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決定主動出擊後,新的一天來臨,陸軒雖一夜未眠但精神抖擻,他知道麵對這片尚未完全征服的市場,還有更多挑戰等待著他,在簡單的洗漱後便投入到新的工作籌備中。
次日清晨,樊星閣總部會議室裡,氣氛凝重而緊張。孫明、張濤、李剛等人圍坐在長桌兩側,桌上攤開的是各分支機構近期運營狀況的詳細報告。
“目前麵臨的問題遠比預期棘手。”陸軒翻開手中的文件,語氣沉穩,“管理混亂、人員流失、財務漏洞……這些不是單一的問題,而是整個係統性的症結。”
張濤推了推眼鏡,開口道:“我在之前一個項目上遇到過類似的情況,當時是通過‘老帶新’的方式,讓經驗豐富的員工帶動新人,逐步建立起團隊信任和執行力。”
“這個思路可行。”陸軒點頭,“我們需要從內部重新梳理管理體係,而不是一味地施壓。”
會議持續到午後,眾人圍繞人員調配、流程優化、績效改革等議題展開深入討論。最終,一套初步的整改方案成形——以總部派出骨乾力量為切入點,全麵介入分支機構的日常運作,同時加強本地員工的培訓與激勵機製。
“我們要做的,不是換一批人,而是改變一種做事的方式。”陸軒起身總結,“從今天起,所有人進入戰時狀態。”
當天下午,林娜便開始統計具備相關經驗、可臨時調派的人員名單。趙宇也提出建議:“我認識一位前同事,曾在這一區域做過多年業務,後來離職創業,或許可以請他回來協助。”
陸軒沒有猶豫:“聯係他,告訴他樊星閣需要他的經驗。”
接下來的幾天,總部陸續派出多組人員奔赴各地分支機構。他們中有擅長財務管理的孫明、熟悉市場拓展的張濤以及精於團隊建設的李剛。每到一處,他們深入基層,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管理策略。
與此同時,針對員工對新技術接受度不高的問題,樊星閣啟動了一項全新的“技能提升計劃”。由技術部門牽頭,組織分批次、分崗位的集中培訓,並設立“學習積分”製度,鼓勵員工主動學習、積極反饋。
起初,部分員工對此並不重視,認為隻是形式主義。但當第一批完成培訓並通過考核的員工獲得額外獎金和晉升機會後,情況迅速轉變。
“原來真的有用。”一名年輕員工在培訓結束後感慨,“以前總覺得公司離我很遠,現在才知道,隻要肯努力,就會被看見。”
這種正向反饋逐漸形成良性循環。員工士氣高漲,工作效率明顯提升,分支機構的整體氛圍也在悄然變化。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步入正軌之際,陸軒在一次例行巡查中,發現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象。
某家位於城東的分支機構外,幾名身份不明的男子頻繁出沒,或駐足觀望,或低聲交談。他們的衣著普通,行為卻異常謹慎,顯然不是普通的路人。
陸軒不動聲色地觀察了幾分鐘,隨後低聲對身旁的李剛說道:“盯住他們,查清楚來路。”
李剛點頭離去,陸軒則繼續巡視。他沒有打草驚蛇,而是將注意力放在分支機構內部的運營細節上。他知道,在解決表麵問題的同時,更要警惕那些潛在的威脅。
回到總部後,他立刻召集核心成員開會。
“我們不能隻盯著內部問題。”陸軒環視一圈,“外部環境同樣複雜,必須提前做好應對準備。”
張濤皺眉:“你是說,有人在暗中盯著我們?”
“不一定是有敵意,但也未必是善意。”陸軒緩緩道,“在這個市場,任何風吹草動都可能是風暴的前兆。”
於是,除了繼續推進內部整改之外,馬亮帶領的情報小組也開始加大對周邊勢力動向的監控力度。他們不僅追蹤那幾名可疑人員的身份背景,還密切關注競爭對手的一舉一動。
數日後,調查結果出爐——那幾名男子確實與一家本地企業有關,而這家企業,正是此前在競標中多次壓製樊星閣的對手之一。
“他們在試探我們的反應。”馬亮分析道,“如果隻是單純競爭,我們可以正麵應對。但如果他們背後還有更大的勢力,那就得小心行事。”
陸軒沉思片刻,隨後做出決定:“繼續推進我們的整改計劃,不要因為外界乾擾而亂了節奏。同時,保持高度警覺,一旦發現異常,立即上報。”
時間一天天過去,樊星閣的整改初見成效。分支機構的業務數據開始回升,員工滿意度顯著提高,甚至有不少原本打算離職的人選擇留下來。
而在一次員工座談會上,一名老員工站起來發言:“以前我覺得樊星閣隻是個外來戶,但現在我明白了,它不是來搶市場的,而是來紮根的。”
這句話,說得樸實,卻擲地有聲。
陸軒看著台下一張張麵孔,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力量。他知道,真正的勝利,從來不是靠一場戰鬥贏得的,而是靠一點一滴的堅持、一次次逆境中的突圍。
他站起身,目光堅定如鐵:“我們走的每一步,都是為了更好的未來。不管前方有多少難題,我們都必須迎難而上。”
窗外,陽光灑落大地,照亮了這座曾經陌生的城市。樊星閣的旗幟,在風中高高飄揚。
陸軒轉身望向遠方,心中默念:
“隻要方向正確,就沒有到不了的彼岸。”
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