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灑落在樊星閣總部的玻璃幕牆上,折射出一片金光。整棟大樓內,氣氛熱烈而有序。客戶反饋的滿意度評分如潮水般湧入,團隊成員的臉上洋溢著久違的自信與滿足。
陸軒站在辦公室窗前,望著樓下川流不息的城市街道,心中卻並未完全放鬆。他知道,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林娜。”他轉身,語氣平靜卻堅定,“把市場部和公關部的人召集一下,我們該動一動了。”
會議室內,氣氛有些緊張。技術派代表王晨皺眉看著投影上的品牌推廣草案:“我覺得我們應該繼續深耕技術,而不是花大錢做這些虛頭巴腦的宣傳。”
營銷組的李雪立刻反駁:“品牌就是信任,沒有認知度,再好的產品也打不出去!”
雙方爭論不下,會議室裡火藥味漸濃。
陸軒靜靜聽完,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寫下三個字:信、勢、聲。
“信,是用戶對我們的信任;勢,是我們占據市場的格局;聲,是外界對我們聲音的回應。”他的聲音不大,卻讓所有人都安靜下來,“我們要做的,不是高調,也不是低調,而是精準發聲。”
他頓了頓,目光掃過眾人:“現在,我們需要一個統一的聲音,告訴所有人——樊星閣,來了。”
林娜點頭,接過任務書:“我來統籌這次的品牌計劃,我會整合所有資源,確保每一步都走得紮實。”
品牌推廣的第一步,是預算分配。
馬亮拿著數據分析報告走進財務會議室,指著屏幕上幾個重點城市的數據:“用戶集中度最高的是北上廣深,其次是杭州、成都。如果我們能在這些城市打響第一槍,後續就能形成輻射效應。”
孫明翻著手中的財務報表,眉頭緊鎖:“但現在資金有限,廣告投放和線下活動必須取舍。”
“那就先聚焦線上。”張濤插話,“短視頻平台傳播快、成本低,適合初期造勢。”
孫明沉吟片刻,點頭:“我可以壓縮非核心項目的開支,騰出一部分資金。”
“好。”陸軒拍板,“就從線上入手,打出第一波聲量。”
幾天後,一段由張濤策劃、楊芳剪輯的短視頻在社交平台上悄然上線。
畫麵中,樊星閣的辦公環境乾淨明亮,員工們專注地敲擊鍵盤,偶爾抬頭交流幾句,氛圍融洽又高效。背景音樂是一首輕快卻不失力量感的旋律。
視頻最後定格在一個鏡頭上:陸軒坐在辦公室窗前,陽光灑在他的側臉,眼神堅定,仿佛在思考什麼重大決策。
配文隻有一句話:
“科技,不止於冷冰冰的代碼;它也可以,溫暖一座城。”
短短幾小時,視頻迅速刷屏,評論區炸開鍋。
“這人是不是就是當年那個打架的老大?”有人留言。
“彆瞎說,人家現在可是正經做科技的。”另一條評論回複。
林娜看到這條評論時,嘴角微微上揚。她知道,這段視頻不僅引爆了關注,還意外牽出了陸軒早年校園生活的討論。
她將這條信息整理好,準備找機會和陸軒談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