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如墨,樊星閣總部的燈火依舊通明。陸軒站在會議室中央,目光沉穩地掃過在座眾人。會議桌上攤開的是三份厚厚的計劃書:技術研發、市場拓展、人才培養。每一個字都凝聚著未來的方向。
“過去我們靠拳頭站穩腳跟,現在我們要靠頭腦走得更遠。”他聲音不大,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量,“我們的位置已經穩固,但真正的強者,不是守住眼前,而是布局未來。”
張濤坐在一側,手中拿著一份剛剛整理好的行業趨勢報告。他抬頭看向陸軒,眼中閃過一絲敬意。他知道,這位從校園走出來的領路人,從未滿足於眼前的成就。每一次勝利之後,都是下一次躍遷的起點。
趙宇輕輕翻開技術投資回報模型,投影儀將一張曲線圖投映在牆上。曲線平穩上升,三年後陡然拉升,象征著技術紅利的爆發期。“如果我們現在不投入,三年後就會被彆人甩在身後。”他語氣堅定。
幾位骨乾仍麵露猶豫。他們習慣了快節奏的擴張,對於長期投入的概念還未能完全接受。有人低聲說道:“我們現在勢頭正猛,不如趁熱打鐵再拿下幾個項目。”
陸軒沒有立刻反駁,而是拿起筆,在白板上寫下三個詞——“信”、“勢”、“聲”。這是他們一路走來積累的核心資產,也是品牌建設的基石。接著,他又寫下三個新詞——“局”、“謀”、“戰”。
“‘信’是我們贏得的信任,‘勢’是市場的格局,‘聲’是社會的認可。而‘局’是我們要布的棋盤,‘謀’是每一步的策略,‘戰’才是最終的較量。”他頓了頓,目光環視全場,“我們今天坐在這裡,不隻是為了贏下一城一池,而是為了在未來十年裡,牢牢站在頂端。”
會議室陷入短暫的沉默。林娜低頭記錄著會議紀要,指尖停頓了一下,在紙上悄悄寫下一行小字:“海外政策風向未明。”
她抬起頭,看見陸軒嘴角微微揚起,仿佛早已預見這一刻的到來。
戰略會議結束後的第二天清晨,陸軒便召集了技術團隊。智能交通和ai醫療兩個方向的競爭尤為激烈,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必須做出取舍。
“雙線並進,重點突破。”陸軒提出新的策略,“初期以醫療為主攻方向,因為它的社會價值更高,也更容易建立信任感。同時,我們不能放棄交通領域的探索,要保持技術上的前瞻性。”
胡軍站在一旁,點頭道:“我會加強核心算法的安全防護,確保關鍵技術不會外泄。”
“很好。”陸軒滿意地點頭,“我們不能做那種曇花一現的企業,要做就做百年基業。”
科研團隊的一位負責人忽然插話:“有個問題……我們目前使用的部分算法依賴國外專利,如果對方突然收緊授權,可能會對研發進度造成影響。”
空氣瞬間凝固了一瞬。所有人都明白這意味著什麼——核心技術受製於人,遲早會成為致命軟肋。
陸軒卻沒有露出任何驚慌之色,反而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那就逼自己,走出一條自主之路。”
他的眼神中透出一種近乎狂熱的執著。這不是衝動,而是一種深思熟慮後的決斷。他深知,真正的強大,從來不是依靠彆人的施舍,而是靠著自己的雙手去開拓。
與此同時,研究院的選址工作也在緊鑼密鼓地進行。
吳峰與政府方麵的關係一直良好,這次他親自出馬,借一個合法地產項目的名義,先將土地圈定下來。孫明則負責籌備資金池,確保研究院未來三年內的穩定運營。
“這塊地位置極佳,周邊高校密集,人才儲備充足。”吳峰翻看著規劃圖,語氣輕鬆,“不過……我聽說有其他勢力也在盯著這裡。”
“那就讓他們看著。”孫明冷笑一聲,“我們隻要手續齊全,誰也搶不走。”
然而,真正的問題在於——時間緊迫。研究院必須儘快啟動,否則一旦風聲傳開,勢必引來更多競爭者。
馬亮悄悄調查了一番,果然發現有一股不明力量在暗中關注這塊地皮。他將情報遞到陸軒麵前時,語氣凝重:“這不像是一般的開發商,更像是某種組織。”
陸軒接過情報,眉頭微皺,隨即舒展開來:“那就更說明這塊地的價值。既然如此,我們就更要快。”
他轉身對林娜說:“安排下去,三天內完成所有審批流程。我要看到研究院的奠基儀式。”
林娜點頭離去,步伐堅定。
夜幕降臨,樊星閣的辦公樓依舊燈火通明。陸軒獨自站在窗前,望著城市繁華的夜景,心中卻無比清明。
“你真的打算把全部精力投入到這些看不見回報的方向?”林娜輕聲問道。
陸軒笑了笑:“看得見的回報,隻是表象。真正的回報,在於掌控未來的能力。”
他緩緩轉身,走到辦公桌前,打開電腦,調出一份文檔。標題赫然寫著——《樊星閣三年發展藍圖》。
“技術、人才、品牌,這三者缺一不可。”他語氣低沉卻堅定,“我們已經贏得了社會的認可,接下來,就要贏得曆史的認可。”
林娜靜靜地看著他,心中湧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敬畏。這個男人,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在校園裡打架的少年。他是真正的領袖,一個敢於為未來下注的人。
窗外,城市的霓虹閃爍,像是無數個夢想在跳動。而在某處高樓之上,一雙眼睛正透過玻璃,緊緊盯著樊星閣的方向。
一場無聲的博弈,才剛剛開始。
陸軒的手指輕輕敲擊桌麵,目光落在屏幕上的最後一行字:
“未來,屬於敢想敢做的人。”
他合上電腦,起身走向門口,腳步沉穩有力。
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