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江陵出發,一路西行。當陸瑁的車駕,緩緩駛入成都那雄偉的城門時。
漢帝劉備,竟親率文武百官,出宮門十裡相迎!這等殊榮,讓隨行的荊州官員,無不震撼動容!
“朕的賢侄,一路辛苦了!”劉備快步上前,不等陸瑁行完大禮,便親手將他扶起,雙手緊緊地握著他的手,眼中,是毫不掩飾的欣賞與喜愛。
“陛下!”陸瑁亦是心中感動,“臣,何德何能,敢勞陛下天威親迎。”
“你當得起!”劉備朗聲大笑,“你為我大漢,保住了半壁江山!此等功績,當得起朕的任何禮遇!走!隨朕入宮,朕已為你,備下洗塵之宴!”
是夜,宮中盛宴。
酒過三巡,劉備屏退左右,隻留下了丞相諸葛亮、太尉龐統、大司馬徐庶,與陸瑁。
“子璋,”劉備的神情,變得凝重起來,“你回成都,朕心甚安。然,你這一走,荊州那邊,朕,卻又放心不下了。”
陸瑁心中一動,知道正題來了。
劉備長歎一聲:“我那二弟,勇則勇矣,然性格剛強,素來高傲。此前有你在他身邊,以柔克剛,尚能互補。如今你一走,荊州軍政,皆由他一人而決。朕……實是寢食難安啊。”
諸葛亮亦是羽扇輕搖,附和道:“陛下所慮極是。大將軍神威蓋世,但為帥者,不僅需勇,更需謀與和。荊州乃四戰之地,東有孫權之恨,北有曹丕之患,稍有不慎,便會重蹈覆轍。確實需要一位德才兼備之人,前往輔佐。”
龐統亦收起了平日的張揚,沉吟道:“此人,需有大智慧,能看得清局勢;又要性情沉穩,能勸得住大將軍。最重要的是,要能得到大將軍的敬重。放眼朝中,能擔此任者,寥寥無幾。”
三位巨頭的目光,仿佛是約定好了一般,不約而同地,落在了那個從始至終,都隻是安靜飲酒,不發一言的人身上——大司馬,徐庶,徐元直。
陸瑁心中,亦是瞬間明了。他上前一步,對著徐庶,深深一揖。
“元直先生,荊州之安危,大漢之興亡,恐怕,要落在您的肩上了。”
徐庶緩緩放下酒杯,臉上露出一抹苦笑。他看向劉備,眼中,是士為知己者死的感動,與一絲難以言喻的複雜。
“庶,蒙陛下不棄,委以重任,已是粉身碎骨,無以為報。”他起身,對著劉備,鄭重一拜,“今荊州有難,大將軍身側,需人拾遺補缺。庶,雖才疏學淺,願往荊州,為陛下,為大漢,守好這東邊的大門!”
“好!”劉備大喜過望,親自為徐庶斟滿一杯酒,“有元直前往,朕,方可高枕無憂矣!”
三日後,大朝會。
新皇劉備,高坐龍椅。階下,文武百官,分列兩旁,氣象森嚴。
當所有封賞與常規政務議定之後,劉備的目光,落在了新任中都護,陸瑁的身上。
“子璋,你初到中樞,對天下大局,可有何高見?”
這一問,瞬間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
陸瑁手持玉笏,緩步出列。他沒有絲毫的緊張,那雙清澈的眼眸,掃過全場,最後,落在了大殿中央那幅巨大的天下地圖之上。
“啟奏陛下!”他的聲音,清朗而又充滿了力量,回蕩在整個大殿,“臣以為,我大漢如今看似國威鼎盛,實則,已到了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關鍵時刻!”
“我軍新勝,士氣正銳;曹丕篡漢,失儘人心,根基未穩;孫權新敗,龜縮江東,膽氣已喪。此消彼長,正是我大漢主動出擊,奪取天下主動權的,天賜良機!”
龐統聞言,眼中精光一閃,顯然對此言,深以為然。
陸瑁話鋒一轉:“然,兵者,國之大事,不可不察。東征孫權,乃是泄私憤,逞意氣,隻會讓曹丕坐收漁翁之利,此為下策。與曹軍在中原決戰,我軍兵力、國力,尚有不足,此為中策。”
他走到地圖前,伸出手,沒有指向中原,也沒有指向江東,而是指向了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地方——西北,那片廣袤的,代表著雍州與涼州的土地!
“臣以為,我大漢當務之急,是傾益州之精銳,北上!攻取雍、涼!”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一名老臣出列,疑惑道:“中都護大人,雍涼之地,苦寒貧瘠,胡人雜居,向來非兵家必爭之地。我等為何要舍近求遠,攻取此地?”
陸瑁微微一笑,轉過身,眼中閃爍著戰略家獨有的,洞察未來的光芒。
“此言謬矣!”他朗聲道,“雍涼,看似貧瘠,實則,乃是我大漢複興的,龍興之地!”
“其一,此地,乃天下馬場!‘涼州大馬,橫行天下’!我軍步卒雖精,卻苦於騎兵不足,難以與曹魏鐵騎,在平原之上爭鋒。得雍涼,則我大漢,將擁有取之不儘的戰馬,可組建一支,足以橫掃天下的無敵鐵騎!”
“其二,此地,可威逼長安!長安,乃曹魏西都,亦是我大漢故都!一旦我軍占據雍涼,便可居高臨下,俯視關中平原,隨時兵臨長安城下!曹丕,必將寢食難安,不得不將全國的兵力,向西線調動,如此,則可大大緩解我荊州之壓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陸瑁的目光,落在了武將班列中,那個沉默而又高大的身影之上——驃騎將軍,馬超!
“馬將軍,世代威震西涼!在羌、氐各族之中,聲望無人能及!隻要馬將軍的旗幟,出現在雍涼大地上,則無需我軍費力攻打,無數的西涼豪傑,羌氐勇士,便會揭竿而起,響應我軍!屆時,曹魏在西線的統治,將不攻自破!”
“陛下!”陸瑁對著劉備,鄭重一拜,聲音鏗鏘有力,“取雍涼,則我大漢,可得戰馬,可得猛士,可建奇功!更可開辟出第二條北伐之路!待時機成熟,我軍便可一路由荊州出宛、洛,一路由雍涼出關中!兩路並進,直搗黃龍!如此,則漢室可興,國賊可滅!”
一番話,說得是石破天驚,大氣磅礴!
整個朝堂,先是死一般的寂靜,隨即,爆發出了一陣壓抑不住的,激動的嗡嗡聲!
諸葛亮手持羽扇,含笑不語,眼中,是藏不住的欣賞。
龐統更是撫掌大讚:“妙!妙啊!此計,避實擊虛,直指曹賊軟肋!真乃神來之筆!”
馬超更是激動得渾身顫抖,他猛地出列,單膝跪地,虎目含淚:“陛下!臣,願為先鋒!為陛下,為大漢,奪回家鄉故土!”
劉備坐在龍椅之上,聽著陸瑁這番宏偉的戰略構想,他仿佛看到了,當年在隆中,那個年輕人,為他擘畫天下三分的場景。
他的眼中,重新燃起了,名為“希望”的,熊熊烈火!
“好!”他猛地一拍龍案,霍然起身,“就依子璋之言!丞相,太尉,此事,便由你二人,與中都護一同,詳細謀劃!朕,要讓天下人都看看,我大漢的兵鋒,將指向何方!”
成都,丞相府,議事堂。
巨大的軍事沙盤之上,雍涼二州的地形地貌,被描繪得淋漓儘致。漢帝劉備親臨此地,與丞相諸葛亮、太尉龐統、中都護陸瑁,以及幾位核心的武將,進行著北伐前的最後一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軍事會議。
連日來,在諸葛亮與龐統這兩位當世頂級謀主的主持下,陸瑁提出的“北伐雍涼”戰略,已經被細化成了一套詳儘周密、堪稱完美的作戰計劃。糧草的轉運路線,兵力的調撥配置,以及應對各種突發狀況的預案,都已一一落實在紙麵之上。
“陛下,”諸葛亮手持羽扇,指著沙盤,“雍涼之策,臣與太尉、中都護反複推演,確為上計。此戰若成,我大漢,則可一舉扭轉天下大勢,變被動為主動。如今,計策已定,還請陛下,定奪帥、將人選!”
劉備的目光,掃過堂下眾人。他看到了三弟張飛那躍躍欲試、幾乎要按捺不住的戰意,也看到了馬超那雙因即將重返故地而燃燒著複仇火焰的眼眸。
他沉聲問道:“軍師,依你之見,此次北伐,誰可為帥?”
諸葛亮微微一笑,他的目光,沒有看向任何一位沙場宿將,而是落在了那個最年輕的身影之上。
“陛下,”他從容奏曰,“此‘北伐雍涼’之策,乃中都護陸瑁所出。其對雍涼地理、人心、戰局之變化,洞若觀火。所謂‘知兵者,善用兵’。臣以為,此次北伐,當以中都護陸瑁為主帥,總督三軍,便宜行事!方能確保此策,萬無一失!”
此言一出,連張飛都微微一愣。他敬佩陸瑁的智謀,但讓他這個“侄女婿”來做全軍主帥,統領他們這些身經百戰的叔伯輩,這的確是石破天驚的提議。
龐統撫掌笑道:“丞相所言,正合我意!子璋之才,足以勝任!戰場之上,當以能者為先,不以年歲資曆而論!臣,附議!”
劉備的臉上,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這,也正是他心中的答案。他就是要用這場決定國運的戰爭,向天下人宣告,他劉備,知人善任,不拘一格!
“好!”劉備的聲音,充滿了不容置疑的威嚴,“朕,就以子璋為帥!此次北伐,三軍將士,皆聽你號令!如朕親臨!”
“臣,陸瑁,領旨!”陸瑁出列,單膝跪地,聲音沉穩而堅定,“必不負陛下與丞相、太尉重托!”
帥位已定,接下來,便是先鋒人選。
劉備的目光,轉向了那個早已急不可耐的身影。
“三弟!”
“末將在!”張飛豹頭環眼,聲如霹靂,猛地出列,整個議事堂都仿佛為之一震!
“此次北伐,需一員勇冠三軍,能為全軍披荊斬棘,踏平前路之猛將!朕命你,為北伐大軍之先鋒!遇山開路,遇水搭橋!你,可敢當此任?!”
“哈哈哈!”張飛仰天大笑,手中那丈八蛇矛,幾乎要興奮得脫手而出,“有何不敢?!俺老張早就等得不耐煩了!陛下放心,看俺不把那雍涼之地,給您捅個透明的窟窿!!”
豪言壯語,引得眾人皆笑。
隨即,劉備又看向了那位神威凜凜的西涼錦馬超。
“孟起!”
“臣在!”馬超快步出列,眼中,是無儘的激動與感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