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關興從身旁的案幾上,取出幾卷厚厚的竹簡,鋪在桌上,“不說那個了。我們談談正事。這是我整理出的,整個荊州的軍政、戶籍、錢糧、以及防務圖。”
他指著其中一卷:“目前,我荊州名義上,有兵馬八萬。但這其中,真正能戰的,不超過三萬。其餘的,多是些地方郡兵,或是老弱病殘,平日裡維持治安尚可,一旦臨戰,不堪大用。”
“錢糧方麵,荊州乃魚米之鄉,自給自足,綽綽有餘。隻是,要支撐起一支大規模的軍隊,進行北伐或是東征,還遠遠不夠。”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就是我們麵臨的局麵。”關興總結道,“北有堅城,東有強敵,內部兵力,亦是虛浮。可謂是,舉步維艱。”
聽完關興的介紹,趙廣的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他沒想到,荊州的局勢,竟比他想象的,還要複雜,還要嚴峻。
然而,陸瑁的臉上,卻沒有絲毫的憂色。他隻是靜靜地聽著,手指有節奏地,敲擊著桌麵。
“安國所言,與我預料的,相差無幾。”他緩緩開口,“但這,恰恰是我們的機會。”
“機會?”關興不解。
“對。”陸瑁的眼中,閃爍著自信的光芒,“正因為兵力虛浮,我才有理由,大刀闊斧地,整頓軍務,編練新軍,而不會引起朝堂與東吳的過度警惕。”
“正因為襄陽看似堅固,才讓曹魏君臣,產生了麻痹大意的心態。”
“正因為諸葛恪水軍強悍,才讓孫權覺得,長江天險,固若金湯,可以高枕無憂。”
“他們所有的‘優勢’,都將成為,我擊敗他們的,最致命的‘弱點’!”
陸瑁站起身,走到地圖前,一股強大的,屬於最高統帥的氣場,瞬間籠罩了整個書房。
“安國明天你以荊州牧之名,下達三道命令。”
“第一,整頓軍務,裁汰老弱。將原有八萬兵馬,去蕪存菁,精簡至五萬。對外宣稱,是為了減輕百姓負擔,與民生息。”
“第二,以無當飛軍為教導總隊,以趙廣為總教習,從荊州全境,招募兩萬名精壯青年。對外宣稱,是為了加強江防,抵禦山越蠻夷。”
“第三,在江陵,大設船塢,廣造戰船,操練水師。對外宣稱,是為了防備諸葛恪順江而上,侵擾我腹地。”
“這所有的一切,都有著冠冕堂皇的理由,無人可以指摘。”陸瑁的嘴角,微微上揚,“我要用三年的時間,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悄無聲息地,為大漢,鍛造出一支,全新的無敵之師!”
關興與趙廣,聽得熱血沸騰,他們仿佛已經看到,一支強大的軍隊,正在荊楚大地上,拔地而起!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眨眼之間,便是大漢延熙六年,公元243年。
長安。
這座光複的舊都,在蔣琬、費禕等人的治理下,早已恢複了往日的繁榮。關中平原的農田裡,麥浪滾滾,百姓的臉上,重新洋溢起安居樂業的笑容。薑維坐鎮關中,練兵屯田,將這片土地,打造成了一個固若金湯的軍事堡壘。
這一年,長安城裡,最大的喜事,莫過於先丞相諸葛亮之子,諸葛瞻,迎娶了當朝天子劉禪的二女兒,安平公主為妻。
這場婚禮,辦得極為隆重。它不僅是一場皇室的聯姻,更是一種強烈的政治信號,標誌著以諸葛家族為代表的,先丞相一脈的政治力量,與劉氏皇權,更加緊密地結合在了一起。
大殿之上,劉禪看著下方那對珠聯璧合的璧人,臉上滿是欣慰的笑容。諸葛瞻儀表堂堂,頗有其父之風,而自己的女兒,也是溫婉賢淑,端莊秀麗。
“好,好啊!”劉禪撫掌大笑,“瞻兒,今日起,你便是朕的駙馬了。朕,授你為騎都尉,望你日後,能繼承相父之誌,為我大漢,再立新功!”
“臣,諸葛瞻,謝陛下隆恩!”諸葛瞻跪地謝恩,聲音清朗,意氣風發。
滿朝文武,皆齊聲恭賀。
一片喜慶祥和的氣氛中,劉禪的目光,卻不自覺地,飄向了遙遠的東南方。
唯一的遺憾,就是陸瑁,不在長安。
若是他能親眼看到這一幕,看到大漢後繼有人,國勢日上,該有多好?
喜歡輔佐漢室,重振三國請大家收藏:()輔佐漢室,重振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