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未散,樊星閣總部的會議室已陷入沉思。林娜剛剛將一封標題為“關於ai技術國際標準製定會議的邀請函”的郵件轉發給了陸軒,並在團隊內部做了簡要說明。儘管她沒透露太多細節,但那絲不安的情緒似乎也悄然蔓延到了整個團隊。
林娜低頭翻看手中的項目進度表,眉頭微蹙。她清楚,這次會議背後可能不隻是單純的學術交流,而是一場更大的博弈即將開始。
陸軒站在窗前,望著樓下川流不息的城市街道,心中卻壓著一座山。
“缺口八千萬。”孫明低聲重複了一遍數字,語氣沉重,“這是未來三個月的基本運營預算。”
張濤皺眉:“銀行那邊怎麼說?”
“額度早就用完了。”孫明推了推眼鏡,“而且最近信貸收緊,審批流程拉長,等不起。”
林娜輕聲道:“如果資金鏈斷裂,智能交通係統在三個城市的試點恐怕要暫停,醫療模塊也會延期部署。”
會議桌一側,胡軍猛地拍了一下桌子:“不能停!我們已經走到這一步了,再退回去,等於前功儘棄!”
趙宇冷靜地開口:“問題是現實的。如果我們現在強行推進,資金鏈一旦斷裂,整個樊星閣都會陷入被動。”
空氣仿佛凝固了一瞬。
陸軒緩緩轉身,目光掃過眾人,聲音低沉卻堅定:“技術難關我們闖過去了,現在是錢的問題。我不會讓任何人停下腳步。”
他頓了頓,繼續道:“從今天起,所有非核心支出全部凍結,優先保障研發和試點落地。”
張濤點頭:“我可以聯係幾位老客戶,看能不能提前支付部分合作款項,緩解現金流壓力。”
“可以試試。”陸軒看向他,“但彆抱太大希望。”
張濤苦笑:“我知道。隻是……”他頓了頓,欲言又止。
“怎麼?”陸軒察覺他的遲疑。
“我在想一個人。”張濤緩緩說道,“之前樊星閣剛起步的時候,有個海外投資人對我們很感興趣,願意提供早期資金支持。但我們當時拒絕了。”
“為什麼?”趙宇問。
“因為對方提出的條件太苛刻。”張濤搖頭,“他們要求至少30的股權,還要參與決策權。”
“所以你建議現在重新考慮?”胡軍皺眉。
“不是建議。”張濤歎氣,“我隻是覺得……也許該找他們聊聊,看看有沒有回旋的餘地。”
陸軒沉默片刻,最終道:“先不考慮這條路。股權是我們最後的底牌,不到萬不得已,不能輕易動。”
他站起身,走向白板,在上麵寫下幾個關鍵詞:融資、合作、資產變現。
“我們要做的,是找到一條既能維持主導權,又能獲得資金支持的路。”
會議結束時,已是中午。
陽光灑進大廳,卻沒有帶來溫暖。
馬亮匆匆走進陸軒辦公室,手裡拿著一份情報報告:“老大,我查到了一些情況。”
“說。”
“林娜提到的那個名字——山本一郎,最近確實頻繁出現在國內風投圈。他旗下的基金公司正在接觸幾家ai初創企業,其中就有我們的合作夥伴。”
“他在盯我們?”陸軒眼神微冷。
“還不確定,但至少……他對我們的項目有興趣。”馬亮遞上報告,“要不要派人盯著點?”
“不用。”陸軒擺手,“讓他看。我們不怕競爭,怕的是自己倒下。”
他頓了頓,補充道:“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馬亮點頭離開。
與此同時,林娜正整理項目階段性成果,準備用於吸引潛在投資者。
她的手指劃過屏幕上的數據圖表,忽然停頓在一段文字上:
【智能識彆模塊倫理審查尚未通過】
她輕輕歎了口氣,將這段內容暫時隱藏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