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的暖風帶著潮氣漫過陽坡,田埂的凍土開始化軟——再不修農具,春耕翻地就要誤了農時。丫丫跟著張叔去農具棚找鋤頭,腳踢到個帶鏽跡的物件,低頭看是把舊春鋤,鋤柄纏著紅繩,鋤刃沾著乾泥,紅繩旁的霜葉紋被暖陽烘得滿滿顯了出來。
“這鋤頭能修了種地嗎?”她扛著春鋤跑向柳玄,剛碰到紅繩,“寒佩”就泛起清亮的綠光。鋤柄上的乾泥被綠光掃過,竟顯露出幾行刻字:“立春修鋤,磨刃鬆柄備耕,咬春食蘿卜春餅醒胃,薺菜粥養身、炒豆驅邪,鋤利食足,春耕脈順”,末尾畫著農具打磨示意圖和咬春食盤圖,正好對著農具棚的磨石和廚房的案台。
“是清寒姑娘留的迎春法子!”柳玄掂了掂春鋤,指著鈍了的鋤刃,“去年就是鋤沒磨利,翻地費力氣還漏種,這‘磨刃鬆柄’正好省力!”王嬸也拎著竹籃趕來,裡麵裝著水靈的青蘿卜和擀好的春餅皮:“早想著準備咬春食,正好跟鋤上的說法對得上——立春咬春,全年不害春困!”
備耕的事立刻分工:柳玄在磨石上磨春鋤,把鋤刃磨得發亮,再給鋤柄塗油鬆勁;張叔去田裡鬆土,把化凍的地塊起壟,“按圖裡的法子,壟高半尺,保墒還防澇”;丫丫也跟著遞磨石、撿碎土,還在春鋤旁插了小木牌,寫著“清寒姐姐的春耕鋤”。
修鋤時最奇妙:春鋤剛磨好,“寒佩”的綠光順著鋤刃漫開,原本發沉的鋤頭竟透著輕快,連田裡的鬆土都變得細碎均勻,與聚脈石的光暈悄悄連了起來。“你試!鋤地一點不費勁!”張叔把春鋤遞給丫丫,“今年春耕能早早種上糧,不用愁誤了節氣!”
午後,大家聚在廚房咬春。王嬸把青蘿卜切成條,春餅卷著炒豆芽、醬肉,“咬春咬蘿卜,咬走冬困醒精神;卷春餅,卷進福氣滿整年”;阿禾教孩子們煮薺菜粥:“薺菜是春菜,煮粥鮮還養人,煮到粥變綠就熟了”;丫丫捧著春餅,坐在春鋤邊,說要“留塊蘿卜給清寒姐姐咬春”。
林硯坐在農具棚的磨石旁,翻開“歲安冊”記錄:“二月立春,得清寒舊春鋤,依訣修鋤咬春。磨刃備耕、咬春醒胃,薺菜粥養身、炒豆驅邪,鋤利食足,地脈隨旺。”剛寫完,春鋤的紅繩突然晃了晃,綠光裹著點碎土落在冊頁上,像在輕輕應和。
夕陽把田埂染成暖綠色,修好的春鋤靠在棚邊,風裡飄著春餅的香和薺菜粥的鮮。王嬸裝了袋炒豆,分給每人揣在兜裡:“清寒姑娘說‘立春吃炒豆,驅邪保豐收’,咱們也得守這規矩”。丫丫嚼著炒豆,蹲在春鋤旁問:“清寒姐姐是不是知道,立春要修鋤、要咬春,所以把法子藏在春鋤裡呀?”
林硯摸了摸她的頭,望著磨亮的春鋤、翻好的土地、吃著春食的鎮民,忽然懂了——蘇清寒的守護從不是“停在冬藏”,而是跟著節氣流轉,把立春修鋤、咬春這些尋常事,都變成護穀的希望活,讓穀鎮人在磨鋤頭、卷春餅時,就把地脈護了,把開春的耕種底氣攢得滿滿當當。
風帶著春草香掠過農具棚,春鋤上的霜葉紋在夕陽下泛著柔光。林硯合上“歲安冊”,指尖還留著春鋤的金屬涼意——他知道,這立春的利鋤與春餅香,就是護穀傳承裡,最有盼頭的春意。
喜歡寒月蠱請大家收藏:()寒月蠱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