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完壓力測試組ip連接境外節點的事情後,陸軒意識到還需進一步完善應對措施。“現在,加一道預案。”他點開“閉門交流”環節,插入一條新指令:“b3通道是我們為應對突發狀況準備的備用應急方案,若對方臨時提出額外要求,立即啟動b3通道,轉入備用會議室,原場地暫停使用。”
林娜眼神微動,迅速在文件夾角落補上一行小字:b3通道啟用條件:外部ip異常波動、現場人員身份存疑、協議終端被替換。
趙宇低聲問:“你早有準備?”
“不是準備,是習慣。”陸軒聲音平靜,“每一次平靜背後,都有人等著看我們鬆懈。”
張濤這時接入投影係統,調出動態界麵:“我設計了一個‘項目安全指數屏’,實時顯示數據流健康度、權限調用頻次、風險預警等級。儀式現場掛在背景側屏,既顯專業,又暗示我們掌控全局。”
陸軒心裡清楚,為了能更好地應對各種突發狀況,除了公開展示的內容,技術方麵還需要做更深層次的準備。
“彆太張揚。”陸軒提醒,“用‘合作透明度監測’的名義,數據範圍控製在已公開指標內。”
“明白。”張濤點頭,“表麵是展示,實則是威懾。”
林娜將這一環節正式寫入流程,在備注欄標注:所有展示數據均來自公開審計報告,但後台預留接口,可隨時切換至追蹤模式。
馬亮在技術室收到指令,默默在係統後台打開一個隱藏端口,輸入一串加密代碼。屏幕右下角,一個極小的綠色光點開始閃爍,無人察覺。
時間推至深夜。作戰室燈火通明,各組人員輪班運轉。趙宇帶著場地團隊核對桌椅間距,每一張座椅的位置都精確到厘米。林娜反複校對流程文檔,連翻頁的節奏都做了標注——哪一段致辭後應有掌聲,哪一次握手需停留三秒。
胡軍親自帶隊檢查安保方案。八名核心成員分散在主廳四周,模擬突發情況響應。他站在簽約台側後方,測算從最近掩體衝出的時間。
“兩秒七。”他自語,“再縮短三百毫秒,就能在對方拔槍前製伏。”
通訊器響起,李剛從外圍巡邏歸來:“東側停車場發現一輛無標識車輛,車牌遮擋。已拍照上傳,正在比對。”
“不要打草驚蛇。”陸軒在指揮屏前下令,“記錄車牌,追蹤車主背景,但彆靠近。讓它停著。”
“萬一……”
“萬一有問題,它就不會隻停一晚。”陸軒目光未離屏幕,“真正的對手,總會再露一次臉。”
林娜這時走來,遞上最終版流程文件:“所有環節確認,安保、技術、禮儀、應急四套方案同步就位。嘉賓名單已定,邀請函明早八點發出。”
陸軒接過文件,快速翻閱。每一頁都標注清晰,流程嚴密,連空調溫度都寫明“控製在22度,避免對方代表不適”。
他翻到最後一頁,看到那行手寫備注:備用通道b3,啟用條件三項,權限僅限陸軒、林娜、胡軍三人。
“很好。”他合上文件,“明天一早,全體演練一次。我要看到每一個動作,都像刀鋒劃過那樣精準。”
淩晨四點,第一份邀請函打印完成。白色信封,黑色燙金字體,右下角壓著樊星閣的徽記——一顆嵌在星環中的利刃。
趙宇親手將信封裝入特製郵袋,封口處貼上防拆標簽。他抬頭看向走廊儘頭的檔案室,那裡,保險櫃靜靜矗立,編號fs2010g738的協議正沉睡其中。
林娜站在窗前,看著城市天際線逐漸泛白。她手中握著一枚金屬徽章,是陸軒昨夜交給她的:所有出席者,建議佩戴身份標識。
“不是裝飾。”陸軒站在她身旁,“是篩子。”
“我明白。”林娜將徽章放入信封夾層,“誰沒戴,誰就是外人。”
晨光刺破雲層時,第一輛運輸車駛入會議中心。車身上印著“設備專運”字樣,車尾編號0739。胡軍站在入口,親自查驗每一箱設備的封條。
張濤在控製室接入最後一根光纖,屏幕顯示:係統聯調完成,待命。
林娜坐在辦公桌前,最後一次核對流程表。她的筆尖停在“簽約時刻”那一欄,忽然想起什麼,抬頭看向陸軒。
“如果他們……在簽字那一刻提出修改呢?”
陸軒站在落地窗前,身影被晨光拉長。他沒有回頭,隻說了一句:
“那就讓他們簽在舊版本上。”
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