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未散,慕尼黑的空氣仍帶著幾分清冽。陸軒站在酒店頂樓的露台邊緣,手中握著一份剛剛整理好的文件,紙張在風中微微翻動,仿佛承載著某種無聲的重量。
林娜從身後走來,遞上一杯溫熱的咖啡,“德國財經周刊剛剛發布了關於樊星閣的專題報道,標題是——‘來自東方的力量’。”
陸軒接過咖啡,目光落在遠處的城市天際線上,沒有急著回應。他知道,這隻是一個開始。真正考驗他們的,不是媒體的讚譽,而是那些藏在掌聲背後的暗流。
“把所有合作意向和媒體報道彙總一下。”他語氣平靜,“我要最詳細的分析報告。”
林娜點頭應下,轉身離去時,瞥了一眼桌上那份來自美國的投資意向書。封麵簡潔,沒有多餘的修飾,隻印著一個名字:哈德森資本集團。
會議室裡,趙宇、張濤、孫明三人已經就座。氣氛比往日多了一分凝重。
“現在的情況是,我們收到了來自七個不同國家的合作邀約,其中四家明確表示願意提供資金支持。”趙宇翻開手中的資料,“但這些邀約背後,動機各不相同。”
張濤皺眉道:“有些條件太模糊了,甚至沒提具體的合作方向,更像是試探。”
孫明補充道:“而且,我們的現金流雖然穩健,但如果要在多個市場同時鋪開,壓力會很大。”
陸軒聽完,沉思片刻後開口:“我們不能被眼前的熱度衝昏頭腦。國際市場不是一塊蛋糕,而是一盤棋局。每一步都要想清楚,落子之後,對方會怎麼應對。”
他翻開會議記錄本,在首頁寫下兩個字:戰略。
“我提議,啟動‘國際化戰略升級’計劃。”他抬起頭,目光堅定,“我們要做的,不是被動接受合作邀約,而是主動塑造自己的國際形象。”
會議室陷入短暫沉默。
張濤率先打破沉默:“你是說……我們要製定自己的節奏?”
“沒錯。”陸軒點頭,“我們要選準目標市場,建立穩固據點,再逐步向外輻射。不是誰找上門我們就跟誰走,而是我們要找到能真正並肩前行的人。”
趙宇思索片刻後點頭:“如果以德國為跳板,向歐洲其他地區延伸,確實是最穩妥的選擇。”
孫明則提出了另一個問題:“那資金方麵呢?我們需要更多的流動資產支撐擴張。”
陸軒合上筆記本,緩緩說道:“我們可以引入戰略投資,但必須是我們能掌控方向的投資。不是為了融資而融資,而是為了共同成長。”
窗外的陽光透過玻璃灑進室內,照亮了桌上的文件,也映照出眾人臉上的神情——不再是單純的興奮,而是冷靜中的篤定。
會議結束後,林娜將整理好的資料放在陸軒桌上,輕聲說道:“馬亮剛剛送來一份加密報告。”
陸軒接過,打開一看,眉頭微蹙。
報告內容簡短卻意味深長:
“東京方麵近期頻繁接觸歐洲本地勢力,疑似針對樊星閣布局。”
他將這份報告壓在最底層,卻沒有立刻做出任何指示。他知道,有些事,不能急於反應,而要等時機成熟。
當天下午,林娜召集公關團隊開會,準備對外統一發聲。
“最近的采訪請求激增。”她看著麵前的清單,“尤其是關於公司背景和陸總個人經曆的部分。”
一名年輕成員擔憂地問:“我們要怎麼回應?畢竟過去的事情……”
林娜打斷了他的話:“我們不回避曆史,但我們也不讓過去定義未來。樊星閣是一家正在成長的企業,它的價值在於當下和未來,而不是過去的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