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天的曙光悄然降臨,陸軒站在辦公室桌旁,凝視著剛完成的報告。南美那邊的消息還未傳來,而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仍在持續發酵,陸軒清楚地知道,真正的挑戰才剛剛開始。
“林娜。”他低聲喚道。
“在。”她立刻回應,步履輕盈地走進來。
“幫我安排一下,今天下午召開一次內部評估會議。”陸軒語氣沉穩,“我們需要全麵梳理當前團隊的能力缺口。”
林娜點頭記下,卻沒有立即離開,而是猶豫了一下,輕聲說道:“您是不是已經決定了什麼?”
陸軒望向窗外,眼神深邃如海。“業務發展提速,人才短板凸顯,必須儘快解決。”
林娜沒有再問,默默退出了辦公室。他知道,陸軒從不做無謂的決定,每一次行動背後,都藏著深遠的考量。
……
會議室裡,趙宇、孫明和馬亮三人圍坐在長桌旁,麵前擺滿了各部門提交上來的用人需求表。
“情況比我想象的還要複雜。”趙宇翻著手中的資料,皺眉道,“市場部要求增加十名精通多國語言的談判專員,技術部想要三名區塊鏈專家,連財務部門都提出需要兩名熟悉國際稅務結構的高級顧問。”
孫明歎了口氣:“問題是,這些需求描述太模糊了,有的甚至直接寫‘有海外背景優先’,但具體要什麼樣的人,沒人說得清楚。”
馬亮合上手中的文件夾,目光凝重:“這說明一個問題——我們的組織架構正在快速擴張,但人才儲備卻遠遠跟不上。”
陸軒神色凝重地說道:“所以,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明確標準。不是誰都能進來,更不是隨便找個會說英語的人就能勝任國際市場的工作。”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寫下三個關鍵詞:國際業務、技術研發、市場運營。
“把所有崗位需求分類整理,每個類彆設立能力模型。”陸軒轉身麵對三人,“我們要的是能真正推動業務發展的人才,而不是臨時拚湊的空殼。”
趙宇點頭:“我明白了,我會牽頭製定詳細的評估體係。”
孫明補充道:“同時也要考慮薪資結構和晉升通道,否則即便招到了人,也留不住。”
馬亮微微一笑:“情報係統這邊,我已經讓下麵的人整理了一份潛在候選人名單,包括一些曾在跨國公司任職的專業人士。”
陸軒滿意地點頭:“很好。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統一方向。”
……
下午的高層會議準時召開,氣氛比往常更加凝重。
“我知道有些人心裡不舒服。”陸軒掃視一圈,聲音不高,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覺得樊星閣是我們自己打拚出來的,為什麼要花大價錢去請外麵的人?”
胡軍坐在角落,眉頭緊鎖,沒有說話。
李剛遲疑了一下,還是開口道:“陸哥,我不是反對引進人才,隻是……我們這些人,真的還能跟得上嗎?”
陸軒若有所思地翻開桌上的一份文件,輕輕推到眾人麵前:“這是去年我們在歐洲一個項目失敗的原因分析。之前在歐洲的項目就因為對當地情況了解不足吃了虧,這次更是暴露出了專業度的短板。”
他指著其中一頁,“當時我們派過去的人,對當地法律不熟悉,導致合同條款存在漏洞,最終被對方鑽了空子,損失超過兩千萬。”
張濤接過文件仔細看了幾眼,臉色漸漸變得嚴肅。
“這不是能力的問題,而是專業度的問題。”陸軒繼續說道,“我們可以靠經驗打天下,但麵對越來越複雜的國際局勢和商業環境,僅憑經驗遠遠不夠。”
陸軒頓了頓,目光堅定地看向胡軍:“我不否認你們的價值,正是因為有你們,才有今天的樊星閣。但未來,我們需要更多專業型人才,才能支撐起更大的格局。”
沉默片刻後,趙宇率先開口:“我支持這個方向。我們不能隻守著過去的兄弟情義,而忽略了發展的現實。”
胡軍低頭思索了一會兒,最終點了點頭:“我明白了,隻要他們真心為我們做事,我也歡迎。”
陸軒嘴角微揚:“我們會保留核心骨乾的晉升通道,也會為老兄弟們提供轉型機會。但這一步,我們必須邁出去。”
會議室內,緊張的氛圍逐漸緩和下來,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共識。
……
傍晚時分,林娜將一份整理好的人才數據庫放在陸軒桌上。
“這是我從多個渠道彙總的信息。”她輕聲道,“包括哈佛、斯坦福、牛津等高校的優秀畢業生,以及一些在國際知名企業工作過的人才。”
陸軒翻開第一頁,目光停留在一個名字上——山本隆一。
“這個人……”他微微皺眉,“以前在山本一郎手下做過技術顧問?”
林娜點頭:“是的,不過後來因為理念不合辭職了。據說他一直想加入一個更有前景的組織。”
陸軒若有所思地看著那個名字,隨後合上文件,淡淡一笑:“有意思。”
他抬頭看向林娜:“幫我聯係他,我想見一麵。”
林娜應聲而去,而陸軒則再次走到窗前,望著遠處漸暗的天際線。
他知道,這場全球人才爭奪戰,才剛剛拉開序幕。
而他,早已準備好迎接新的風暴。
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