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軒與李遠握手之後,便讓馬亮安排人手,將對方提供的信息進行分類整理,並開始著手接觸聯盟內部更多潛在的“倒戈者”。
分化瓦解,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它需要耐心、需要節奏、更需要精準的判斷力。
在與李遠達成合作,初步動搖聯盟防線後,陸軒深知這隻是開始,接下來需乘勝追擊,進一步擴大戰果。於是,樊星閣悄然展開行動。
接下來的兩天裡,樊星閣悄然展開行動。馬亮與林娜負責第一線的情報溝通和人員接觸,他們利用地下渠道,放出了一些模棱兩可的信息,暗示樊星閣正在吸納有潛力的人才,尤其是那些在舊勢力中被忽視、待遇不公的前聯盟成員。
消息一經傳出,如同投入湖麵的一粒石子,在聯盟內部激起層層漣漪。
有人觀望,有人試探,也有人蠢蠢欲動。
但真正願意邁出第一步的,寥寥無幾。
“他們不敢。”林娜在情報室低聲說道,“怕死,怕背叛後的清算。”
“所以我們要讓他們看到希望。”陸軒站在窗前,目光穿過城市的高樓,仿佛穿透了聯盟的重重防線,“要讓他們知道,站在我們這一邊,才有未來。”
於是,樊星閣開始加大力度宣傳自己的承諾——不僅提供優厚的待遇,還承諾給予他們在聯盟從未獲得過的尊重與機會。這一次的宣傳重點從模糊吸引轉向明確利益綁定,通過具體待遇、晉升機製和職業發展空間來增強說服力,從而區彆於上一次釋放的試探性信號。
趙宇作為早期加入樊星閣的核心成員之一,被安排去現身說法。他在一次秘密會麵中,向幾位潛在的倒戈者講述了自己從一個普通大學生,一步步成長為樊星閣骨乾力量的經曆。
“我曾經也像你們一樣,猶豫、懷疑、害怕。”他語氣真摯,“但陸哥給了我機會,也給了我信任。今天我能站在這裡,靠的不是背景,而是實力。”
這番話在幾位聽眾心中激起了波瀾。
他們開始動搖。
但他們仍舊沒有邁出那一步。
陸軒深知這一點。
所以他並不急於求成,而是讓馬亮繼續挖掘聯盟內部的矛盾點,尋找那些最容易被撬動的“節點”。
果然,在李遠提供的資料中,他們發現了一個關鍵人物——陳浩,聯盟後勤部的一名中層乾部,負責物資調配與人員調度。
此人資曆不淺,能力出眾,但在聯盟高層眼中,始終隻是一個“執行者”,而非“決策者”。
他的情緒,在最近幾次會議上明顯變得焦躁。
“他在等待一個契機。”馬亮翻看著監聽記錄,“如果能讓他覺得,樊星閣才是他施展才華的地方,他會主動找上門來。”
“那就給他製造這個契機。”陸軒點頭,“讓他感受到來自聯盟的壓力,再適時遞上我們的橄欖枝。”
計劃迅速展開。
馬亮通過技術手段,偽造了一份關於陳浩的負麵報告,內容涉及他近期工作中的“失誤”與“疏漏”。這份報告被悄悄送到了聯盟高層手中。
果不其然,第二天,陳浩就被叫去談話。
而與此同時,樊星閣方麵也放出風聲,表示願意為有能力、有經驗的後勤人才提供高薪職位,並承諾給予充分的發展空間。
壓力與誘惑同時襲來。
陳浩最終選擇了後者。
他通過地下聯絡人,主動聯係了樊星閣,並表達了合作意願。
陸軒親自接見了他。
“你為什麼願意離開聯盟?”他開門見山。
“因為我已經看不到未來。”陳浩聲音低沉,“我在那裡乾了七年,付出了一切,卻連一個正式的晉升資格都沒有。我知道,我不是唯一一個這樣的人。”
“那你認為,聯盟內部還有多少人和你一樣?”陸軒追問。
“至少十幾個。”陳浩抬起頭,“他們隻是不敢說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