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未散,晨光初現。樊星閣總部的燈光依舊明亮,如同永不熄滅的燈塔,照亮著前行的方向。
陸軒站在會議室中央,目光掃過桌上攤開的推廣方案草稿。昨夜的一場會議剛剛結束,團隊成員雖有倦意,但眼神中卻透出興奮與期待。他們知道,這一戰,不隻是技術的較量,更是一次品牌與影響力的角逐。
“時間不多了。”他開口,語氣平靜,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三天後,發布會必須如期舉行。”
林娜點頭:“材料已經整理完畢,ppt也完成了最終版本。隻是……幾家主流科技媒體的態度依然模糊。”
張濤皺眉:“他們擔心我們是‘空殼’公司,沒有足夠的商業案例支撐。”
陸軒嘴角微揚:“那就給他們看真實的成果。”
話音剛落,馬亮推門而入,手裡拿著一份報告。
“會場周圍的情報反饋回來了。”他沉聲道,“有幾股不明身份的人在附近活動,很可能是競爭對手派來的。”
陸軒神色不變:“加強安保,尤其是入場環節。黃傑,你負責調整簽到流程,確保萬無一失。”
“明白。”黃傑點頭,迅速記下要點。
會議結束,眾人各自行動。陸軒獨自留在會議室裡,望著白板上密密麻麻的時間節點和執行細節。他知道,這不僅僅是一場發布會,更是樊星閣向世界宣告實力的關鍵一步。
他緩緩閉上眼,腦海中浮現出當初那個穿著校服、在校園角落與人約架的少年。如今,他已不再是那個隻靠拳頭說話的人,而是帶領整個組織走向未來的領航者。
“從校園到國際。”他低聲重複這句話,仿佛是在回應自己,也是在對這座城市許下承諾。
三日後,上海外灘某高端酒店內,燈火輝煌,人流如織。
發布會現場布置簡潔大氣,背景牆上印著樊星閣的標誌與一行醒目的標語:“ai,不止於技術。”
賓客陸續入場,記者們舉著相機四處拍攝,業內專家低聲交談,投資人則神情專注地翻閱手中的資料。空氣中彌漫著緊張與期待交織的氣息。
林娜站在後台,手中緊握著最後一份修改稿。她深吸一口氣,轉身看向陸軒。
“準備好了嗎?”
陸軒點頭,目光堅定:“該讓他們看到我們的價值了。”
隨著主持人的開場介紹,陸軒緩步走上舞台,掌聲雷動。
他站定,目光掃過全場,隨後開口:“各位朋友,感謝你們的到來。今天,我們不是來展示一款產品,而是來講述一個故事——關於一群普通人如何用智慧與堅持,打造出真正有價值的技術。”
台下一片寂靜,所有人都屏息聆聽。
“我們不做噱頭,也不談虛無的概念。”他繼續道,“我們相信,科技的本質,是服務於人。”
話音落下,掌聲再次響起。
問答環節很快到來,一位知名科技記者率先提問:“陸先生,您剛才提到‘ai不止於技術’,但目前市場上已有不少成熟的產品,您認為樊星閣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陸軒微微一笑,示意張濤將準備好的數據圖投射到屏幕上。
“這是我們前期測試的部分結果。”他指著圖表上的曲線,“在複雜環境下的識彆準確率、多語言處理效率、以及係統穩定性方麵,我們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記者低頭記錄,另一位來自行業雜誌的編輯接著問:“那麼,您如何看待商業化落地的問題?畢竟,很多ai項目都止步於實驗室。”
陸軒點頭:“這個問題很好。我曾是一個學生,在校園裡打架成名;後來,我創立了樊星閣,一步步走到今天。技術和組織一樣,都需要沉澱和積累。我們不追求短期爆發,而是專注於長期價值。”
他的回答讓不少人陷入沉思。
就在這時,觀眾席中一名西裝革履的中年男子微微點頭,悄悄按下手機快門,拍下了屏幕上的數據。
這一幕,被後排的孫明捕捉到了。
他不動聲色地靠近馬亮,低聲道:“那個人,已經拍了好幾次了。”
馬亮眯起眼睛,悄聲回道:“盯住他。”
發布會接近尾聲,燈光漸暗,大屏幕上播放著樊星閣的宣傳視頻。畫麵中,從最初的校園爭鬥,到如今的國際視野,一段段影像串聯起整個組織的成長軌跡。
“從一個人的信念,到一群人的堅持。”旁白緩緩響起,“樊星閣,不止是科技企業,更是一種精神。”
視頻結束,全場掌聲雷動。
陸軒走下舞台,林娜站在一旁,目光落在會場一角。
那裡,一名可疑男子正悄悄退出人群,朝門口走去。
馬亮立刻示意便衣情報組跟上。
與此同時,後台電腦屏幕上,一張幻燈片悄然閃現——那是尚未公開的合作標誌圖案。
林娜注意到那一瞬間的畫麵,眉頭微蹙:“是誰放上去的?”
沒人回答,氣氛驟然凝重。
陸軒收回視線,嘴角浮現一絲意味深長的笑容。
他知道,外界的關注才剛剛開始,而真正的挑戰,還在後麵等著他們。
風起雲湧,星辰未眠。
而在這一刻,樊星閣,正以不可阻擋之勢,邁向屬於它的時代。
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