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東京的雲層灑在酒店窗前,陸軒站在玻璃幕牆前,手中握著一份剛剛送來的文件。窗外是這座城市繁華的街景,而他的目光卻凝重如鐵。
“馬亮。”他沒有回頭,聲音低沉卻帶著鋒芒,“山本一郎的動作比我們預想的更快。”
馬亮站在身後,神情緊繃:“他們已經通過幾家殼公司在項目所在地注冊了新的物流公司,並試圖通過本地代理機構提前鎖定物流樞紐的關鍵節點。”
“也就是說,”張濤插話道,“他們在我們正式入場之前,就已經開始布局圍堵。”
會議室裡氣氛驟然緊張起來。趙宇翻著手中的資料,眉頭緊鎖:“更麻煩的是,政策門檻遠比預期高。審批流程複雜、材料要求繁多,而且稅收政策頻繁變動,我們的預算根本無法穩定下來。”
“時間隻有一個月。”孫明補充道,“如果不能按時完成所有手續,整個項目就會被擱置,甚至可能直接被卡死。”
陸軒緩緩轉身,目光掃過眾人,語氣平靜卻透著不容置疑的力量:“那就在這一個月裡,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他走到會議桌前,將手中的文件攤開,上麵密密麻麻地標注著各國類似項目的審批案例和政策解讀。
“林娜,你負責整理這些案例,找出突破口。”他看向她,“我們要用彆人的經驗,打開自己的路。”
林娜點頭:“我已經在做了,但有一個問題——這裡的政策變化太快,有些條款今天還適用,明天就可能被廢止。”
“所以,我們必須快。”陸軒語氣堅定,“馬亮,你的任務是找到真正能幫我們的人。”
“我已經聯係了幾家谘詢公司。”馬亮說,“但他們要麼報價太高,要麼要求高額定金,還不保證結果。”
“那我們就換一種方式。”張濤突然開口,“我調查了一家谘詢公司,發現他們的負責人與當地一位政府官員有親屬關係。或許,我們可以從這裡入手。”
“很好。”陸軒眼中閃過一絲光,“那就去談,不一定要花錢買通,而是建立互信。我們要讓他們相信,這個項目不隻是我們的利益,也是他們的機會。”
“我來安排。”張濤點頭。
接下來的幾天,樊星閣團隊進入高速運轉狀態。林娜日夜整理政策資料,孫明重新評估預算,趙宇則帶領法務團隊研究合同細節,確保每一步都合法合規。
與此同時,張濤也展開了與那家谘詢公司的接觸。對方起初態度冷淡,但在幾次深入交流後,逐漸被樊星閣的專業性和戰略眼光所打動。
“你們不是那種隻想著短期撈一筆的企業。”那位負責人終於鬆口,“這讓我願意冒點風險。”
“這不是風險,這是合作。”張濤微笑回應。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順利推進時,一個意外的消息打破了短暫的平靜。
“我們在審查招標文件時,發現了一個隱藏條款。”法務專家神色凝重地走進會議室,“這條款規定,若外資企業未能提供符合特定行業扶持標準的證明,將不具備投標資格。”
“什麼意思?”趙宇皺眉。
“意思是我們必須證明自己符合某個行業扶持方向。”孫明迅速翻查資料,“可問題是,目前的分類中,物流並不在明確扶持範圍內。”
會議室陷入短暫沉默。
“那就讓它成為扶持範圍。”陸軒的聲音響起,平靜卻不容置疑。
眾人抬頭看他。
“我們需要找到一條路,讓我們在這個國家,不隻是外來者,而是建設者。”他說,“我要你們重新梳理政策,尋找任何可能的突破口。哪怕是一句話、一個隱含的意圖,也要把它放大。”
“我可以試試。”法務專家點頭,“我注意到有一條關於‘戰略性基礎設施’的表述,或許可以嘗試將物流樞紐歸類為這一範疇。”
“很好。”陸軒站起身,目光堅定,“那就從現在開始,調整策略,圍繞‘戰略性基礎設施’重新包裝我們的項目。”
會議室內氣氛再次緊繃,每個人都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個名稱的變化,而是一次真正的博弈。
幾天後,樊星閣向項目方提交了一份全新的方案。這份方案不僅詳細闡述了該項目對區域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還結合當地國家戰略規劃,提出了多個配套產業聯動發展的設想。
“這已經不隻是一個物流項目。”林娜看著最終版本的報告,“它成了一個帶動就業、促進出口的戰略工程。”
“這就是我們要的效果。”陸軒嘴角微揚,“我們要讓所有人看到,這不是樊星閣的一己私利,而是值得支持的未來。”
此時,窗外的天色已暗,城市的霓虹燈次第亮起,仿佛無數雙窺視的眼睛,在黑暗中靜靜注視著這一切。
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