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房之內,燈火搖曳。
陸瑁長身而起,那一拜及地的大禮,行得是如此鄭重,如此決絕。
他那張一向沉穩如山的臉上,此刻竟是淚痕滿布,神情激動到難以自已。
諸葛亮徹底被陸瑁的反應驚住了。
他,活了半生,見過無數人。
有,忠貞死節之士,在他麵前慷慨陳詞。
有,智計過人之輩,與他徹夜長談。
更有,那九五之尊的先帝,對他三顧茅廬,托付江山。
但他從未見過任何一個人,會因為讀了他的一篇奏疏,而激動到,如此失態,如此情難自禁。這已經不是簡單的欽佩。
這是一種,仿佛跨越了時空,洞悉了他所有心事,所有苦楚,所有未曾言明的,悲壯與孤獨之後,所產生的最深刻的靈魂共鳴!
“子璋……快快請起!”
諸葛亮連忙上前,親手將陸瑁攙扶起來。
他,觸碰到陸瑁的手臂,隻覺得那一向堅如磐石的臂膀,此刻竟在微微顫抖。
他,看著陸瑁那,通紅的雙眼,與那近乎朝聖般的神情,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
他,不解。
他,困惑。
但他卻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那份,不含任何雜質的赤誠!
“丞相……”陸瑁被扶起身後,依舊難掩激動聲音,帶著一絲哽咽“瑁,失態了。”
“但,瑁,實在是控製不住。”
“此表,一字一句,皆是血淚!一詞一語,皆是肝膽!”
“瑁,讀的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丞相您那一顆,‘鞠躬儘瘁,死而後已’的,赤子之心啊!”
“‘天下,後世,所有讀過此文,感念丞相忠義的讀書人……’”諸葛亮,輕輕地,重複著,陸瑁方才的話,眼中,閃過一絲,深邃的,迷茫。
他,不明白,為何,陸瑁,會用,“天下後世”這四個字。
仿佛,他已經看到了百年,甚至千年之後的景象。
這種感覺很荒謬。
但又真實得讓他心驚。
他看著眼前這個讓他越來越看不透的年輕人。
這個,既有趙子龍之勇,又有法孝直之奇,更有他自己之穩的年輕人。
他,忽然產生了一個連他自己都覺得有些大膽的念頭。
或許……
或許,他真的能看到一些自己看不到的東西?
或許,他便是上天賜予,這風雨飄搖的大漢,那最後的一線生機?
“子璋。”諸葛亮,深吸一口氣,強行壓下,心中的波瀾,緩緩地說道,“亮,不過是,儘人臣之本分罷了。先帝,知遇之恩,托孤之重,亮,萬死不敢忘。”
“你能讀懂亮心中之苦,亮此生足矣。”
他重新拉著陸瑁回到座位上。
親自為他,斟了一杯溫熱的茶水。
“夜,深了。喝杯茶,暖暖身子。”
陸瑁接過茶杯,雙手依舊在顫抖。
他知道自己剛才的失態,已經引起了諸葛亮的懷疑。
但他不後悔。
有些情感,是無法偽裝的。
有些敬意,是必須表達的。
他,端起茶杯,一飲而儘。
溫熱的茶水,順著喉嚨流下,卻澆不滅,他心中那熊熊燃燒的火焰。
他,閉上眼睛。
那篇,蕩氣回腸的《出師表》,依舊在他的腦海中,反複回蕩。
字字,句句,都化作了,一個個鮮活的畫麵和最終的不甘與遺憾。
無數的情感,在他的胸中,交織,碰撞,激蕩!
他,緩緩地,睜開眼睛,看著窗外那深邃的夜空。
他,想為這篇文章,寫一首詩。他想用自己所能想到的,最精煉最深刻的語言,來概括這篇,千古名篇的偉大!來描繪,眼前這個偉大靈魂的,孤獨與悲壯!
他,看著諸葛亮,鄭重地說道:“丞相,可否借筆墨一用?”
諸葛亮,雖然心中充滿了疑惑,但還是點了點頭,指了指一旁的書案。“自可,隨意。”
陸瑁,走到書案前。他,沒有絲毫的猶豫。他提起,那杆還殘留著,諸葛亮體溫的,韋誕筆。他,鋪開一張,潔白的蜀紙。他,深吸一口氣,將方才,那,洶湧澎湃的,所有情感,儘數灌注於筆尖!
隨即,他,揮毫潑墨,筆走龍蛇!一行行,蒼勁有力,卻又帶著,無儘悲意的楷書,在紙上一氣嗬成!
這,既是,為,眼前的諸葛亮,而作。
也是,為,那曆史長河中,永不磨滅的武侯之魂而作!
《詠出師表》
先帝遺詔托孤重,
布衣南陽起臥龍。
三顧茅廬天下動,
二十一年如一夢。
不為富貴不為名,
隻為蒼生複大漢!
臨表涕零不知語,
一字一淚一忠魂。
鞠躬儘瘁死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