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透過玻璃灑在會議室的長桌上,投影儀的光束在空氣中緩緩掃過。陸軒站在窗邊,望著樓下熙攘的街道,心中卻無比平靜。昨天的演示會取得了超出預期的效果,合作方的反饋報告剛剛送上來,字裡行間滿是認可與期待。
林娜坐在會議桌一側,手中拿著一份整理好的文件,神情專注。她已經將所有文本類反饋分類完畢,並標注了重點內容。孫明則和幾位技術骨乾一起,正在交叉核對數據,確保每一條意見都真實可靠。
“這些反饋總體來說非常積極。”張濤翻看著手中的總結,“尤其是對我們係統穩定性和響應速度的評價,幾乎是一致好評。”
“但這隻是開始。”陸軒轉過身來,語氣沉穩有力,“我們要做的,不是讓他們滿意,而是讓他們離不開我們。”
趙宇點頭:“我這邊也分析了一下用戶行為數據,雖然整體表現不錯,但有幾個功能模塊的使用率偏低,說明我們的產品還有優化空間。”
“那就優化。”陸軒的目光掃過眾人,“我們要讓每一個細節都經得起推敲。”
接下來的會議圍繞著研發預算展開。技術部門提出了多個升級方向,包括算法優化、服務器擴容以及用戶體驗增強等多個方麵。然而,預算有限,必須做出取舍。
“我們需要一個清晰的優先級。”陸軒說,“不能貪多,也不能隻看眼前。”
財務團隊迅速調出成本模型,技術人員則逐項解釋每個項目的可行性和潛在回報。經過幾個小時的討論,最終確定了一個分階段實施計劃——先集中資源打磨核心功能,再逐步拓展外圍模塊。
趙宇在會上提到:“未來五年的趨勢,我們必須提前布局。現在不做準備,等彆人追上來了,我們就被動了。”
他的話引起了陸軒的注意。趙宇一向冷靜理智,今天卻顯得格外堅定。陸軒沒有多問,隻是默默記下了這句話。
會議結束後,眾人各自散去,投入到新的任務中。陸軒卻沒有急著離開,他站在地圖前,目光落在被圈出的三個城市上——廣州、成都、武漢。
“這三個點,是我們下一步的重點。”張濤在一旁說道,“客戶密度高,市場潛力大,隻要打好樣板,後續推廣就順理成章。”
“廣州那邊的情況你了解嗎?”陸軒問胡軍。
“治安偏鬆動,適合設點。”胡軍回答得很直接,“而且當地資源渠道也比較容易打通。”
陸軒點點頭,心中已有定論。“試點要穩,節奏要緊湊。我們不求快,但求準。”
夜色漸深,總部大樓依舊燈火通明。林娜在辦公室裡繼續整理反饋報告,她的手停在某一頁上,眉頭微微皺起。
這是一份匿名提交的意見,內容很短,卻意味深長:
“建議增加海外技術支持,特彆是在東南亞地區。這對未來的擴展至關重要。”
落款處模糊不清,隻能隱約看到一個“”開頭的縮寫。林娜盯著那幾個字看了許久,最終將它單獨標注出來,準備明天交給陸軒。
與此同時,趙宇獨自一人坐在實驗室裡,翻看著之前從導師那裡借來的研究資料。他的手指輕輕劃過其中一頁,眼神閃爍。
“動態權重調節法……如果能結合我們的係統架構進行本地化改良,或許可以徹底解決當前的性能瓶頸。”
他拿出筆記本,在空白頁寫下幾個關鍵詞,然後合上書本,站起身來走向窗邊。
窗外的城市燈火璀璨,而他的思緒早已飛向更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戰略會議如期召開。陸軒走進會議室時,所有人都已就位。他環視一圈,目光落在林娜遞來的報告上。
“有一條匿名建議,提到了海外市場。”他說,“特彆是東南亞地區的技術支持問題。”
會議室陷入短暫的沉默。
“這確實是個值得考慮的方向。”張濤率先開口,“我們在國內的根基已經穩固,下一步就是向外延伸。”
“但不能操之過急。”李剛補充道,“我們現在還沒準備好麵對國際市場的複雜環境。”
“我知道。”陸軒點頭,“所以我們先從小範圍做起。先建立技術支持網絡,再逐步滲透。”
他頓了頓,語氣更加堅定:“這不是一時興起,而是長遠規劃。樊星閣的目標,從來就不隻是國內市場。”
眾人紛紛點頭,氣氛逐漸熱烈起來。
“我會聯係幾家國外的技術公司,看看有沒有合作的可能。”馬亮主動請纓,“同時也可以收集一些當地的市場信息。”
“好。”陸軒應聲,“這件事由你負責,儘快拿出方案。”
會議一直持續到中午才結束。眾人走出會議室,各自帶著新的任務投入工作。而陸軒則留在原地,望著牆上的地圖,若有所思。
他知道,樊星閣已經走到了一個關鍵節點。過去的努力,換來了今天的成果;而未來的路,才真正決定他們的高度。
他沒有急於下結論,也沒有盲目擴張。他知道,真正的強者,不是靠衝動行事,而是懂得謀定而後動。
窗外,風輕雲淡,陽光灑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而在樊星閣的辦公樓裡,一場關於未來的布局,正在悄然展開。
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