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夜,大魏右將軍,追隨曹操征戰一生,曆經三朝的宿將徐晃,於弘農逝世。
他帶走了自己一生的功勳與榮耀,也親手埋葬了那一場無人再敢提起的賭約。
夜深了。
潼關內,陸瑁的營帳內,一盞孤燈如豆。
他沒有睡,隻是靜靜地坐在案前,擦拭著自己的佩劍。冰冷的劍身,倒映著他那雙比星辰還要深邃的眼眸。
一陣微不可查的衣袂破風聲後,一道黑影如鬼魅般出現在帳外,單膝跪地,聲音壓得極低:“中都護,弘農急報。”
陸瑁擦拭的動作沒有停,隻是淡淡地“嗯”了一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一道係著細繩的竹管,從帳簾的縫隙中悄無聲息地滑了進來。
陸瑁放下佩劍與絲帛,拾起竹管,解開細繩,展開裡麵那張薄如蟬翼的絹布。
絹布上隻有寥寥數字,卻仿佛有千鈞之重。
“魏右將軍徐晃,薨於弘農。”
陸瑁拿著絹布,久久未動。
他沒有勝利的喜悅,也沒有大仇得報的快意,心中反而湧起一股莫名的寥落。那位在戰場上如同山嶽般厚重的對手,終究還是沒能撐過去。
他將絹布湊到燭火前,看著它慢慢卷曲,化為一撮飛灰,隨風而散。
就在這時,帳外傳來一名親兵的通報聲:“中都護,丞相有請。”
陸瑁整理了一下衣冠,走出營帳,徑直來到潼關都督府。
帳內燈火通明,張飛、魏延、龐德和薑維赫然在座諸葛亮,正手持羽扇,凝視著桌案上那副巨大的中原地理圖。
見陸瑁進來,諸葛亮微笑著指了指旁邊的空位:“子璋來了,坐。”
陸瑁行了一禮,依言坐下。
“弘農的消息,想必你已收到了。”諸葛亮開門見山,語氣平靜得像是在談論天氣。
“是,剛剛得知。”陸瑁點頭。
諸葛亮轉過頭,目光落在陸瑁臉上,看似隨意地問道:“徐公明一死,你以為,那曹休還會遵守賭約嗎?”
陸瑁幾乎沒有任何思索,便斬釘截鐵地答道:“不會。”
“哦?”諸葛亮羽扇輕搖,“說來聽聽。”
“徐晃乃三朝元老,一生征戰,視名節重於性命。”陸瑁的聲音在安靜的都督府內顯得格外清晰,“他可以敗,甚至可以死,但絕不會容忍自己成為曹魏的罪人,更不會讓曹休這等他看重的後輩,背上千古罵名。”
他頓了頓,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弧度,像是洞悉了一切。
“我猜,他臨終之前,必定會死死抓住曹休的手,將所有罪責都攬到自己身上。”
“他甚至會逼著曹休,立刻上書朝廷,彈劾他徐晃的‘罪行’。如此一來,毀約的是他這個死人,曹休非但無過,反倒是成了懸崖勒馬、顧全大局的‘功臣’。至於那份賭約,自然也就成了一紙空文。”
府內一片寂靜。
魏延臉上的興味,已經變成了毫不掩飾的驚歎。
張飛更是撫掌大笑起來,指著陸瑁道:“你這小子,簡直是把那徐晃的心思給掏出來放在太陽底下曬了!說得半點不差!”
諸葛亮眼中也流露出由衷的讚賞,他輕輕點了點頭:“善。你能看到這一層,可見你的長進,比我們預想的還要快。”
陸瑁的目光從地圖上抬起,迎上諸葛亮探尋的視線,他沒有立刻回答,反而輕輕歎了口氣。
“丞相,徐晃雖死,但曹休必然會死守不出。接下來,我們在北方的戰線,恐怕要陷入長久的對峙之中。”
“進攻,對我們來講代價太大。畢竟,論綜合國力,我們仍不如曹魏。此時若在這裡陷入漫長的苦戰,即便最終能勝,也必是傷筋動骨的慘勝。”
他的目光掃過帳內眾人,繼續說道:“如此一來,隻會讓那個坐山觀虎鬥的江東孫權,白白撿了天大的便宜。”
“所以,子璋以為,眼下真正能打破僵局,改變天下大勢的關鍵,不在我們這裡。”
陸瑁的手指,緩緩移向地圖上荊州的位置,聲音裡帶上了一絲不易察覺的期盼與鄭重。
“而在荊州,在我嶽父,大將軍關羽那裡。”
諸葛亮含笑點頭,羽扇輕搖。
喜歡輔佐漢室,重振三國請大家收藏:()輔佐漢室,重振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