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三點,指揮室裡緊張的氛圍被明亮的燈光烘托得愈發濃重。大屏上,三條能源曲線在經曆波動後已趨於平穩,藍光在數據流間柔和地閃爍,仿佛江河歸海後的寧靜。李剛方才報出的“一點二毫秒”延遲值,像一顆定心丸,沉入眾人緊繃的神經深處。然而,馬亮那句“通稿即將投放”的情報,卻如寒夜突至的北風,吹得空氣凝滯。
陸軒站在戰術板前,拳頭仍緊握著,指節泛白,但呼吸已悄然拉長。他沒有再看那三個被紅筆重重寫下的“搶時間”,而是緩緩鬆開手,指尖輕輕拂過戰術板邊緣,仿佛在抹去一場即將掀起的風暴。
“憤怒解決不了問題。”他終於開口,聲音低沉,卻不帶一絲顫抖,“他們想讓我們亂,我們就偏要靜。”
他轉身,目光掃過在場每一個人。張濤正低頭翻看手機,眉頭緊鎖;李剛盯著終端,手指懸在鍵盤上方;胡軍已下意識站起身,手按在腰側——那是常年習武養成的警覺。
“從現在起,變陣。”陸軒聲音陡然清晰,“我們不爭一時口舌,不陷輿論泥潭。他們要造勢,我們就避其鋒芒,潛心打磨。”
張濤抬眼:“你是說……不正麵回應?”
“回應?”陸軒嘴角微揚,卻無笑意,“他們還沒出手,我們就已知其招式。若此刻跳出來辯解,反倒顯得心虛。真正的反擊,不在嘴上,而在實力。”
他踱步至會議桌中央,掌心壓下,如定山之嶽。
“張濤,你即刻啟動輿情監控二級預案。不再主動發聲,但必須盯死天能集團的一舉一動——他們聯係哪家媒體,發布什麼口徑,甚至刪改過幾次稿件,都要記下來。我要知道他們每一步的腳印。”
張濤點頭,迅速調出加密監控界麵,十指翻飛。
“李剛,你們的技術團隊,接下來隻做一件事——細節打磨。綠穀園的數據雖好,但係統在極端負載下的響應冗餘度還能再壓0.3毫秒。我要的是極致,不是‘夠用’。”
李剛眼神一亮,立刻調出壓力測試日誌:“明白!我們重新跑一遍邊緣節點調度算法,把冗餘指令流再篩一遍。”
“還有,”陸軒語氣微沉,“把‘跨域協同模型’的容錯機製再強化。他們想用‘安全’二字潑臟水,那我們就讓他們親眼看看,什麼叫滴水不漏。”
胡軍上前一步:“研發區安保,我親自帶人輪崗。外部訪客一律暫停準入,內部人員進出登記升級為生物識彆雙重驗證。任何人想靠近核心服務器,先過我這關。”
陸軒點頭:“很好。從今晚起,研發區劃為‘靜默區’,所有對外通訊由林娜統一過濾。無關信息一律屏蔽,隻保留技術協作與情報通道。”
他頓了頓,目光落在馬亮身上:“你的情報網,繼續保持滲透。我不隻要知道他們明天發什麼稿,還要知道他們後天想做什麼夢。”
馬亮沉聲應下:“已在天能集團外圍布下三重眼線,內部線人也會在通稿發布前二十分鐘傳回最終版本。”
陸軒終於露出一絲笑意:“很好。他們想用輿論圍剿我們,那就讓他們自說自話。我們不參與,不回應,不解釋——隻做事。”
他環視眾人,聲音如鐵鑄:“真正的強者,從不在風暴中呐喊,而是在風眼中心,默默積蓄雷霆。”
眾人領命,迅速散去。張濤立即接入暗網監控節點,李剛召集技術骨乾召開緊急閉門會議,胡軍則直奔安保調度室,開始重新部署巡邏路線。
陸軒獨自留在指揮室,沒有坐下,而是走到窗前。城市依舊燈火通明,遠處高樓的霓虹廣告牌閃爍著“智慧能源,未來已來”的標語,諷刺而醒目。他知道,天能集團的通稿一旦發布,這些燈光下的人們,很快就會聽到另一個版本的故事——關於“數據泄露”“境外關聯”“安全隱患”的危言聳聽。
但他不急。
他轉身,走向戰術板,拿起紅筆,在“搶時間”三個字旁,寫下新的指令:“隱忍蓄勢,細節製勝”。
筆鋒剛落,林娜推門而入,手中拿著一份剛打印出的情報摘要。
“陸總,張濤剛截獲一條內部通訊——天能集團已與《財經前沿》《能源觀察》《科技日報》三家媒體確認排版,發布時間定在明早七點整,標題初步擬定為《某新興能源係統存重大安全漏洞,監管部門已介入調查》。”
陸軒接過文件,目光掃過標題,臉上毫無波瀾。
“他們連‘某’字都用上了,說明不敢直接點名,底氣不足。”他淡淡道,“讓張濤繼續盯著,一旦發布,立即記錄傳播路徑、轉載量、評論風向。我要知道,這場輿論戰,到底是誰在背後推波助瀾。”
林娜點頭欲退,陸軒卻叫住她:“另外,通知東南大學陳教授的團隊,原定的‘跨域協同模型’聯合測試,提前十二小時。我不等他們發難,我要讓他們發難時,發現我們早已走遠。”
林娜應聲離去。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陸軒坐回主控台前,調出係統底層日誌。屏幕上,一串串加密協議正在自動校驗,防火牆的防禦層級已悄然升至最高。他指尖輕點,開啟了一項隱藏模塊——“靜默守護者”,這是樊星閣自主研發的反監聽係統,能在不觸發對方警覺的情況下,反向追蹤信息泄露源頭。
他知道,對手的攻擊,從來不隻是輿論。
他們真正想奪的,是技術核心。
而他,早已布下暗線。
三小時後,張濤傳來最新情報:“天能集團的通稿已進入媒體終審流程,預計淩晨五點完成簽發。另外,他們試圖聯係工信部某位退休專家,希望其以‘獨立評論員’身份發聲,但對方尚未回應。”
陸軒冷笑:“想借權威之口,立偽正義之旗?可惜,真正的權威,從不為謊言站台。”
他起身,走向技術會議室。門推開時,李剛正帶著團隊圍在投影前,屏幕上是係統在模擬極端天氣下的能源調度曲線。
“我們剛剛優化了風力預測模塊的神經網絡權重,”李剛抬頭,眼中帶著疲憊卻閃爍著興奮,“在突發陣風導致發電驟降的情況下,係統能在0.8秒內完成負荷轉移,比原方案快了0.3秒。”
“還不夠。”陸軒走近,指著曲線上一處微小的波動,“這裡,負載切換時有0.05秒的延遲,雖然不影響整體,但足以成為對手攻擊的借口。我要它平滑如鏡。”
技術團隊沒有反駁,反而齊齊點頭。有人立即調出算法模型,開始重新訓練;有人則聯係東南大學實驗室,請求調用更高性能的計算集群。
陸軒站在一旁,靜靜看著這群年輕人。他們的眼中沒有恐懼,隻有專注與鬥誌。他知道,真正的力量,不在於一時的聲勢,而在於這種沉得住氣、耐得住寂寞的堅持。
胡軍走進來,低聲彙報:“研發區已完成三級戒備升級,所有外部接口物理斷開,內部網絡啟用獨立加密通道。另外,我在服務器機房外加派了兩組輪崗,每組四人,持械巡邏。”
陸軒點頭:“很好。記住,我們的敵人,不隻是天能集團,更是他們背後那套陳舊的規則。他們用標準打壓我們,用輿論汙蔑我們,用資本圍堵我們——但我們用技術說話。”
他走出會議室,回到指揮室。大屏上,綠穀園的實時數據依舊穩定運行,能源利用率曲線穩步攀升。他知道,明天七點,當那些通稿鋪天蓋地而來時,世人隻會看到標題的驚悚,而看不到這背後,一個團隊如何在沉默中打磨利刃。
他拿起筆,在工作日誌上寫下最後一行字:“真正的反擊,從不急於出手。它隻在對手以為勝券在握時,悄然降臨。”
窗外,天邊已泛起魚肚白。城市即將蘇醒,而風暴,才剛剛開始醞釀。
陸軒站在大屏前,目光如炬。他沒有看時間,也沒有看新聞推送,而是伸手,輕輕按下了主控台上的一個隱藏按鈕。
屏幕一閃,彈出一行小字:“靜默守護者——追蹤啟動,目標:天能集團數據中心。”
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