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剛透進主控室的玻璃,陸軒站在戰術沙盤前,手指在三個試點城市標記之間劃過。倒計時窗口跳轉為69小時41分,屏幕上的綠色運單曲線仍維持在警戒線下方。
他轉身,從桌麵左側文件夾中抽出那份《差異化競爭策略草案》,翻開最後一頁,簽下名字。隨即按下內線通訊鍵:“張濤、孫明、林娜,十分鐘後會議。”
三人準時入座。陸軒將文件投影至大屏,標題清晰:差異化競爭策略執行令。
“技術研發提速,宣傳內容重構,客戶分級維護。”他逐條陳述,“我們不打價格戰,但必須讓所有人看清,什麼才是真正的成本。”
張濤翻開筆記本:“技術亮點已經整理成三套材料,分彆麵向管理層、技術負責人和采購部門。今天就能推送。”
“發布節奏由我來控。”林娜補充,“第一批數據隻推給留存率高於百分之八十的客戶,附帶查詢驗證碼。”
孫明看著財務模型更新界麵:“研發預備金可以支撐六周高強度投入。但如果訂單增長低於預期,第三周就得重新評估宣傳支出。”
“那就讓數據說話。”陸軒說,“把能耗降低、故障響應、溫控穩定性這些指標,全部換算成客戶能感知的價值。”
張濤皺眉:“可很多客戶還是覺得‘環保’是虛的,他們更關心能不能少賠貨損。”
“那就告訴他們,我們的係統能讓貨損率下降百分之六十二。”陸軒走到白板前寫下一行數字,“連續七十二小時溫控波動控製在±0.3c以內,意味著生鮮損耗幾乎歸零。”
林娜快速記錄:“我可以把這組數據包裝成‘抗波動能力指數’,做成對比圖發給客戶決策層。”
“不止是發。”陸軒收回筆,“下周全國綠色物流峰會,我們要站上去講。”
張濤抬頭:“主辦方隻給了普通展位,演講席位都被宏遠和其他幾家老牌企業包了。”
“我去談。”陸軒說,“我們是目前唯一完成全鏈條低碳運輸驗證的企業。這個資格,夠不夠換一個發言位置?”
孫明立即調出試點運行報告:“所有數據都經得起第三方核驗。如果我們主動申請閉門論壇資格,組委會沒有理由拒絕。”
“那就現在申請。”陸軒看向林娜,“你準備資質材料,兩小時內提交。孫明聯係合作媒體,放出‘新技術突破行業瓶頸’的消息,製造預熱聲量。”
林娜點頭操作終端:“已經有兩家行業自媒體表示關注,願意做會前專題。”
“利用好這個機會。”陸軒說,“不是為了曝光,是為了定義標準。誰掌握話語權,誰就掌握市場方向。”
指令下達後,團隊迅速分頭行動。張濤帶領文案組重構話術體係,不再強調“減排四十一噸”,改為“相當於三百畝森林一年的淨化能力”;孫明調整預算分配,優先保障峰會展示與後續推廣費用;林娜組織數據小組建立成效追蹤模型,每小時刷新一次客戶反饋與輿情動態。
兩天後,組委會回複:樊星閣獲得閉門圓桌論壇參與資格,陸軒本人受邀作為壓軸案例分享嘉賓。
消息傳回主控室,張濤第一時間更新宣傳方案:“我們可以打出‘唯一受邀的新勢力代表’這個點,強化行業認可度。”
“不用刻意提。”陸軒說,“真正重要的是內容。把我們的實際運行數據做成可視化大屏,現場直播試點車隊狀態。”
林娜立即安排技術人員搭建備用展示係統:“主服務器負責日常調度,副機專供展會使用,確保萬無一失。”
峰會前夜,監控係統突然發出警報。林娜查看日誌,發現數據展示模塊遭到異常訪問,多個請求源集中攻擊接口。
“有人想讓我們上不了台。”她迅速切換至備用服務器,並封鎖可疑ip段。
馬亮通過遠程協助溯源,確認攻擊ip與此前“速策谘詢”關聯賬號高度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