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天來臨,樊星閣總部又迎來了充滿挑戰的時刻。
陸軒站在會議室中央,目光掃過在場眾人。空氣中彌漫著一股緊張而堅定的氣息,每個人都清楚,一場關於未來命運的戰役已經悄然拉開序幕。
“當下的市場環境與消費者需求都在快速更迭。”他的聲音沉穩有力,“如果我們不跟上節奏,就會被時代甩在身後。”
會議桌旁,張濤率先點頭:“我們不能再靠老產品打天下,必須創新升級,提升技術含量和產品附加值。”
李剛握緊拳頭:“我支持!咱們樊星閣一路走來,從無到有,靠的就是敢拚、敢闖!”
氣氛逐漸升溫,但並非所有人都信心滿滿。幾位科研團隊成員麵露猶豫,有人低聲說道:“陸哥,我們手頭還有幾個項目沒完成,如果貿然投入新研發,怕是顧不過來。”
“而且……”另一位技術人員遲疑片刻,“方向還不明確,怕投了錢,最後打了水漂。”
陸軒沒有立刻反駁,而是走到白板前,寫下兩個字:趨勢。
“市場調研顯示,智能化、環保化、定製化已經成為主流。”他轉身,語氣堅定,“這不是猜測,是我們必須麵對的現實。科技發展不會等我們準備好了才前進,我們必須主動出擊。”
他頓了頓,繼續道:“我知道大家有顧慮,所以我做了決定——暫停部分非緊急的小項目,集中資源推進核心升級計劃。我們要用最快的速度,把最前沿的技術轉化為競爭力。”
為此,陸軒專門召集了那些非緊急小項目的負責人,耐心解釋了當前的形勢和暫停項目的必要性,承諾待時機合適會重新啟動相關工作,得到了大家的理解和支持。
會議室陷入短暫沉默,隨後,趙宇站起身:“我帶技術組重新排期,優先保障主項目進度。”
“我也來。”孫明點頭,“資金方麵我會做好調配,確保每一分錢都花在刀刃上。”
現場氛圍愈發積極,原本有些猶豫的人也紛紛表態。陸軒看著這群並肩作戰的兄弟,心中升起一股暖流。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次產品研發的升級,更是一次信念的升華。
會議持續到深夜,最終確定了三項重點任務:
第一,建立專項研發小組,圍繞智能環保、高效能兩大方向展開攻關;
第二,與國際頂尖科研機構合作,引進先進技術,縮短自主研發周期;
第三,啟動市場測試機製,小範圍投放新產品,根據反饋快速迭代優化。
散會後,陸軒獨自留在會議室裡,望著窗外漸亮的天色,思緒萬千。
這一戰,不隻是為了贏下市場,更是為了證明——樊星閣不僅能守住江山,更能開疆拓土。
接下來的日子裡,整個樊星閣進入了高速運轉狀態。
科研組晝夜不停地進行技術攻堅,實驗室燈火通明。趙宇帶領技術骨乾與國外專家遠程連線,討論最新的能源管理方案;馬亮則穿梭於各大供應商之間,篩選最適合的設備與技術支持。
與此同時,財務部門也開始緊鑼密鼓地製定資金調配方案。孫明親自帶隊,對每一筆支出都進行嚴格審核,確保資源最大化利用。
陸軒親自參與每一次關鍵會議,聽取各方彙報,調整戰略方向。他深知,這場創新升級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突破,更是組織協同能力的一次大考。
“我們要做的,不是簡單的更新換代。”他在一次內部會議上強調,“而是要打造一套真正屬於樊星閣的核心競爭力。彆人可以模仿我們的產品,但無法複製我們的體係。”
這句話,在所有人心裡激起了漣漪。
就在一切有序推進之際,一個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靜。
“陸哥,有一家德國公司,最近正在推廣一款新型智能管理係統。”馬亮拿著資料走進辦公室,“他們的技術指標比我們目前掌握的還要先進一些。”
“德國?”陸軒眉頭微皺,“哪家公司?”
“諾瓦科技。”馬亮低聲回答,“就是之前我們在歐洲情報中提到的那家公司。”
陸軒神色一凝。這個名字,他已經不止一次聽到。這家神秘的企業,似乎總在關鍵時刻出現,像是有意在試探樊星閣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