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丞相陸瑁,到——!”
隨著內侍的一聲高唱,殿門緩緩打開。
陸瑁身著紫金魚袋的丞相朝服,緩步而入。他的身後,跟著一個抱著巨大地圖卷軸的少年,正是諸葛瞻。
一瞬間,殿內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了他的身上。
這三個月,右丞相一直在自己府上被陛下關禁閉。但是他們不知道,他用三個月時間是在為大漢的未來,雕琢一塊最重要的璞玉。
此刻,當陸瑁重新出現在所有人的視野中時,他身上那股運籌帷幄、平定南中的氣勢,似乎又回來了。他如同一柄回鞘的利劍,雖不露鋒芒,但所有人都知道,一旦出鞘,必將石破天驚。
“臣等,參見右丞相。”
薑維、蔣琬、費禕等人,不約而同地,向著陸瑁,躬身行禮。這並非朝堂規製,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能力的敬重。
陸瑁一一點頭回禮,而後走到大殿中央,對著龍椅上的劉禪,行君臣大禮。
“臣,陸瑁,參見陛下。”
“丞相快快請起!”
劉禪幾乎是立刻從龍椅上走了下來,快步上前,親自將陸瑁扶起。這個動作,是如此的自然,又是如此的熟稔。
“陛下,君臣之禮,不可廢。”陸瑁低聲說道。
劉禪卻緊緊扶著他的手臂,用一種隻有兩人能聽到的聲音,真摯地說道:“在朕心中,丞相不僅是國之棟梁,更是朕之救命恩人。當年若無丞相與子龍叔父,朕早已……這些虛禮,不必也罷。”
劉禪口中的“當年”,就是當年的長阪坡。在那場危機中,是陸瑁與尚在世的趙雲,聯手護衛,才保得他周全。這份救命之恩,加上姻親陸瑁之妻關氏被劉禪封為長公主),早已讓他們的關係,超越了尋常的君臣。
陸瑁心中一暖,不再堅持,順勢站直了身體。
劉禪拉著他,回到禦前,這才注意到他身後的諸葛瞻。
“瞻兒也來了。”劉禪的臉上,露出一絲溫和的笑意。
“臣,諸葛瞻,參見陛下。”諸葛瞻放下地圖,不卑不亢地行禮。
“免禮。”劉禪看著這個愈發沉穩的少年,眼中滿是欣慰。他知道,這都是陸瑁的功勞。
“好了,閒話休提。”劉禪的神情,重新變得嚴肅,“丞相,想必你已知道軍情。曹休傾國而來,兵鋒直指潼關,號稱二十萬,來勢洶洶。諸位愛卿,已為此爭論了半個時辰,卻依然沒有定論。”
他頓了頓,將最核心的問題,拋了出來。
“此戰,我大漢,是該據關固守,還是……主動出擊?”
這個問題,正是朝堂各派係矛盾的焦點。
以薑維為首的武將派,主張主動出擊。他們認為,曹爽大軍遠道而來,勞師遠征,立足未穩,漢軍當以逸待勞,效仿當年韓信背水一戰,出關迎擊,畢其功於一役。
而以蔣琬、費禕為首的丞相派,則堅決反對。他們認為,大漢剛剛還都長安,根基未穩,南征的消耗尚未完全恢複。此時與魏軍主力決戰,風險太大。一旦失敗,不僅長安不保,甚至可能丟失整個關中。最穩妥的辦法,就是依托潼關天險,堅壁清野,與魏軍打消耗戰,迫使其糧草不濟,不戰自退。
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
此刻,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陸瑁的身上。他的決定,將最終決定這場國戰的走向。
陸瑁環視一周,將所有人的表情,儘收眼底。
他沒有立刻回答劉禪的問題。
而是做了一個,讓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舉動。
他轉過身,看著身旁的諸葛瞻,用一種平靜而鄭重的語氣,問道:
“瞻兒。”
“把你對這一戰的看法,說給陛下,和諸位大人聽聽。”
一言既出,滿殿皆驚!
薑維、蔣琬、費禕,甚至連龍椅上的劉禪,都露出了難以置信的表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是何等重大的軍國大事!
關係到大漢的國運,關係到無數將士的生死!
陸瑁,竟然讓一個年僅十四歲的少年,在這太極殿上,第一個,發表看法?
這到底是兒戲,還是……彆有深意?
一瞬間,數道或審視、或質疑、或好奇的目光,齊刷刷地,落在了諸葛瞻的身上。
少年感覺到了如山一般的壓力。他的手心,微微出汗。
但他抬起頭,迎向了陸瑁那鼓勵而深邃的目光。
他知道,這不是兒戲。
這是陸伯伯,給他的,一場真正的,決定他未來命運的,最終考試。
考場,是這太極殿。
考官,是這滿朝文武,和高踞龍椅的天子。
而考題,是這一場,決定兩國命運的戰爭!
諸葛瞻深吸一口氣,壓下心中的緊張。他那清亮的,酷似其父的眼眸中,閃爍起智慧的光芒。
他對著劉禪和眾臣,深深一揖。
然後,他走到了那副巨大的地圖前。
“陛下,諸位大人。”
少年的聲音,清脆而沉穩,在大殿之中,清晰地回響。
“瞻以為,大將軍的‘主動出擊’,與大司馬的‘據關固守’,皆有其理,但,也都非上策。”
此言一出,薑維眉頭一挑,蔣琬、費禕也是麵露異色。
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想聽聽這個少年,究竟能說出什麼驚世之言。
少年的第一聲啼鳴,已然,震驚四座。
喜歡輔佐漢室,重振三國請大家收藏:()輔佐漢室,重振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