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軒放下筆,指尖在報告末頁停留片刻。馬亮的名字還空著,聯絡人一欄的空白像一道未縫合的裂口。他沒有立刻補上,隻是將文件合攏,推向桌角。
指揮室的屏幕已切換至常態監控界麵,技術模塊綠燈常亮,供應鏈進度條穩定推進,物流車隊沿國道勻速前行,gps信號每隔三十秒刷新一次位置。應急響應通道自動關閉,係統提示音輕響一聲,紅色警報徹底熄滅。
“查到底”三個字被他壓在抽屜底層,新的一頁已經翻開。
他起身,走向主控台,手指劃過終端,調出三方準備狀態彙總。張濤的技術組已完成最後一次壓力測試,接口鎖定,運維接管;李剛帶人完成了全部班組的到崗核驗,安保輪值表下發至每個站點;孫明確認首期資金全額到賬,備用金注入專戶,財務審計通道開啟實時追蹤。
籌備收尾階段最怕的不是大問題,而是小疏漏。信息過載之下,人員調度是否閉環?應急預案是否歸檔?資金撥付節點有沒有錯位?這些細節一旦出錯,足以讓前期所有努力功虧一簣。
陸軒撥通內線:“召集張濤、李剛、孫明,十分鐘後,聯席彙報。”
十分鐘後,三人準時抵達。
張濤率先打開平板,調出《技術準備終版報告》。“係統已完成雙軌驗證,美方代表昨日簽署確認函,接口標準正式歸檔。測試環境移交運維組,七十二小時值守機製啟動,任何異常響應不超過五分鐘。”
陸軒點頭,目光掃過報告頁腳的時間戳——淩晨四點十七分。他知道,這背後是整夜未眠的盯守。
李剛遞上《人員部署清單》。“核心班組一百三十七人全部到崗,駐地安排完畢,通勤方案執行兩周無延誤。安保輪值按ab組交替,胡軍親自帶班,外圍巡邏每兩小時一輪,無死角覆蓋。”
他頓了頓,補充道:“兄弟們都等著開工那天,士氣沒掉,反而更高了。”
陸軒翻過一頁,看到最後一名登記人員的簽到時間是昨夜十一點四十分,來自最偏遠的輸電節點。沒人遲到,沒人缺崗。
孫明拿出《資金調配確認函》,語氣沉穩:“首期款項已完成劃撥,三家合作單位均已確認收款。項目專戶注入備用金兩千萬,審計接口開放,隨時可查。原供應商的凍結令未解除,華南新廠設備預計三十六小時內抵達廠區。”
陸軒逐頁審閱,在每份文件末尾簽下名字。筆尖落下時,他抬頭說道:“籌備完成,具備開工條件。”
話音落下的瞬間,三人同時鬆了口氣。緊繃了數日的神經,在這一刻終於有了落點。
但這口氣,陸軒沒有跟著鬆。
他調出馬亮提交的訪問記錄回放,畫麵中,境外ip的跳轉路徑再次浮現,仍是東南亞中轉,代理層更換,設備特征碼卻與前次一致。六小時四十三分的間隔,規律性強,試探意味明顯。
“敵人還在看。”他說。
張濤皺眉:“他們想等我們鬆懈。”
“那就讓他們看得更清楚些。”陸軒站起身,“籌備是底線,開工才是宣示。通知林娜,準備開工儀式,規格按最高標準來。”
李剛一愣:“現在?不是說低調推進?”
“正因他們盯著,我們才更要光明正大。”陸軒走向窗前,晨光灑在城市輪廓線上,工地的塔吊已豎立多日,靜默如劍指蒼穹。“他們想看我們倒下,我們就讓他們看見——樊星閣,從不回頭。”
林娜接到指令後,打開策劃文檔,第一行寫下:“主題:破曉”。
她沒有多問,隻將文檔權限設為僅陸軒可編輯,隨即開始聯絡各執行小組。音響、舞台、媒體通稿、安保動線,一項項任務被拆解下達。這不是簡單的儀式,而是一次宣告。
趙宇在半小時後趕來,眉頭微鎖。“儀式會不會太早?安保係統雖已升級,但外部風險未除,萬一有人借機發難……”
陸軒沒等他說完,調出物流車隊的實時軌跡。三台高壓逆變器正沿國道平穩行駛,距離廠區還有兩百一十三公裡,預計五小時後抵達。gps信號穩定,司機輪換記錄完整,無異常停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