備當即刻派人,將伯母與諸位令弟,一同接到公安城中,備下府邸,好生奉養,絕不讓先生有後顧之憂!至於告彆,我等便在此等候先生。”
說著,他想起了伊籍之前提過的話,又關切地問道:“聽聞先生之弟馬謖,亦是少年英才,不知可願隨先生一同出仕,兄弟同心,共輔漢室?”
馬良心中又是一暖,他沒想到劉備竟連自己兄弟的名字都記得如此清楚,這份禮賢下士的細致,讓他愈發堅定了追隨之心。他微笑道:“舍弟幼常,性情跳脫,頗有才具,但尚需磨礪。主公若不嫌棄,良自當說服他同往,在主公帳下聽用,以為磨煉。”
“好!太好了!”劉備撫掌大笑,“‘馬氏五常’,我得其二,實乃天助我也!”
當下,馬良便將劉備親自來訪、自己決意出山之事告知了母親與兄弟。馬母深明大義,勉勵其輔佐明主,建功立業。馬謖聽聞劉備禮遇,又素來仰慕兄長,亦欣然同意同行。
一個時辰後,馬良兄弟二人收拾好行囊,與劉備一行人彙合。劉備留下一隊親兵與伊籍,負責護送馬家全家遷往公安,自己則與關羽、陸瑁,帶著馬良、馬謖兄弟,踏上了歸途。
歸途的氣氛,與來時截然不同。來時是忐忑與期盼,歸途則是滿滿的喜悅與希望。
路上,劉備與馬良並轡而行,不斷地向他請教荊州各項事務的處理方法,從農桑、水利到兵員、賦稅,無所不談。馬良對答如流,條理清晰,所提建議無不切中要害,讓劉備越聽越是欽佩。
關羽則依舊沉默寡言,但那雙丹鳳眼卻不時地看向談笑風生的馬良,眼神中充滿了認可。他知道,這位白眉先生的加入,將極大地分擔諸葛亮的壓力,讓整個劉備集團的運轉更加穩固。
而陸瑁的目光,則更多地停留在了跟在馬良身後的那位年輕人——馬謖身上。
馬謖,字幼常。他年紀與陸瑁相仿,麵容俊秀,眉宇間帶著一股掩飾不住的聰慧與傲氣。此刻他正與兄長並肩而行,偶爾插話,言辭犀利,見解獨到,引得劉備連連稱讚。
看著意氣風發的馬謖,陸瑁的心情卻有些複雜。
作為一名穿越者,他的腦海中儲存著這個時代未來百年的走向。當“馬謖”這個名字與“失街亭”那三個血淋淋的大字聯係在一起時,他的心中便會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沉重與惋惜。
“言過其實,不堪大用。”這是劉備對他的評價。
然而此刻,陸瑁看著眼前這個談笑間閃爍著智慧火花的年輕人,卻又覺得那八個字的評價,或許並不完全公允。馬謖的才華是真實不虛的。他對兵法的理解,對戰局的推演,往往能跳出常規,直指核心,展現出驚人的天賦。這種天賦,甚至在某些方麵,比按部就班、穩紮穩打的馬良更加耀眼。
陸瑁心中明鏡似的:馬謖之才,是頂級謀士之才,而非統軍將帥之才。
他就像一把鋒利無比的手術刀,適合在參謀部裡,在地圖前,為統帥剖析戰局,製定精妙的作戰計劃,甚至出奇謀、行詭道。他的戰場,應該是在中軍大帳,在方寸之間。但若將這把手術刀交給他,讓他親自去主刀一場大規模的戰役,麵對瞬息萬變的戰場局勢和複雜的人心士氣,他那過於理論化、缺乏實踐經驗的弱點便會暴露無遺。他會過於相信自己的判斷,忽略部將的建議,最終導致“紙上談兵”的悲劇。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可惜了……”陸瑁在心中暗暗歎息。一個頂級參謀的苗子,卻因為被放錯了位置,最終身死名裂,還斷送了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最好機會,成為了千古遺恨。
“子璋,你在想什麼?如此出神?”劉備溫和的聲音將陸瑁從沉思中拉了回來。
陸瑁回過神,看到劉備、馬良兄弟等人都正好奇地看著自己。他連忙收斂心神,微笑道:“回主公,瑁是在讚歎季常先生與幼常先生之才。有二位先生相助,我軍如虎添翼,瑁心中高興,一時走了神。”
劉備哈哈大笑,指著馬謖對陸瑁說道:“子璋,你與幼常年歲相仿,皆是我軍未來的希望。日後當多親近,多交流。幼常善謀,你善戰,你們二人若能珠聯璧合,必能成為一段佳話。”
“主公謬讚了。”馬謖對著陸瑁拱了拱手,眼中帶著幾分審視與少年人的好勝心,“陸將軍智勇雙全,威名遠揚,謖久仰大名。日後還望陸將軍不吝賜教。”
“幼常先生客氣了。”陸瑁也回了一禮,態度謙和,“我不過一介武夫,於行軍打仗或有些許心得。論及謀略,還需向先生多多學習。”
他看著眼前的馬謖,心中暗下決心:既然我來到了這個時代,就絕不能讓街亭的悲劇重演。馬謖這塊璞玉,必須用在對的地方。未來,一定要想辦法,讓他成為一名出色的參謀,而不是一個失敗的將軍。或許,我可以……
回到公安後的當夜,劉備再擺盛宴,正式向全軍文武介紹馬良、馬謖兄弟。席間,劉備正式任命馬良為左將軍從事,總領荊州文書,參讚軍機;任命馬謖為議曹從事,隨軍聽用。
回到公安城的當夜,太守府內再次燈火通明,笙歌鼎沸。
劉備為顯對馬氏兄弟的極度重視,再擺盛宴,正式將二人引薦給麾下全體文武。宴會的氣氛比上一次慶功宴更加熱烈,因為所有人都明白,人才的加入,比攻城略地更能奠定基業的長久。
大堂之上,劉備高居主位,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他身旁,諸葛亮羽扇綸巾,神情欣然。他早已從伊籍處聽聞了馬良的“荊州策”,對此深表讚同,認為馬良的加入,能極大地補全自己在政務和內治方麵的短板,讓自己能更專注於對外的宏觀戰略。
堂下,關羽、陸瑁等眾將依次列坐,徐庶、孫乾、簡雍等文臣亦齊聚一堂。所有人的目光,都好奇地投向了主位下方兩個陌生的席位。
酒過三巡,劉備緩緩起身,滿堂的喧囂瞬間平息。
他領著馬良、馬謖兄弟二人,走到大堂中央,朗聲對眾人介紹道:“諸君!備今日,要為我等這個大家庭,引薦兩位曠世之才!”
他先是指向馬良,聲音中充滿了驕傲:“這位,便是襄陽馬季常先生!鄉人有言:‘馬氏五常,白眉最良’!備昨日親往拜訪,得聞先生一席話,方知安邦定國之真諦!其才,足以安天下;其德,足以撫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