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城市的燈火在玻璃幕牆上投下斑駁的光影。樊星閣總部大樓內,燈火通明,鍵盤敲擊聲此起彼伏,如同戰鼓擂響。
新招聘的應屆畢業生們已經到崗三天,他們的到來仿佛為這間沉穩運轉已久的大樓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陸軒站在會議室外,目光掃過每一個工位。那些年輕的麵孔或專注、或熱烈討論,眼神裡帶著初入職場的青澀,卻也藏著不輸任何人的鋒芒。
“他們不是來打工的。”他心中默念,“他們是來改變世界的。”
林娜快步走來,手裡抱著一疊文件,“陸哥,第一批新人的權限已經分配完畢,流程手冊也在同步更新。”
陸軒點頭,“辛苦了。”
“還有件事。”她頓了頓,“有個叫王晨的新人,在測試係統時發現了舊版算法模型。他說……那個模型似乎沒有被完全棄用。”
陸軒眉頭微皺,隨即恢複平靜,“先彆聲張,讓他繼續觀察,有問題隨時彙報。”
林娜應聲離開,陸軒轉身走向會議室。那裡,一場關於智能交通模塊優化的緊急會議正在進行。
一
“路徑響應延遲的問題必須解決。”張濤語氣堅定,手中拿著一份性能測試報告,“下周客戶演示不能出錯。”
“現有的算法架構無法應對高並發請求。”趙宇在一旁補充,“如果不能在毫秒級完成路徑計算,整個係統的可信度會大打折扣。”
眾人沉默,氣氛凝重。
就在這時,一個年輕的聲音響起:“或許我們可以嘗試邊緣計算的方式。”
所有人轉頭看去,說話的是剛入職不久的王晨。他身材瘦削,戴著黑框眼鏡,臉上還帶著一絲書卷氣。
“說下去。”陸軒開口。
王晨點頭,“我在學校做實驗的時候接觸過一種分布式邊緣計算架構。簡單來說,就是把部分計算任務從中央服務器分流到本地終端設備上處理。這樣可以大幅減少主服務器的壓力,同時提高響應速度。”
張濤眼中閃過一抹興趣,“你有具體方案嗎?”
“有的。”王晨打開電腦,調出幾組數據圖表,“我們可以將路徑預測模型部署在車載終端上,通過輕量化模型進行初步篩選,再由中心服務器進行最終確認。這樣一來,既能保證準確性,又能提升效率。”
會議室裡陷入短暫的安靜。
片刻後,陸軒緩緩開口:“很好。張濤,你協助他重構接口邏輯。趙宇,預算方麵你統籌安排。”
“明白!”兩人齊聲應道。
王晨抬起頭,眼神中透著自信與期待。他不知道自己邁出的這一步,正悄然撬動樊星閣未來發展的齒輪。
二
與此同時,在醫療影像識彆項目組,另一場技術攻堅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樣本庫容量不足,壓力測試結果偏差超過預期值。”李雪皺眉看著屏幕上的數據,“如果我們不能提供準確的測試報告,客戶那邊恐怕不會買賬。”
她是新加入的算法工程師,曾在國家級科研項目中擔任核心成員。此刻,她的聲音冷靜而堅定。
“有沒有其他辦法?”負責該項目的技術主管問道。
“有。”李雪回答,“我們可以采用合成數據擴充樣本集。雖然這種方法在學術界還有爭議,但在實際應用中已經被證明是可行的。”
“合成數據?”有人質疑,“會不會影響模型的泛化能力?”
“如果我們能結合真實病例的脫敏數據,就能彌補這一缺陷。”李雪繼續說道,“我已經聯係了合作醫院,他們願意開放部分曆史數據用於訓練。”
“這個提議不錯。”馬亮插話,“我可以協助接入他們的服務器,確保數據安全。”
“那就這麼定了。”陸軒走進會議室,目光掃過眾人,“李雪,你牽頭整合這兩部分數據資源。馬亮配合你,確保數據合規性。”
“是。”李雪點頭。
她並不知道,正是她在整理數據時發現的異常標注模式,將成為未來揭開某些隱藏真相的關鍵線索。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