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軒接過馬亮遞來的文件,目光掃過那家工程隊的名稱,眉頭微不可察地一壓。他沒有說話,隻是將紙頁輕輕放在桌上,轉身走向指揮車後方的技術區。那裡,幾名工程師正圍在操作台前,屏幕上跳動著複雜的參數曲線,紅黃相間的警報標識在某個節點反複閃爍。
“還是卡在這裡?”陸軒站在主控台前,聲音不高,卻讓所有人抬起了頭。
技術主管擦了擦額頭的汗,點頭:“新型儲能模塊的熱控係統始終無法穩定,模擬測試中連續三次在第七階段過熱宕機。我們調整了散熱結構、更換了導熱材料,甚至重新編寫了溫控邏輯,但問題依舊存在。”
陸軒盯著屏幕,那條失控的溫度曲線像一道燒紅的鐵絲,橫貫在整個係統運行圖譜中。他知道,這個模塊是整個項目升級的核心,若不能按時攻克,後續所有部署都將延後,甚至可能被對手趁虛而入。
“多久了?”他問。
“兩周。”主管低頭,“每天十六小時輪班,可進展幾乎停滯。我們懷疑是底層架構設計有盲區,但目前找不到突破口。”
陸軒沉默片刻,轉身撥通內線:“張濤、李剛、趙宇,來技術區開會,十分鐘內到。”
人很快聚齊。陸軒將工程隊的資料推到一邊,拿起一支筆,在白板上畫出項目推進的時間軸。他從起點一路劃到終點,然後在中間那個被紅圈標記的位置重重一點。
“我們不能再等。”他說,“技術不突破,進度就卡死。輿論戰我們贏了,但真正的戰場在這裡——能不能按時交付,能不能讓客戶看到我們不僅會反擊,更能領先。”
張濤看著白板上的節點,沉吟道:“內部攻堅已經到極限,繼續耗下去隻會拖垮團隊士氣。有沒有可能……引入外部力量?”
會議室裡瞬間安靜。
李剛皺眉:“找外人?這可是核心係統,一旦泄露,整個項目架構都可能被逆向解析。黑石能源巴不得我們自己打開大門。”
“風險確實存在。”趙宇接過話,“但如果選對人,反而能加速突破。國內有幾家科研機構在熱控領域做過軍工級項目,技術積累深厚,關鍵是看合作意願和保密機製。”
陸軒站在白板前,手指輕敲著“技術瓶頸”四個字。他知道,這一刻的決定,不隻是為了解決一個模塊的問題,更是為樊星閣未來的發展模式定調——是閉門造車,還是開放協同?
“閉門能守住秘密,但守不住未來。”他終於開口,“真正的安全,不是藏,而是快。誰先突破,誰就掌握標準。我們要做的,不是防止彆人學,而是讓他們永遠追不上。”
他轉身看向張濤:“你負責聯係業內有相關背景的科研單位,列出五家最有實力的,重點查他們在近三年有沒有類似案例。趙宇配合,梳理合作門檻、技術壁壘和保密協議框架。明天中午前,我要看到名單和初步評估。”
張濤點頭記下。
“還有,”陸軒目光掃過眾人,“這件事必須絕對保密。對外,我們仍宣稱技術進展順利,宣傳節奏不變。林娜那邊照常發布培訓成果和項目動態,不能讓任何人看出我們在‘求援’。”
會議結束,眾人散去。陸軒沒有立刻離開,他走到技術台前,翻開一疊厚厚的測試報告。紙頁上密密麻麻的數據背後,是他親手推動立項時寫下的那句話:“技術自立,方能立於不敗。”
他輕輕撫過那行字,指尖停在“自立”二字上。
這時,馬亮走進來,低聲彙報:“那家工程隊已經和黑石能源的離岸公司簽署了意向協議,報價比我們低百分之三十七。對方聲稱能在四十五天內完成模塊化安裝。”
陸軒抬眼:“他們有這個能力?”
“沒有。”馬亮搖頭,“他們的設備清單裡連基礎溫控檢測儀都沒有,施工團隊平均工齡不到兩年。這根本不是搶標,是砸場子。”
陸軒冷笑:“用劣質工程破壞市場秩序,逼我們被動降價,再借質量問題抹黑我們。老套路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邊。遠處培訓中心的燈光依舊亮著,焊槍的光點在夜色中閃爍,像一片未眠的星河。他知道,那些光點背後,是一個個從零開始的普通人,正在用雙手改變命運。而此刻,他們依賴的係統,卻因為一個技術死結,隨時可能停擺。
“不能輸。”他低聲說,“不隻是輸在一個模塊上,是輸在信念上。”
回到指揮台,他按下通訊鍵:“張濤,加一條篩選標準——優先考慮有過軍用或航天背景的技術團隊。那種能在極端環境下穩定運行的係統,才是我們需要的。”
掛斷後,他又轉向趙宇:“聯係的時候,不要提‘求助’,就說我們有一個高難度項目正在招標技術協作,要求對方提供過往案例的詳細說明,特彆是失敗案例的複盤報告。我要看的,不是他們成功過多少次,而是他們怎麼從失敗裡爬出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趙宇眼神一亮:“懂了。真正的強者,不怕暴露傷口。”
兩天後,名單出爐。
五家機構中,有一家格外引人注目——北方某研究所,曾參與某型高能裝備的熱管理係統研發,三年前因保密原因整體轉入地下運作,公開信息極少。但張濤通過一位舊識輾轉拿到一份內部簡報,其中提到該團隊曾用非對稱散熱結構解決過類似過熱問題,且方案已通過實測驗證。
“問題是,”張濤攤開資料,“我們找不到對接人。所有公開渠道都查不到聯係方式,隻知道他們的代號是‘極光’。”
陸軒盯著那份簡報,目光落在一張模糊的結構圖上。圖中一條彎曲的導流槽引起了他的注意——那形狀,竟與他們當前係統中最難處理的熱流路徑驚人相似。
“不是找不到。”他緩緩說道,“是他們不想被找到。但既然我們手裡有他們可能感興趣的難題,那就不是求,是交換。”
他拿起筆,在紙上寫下幾行字,然後遞給張濤:“擬一份技術懸賞公告,不提機構名稱,隻描述問題特征,附上部分非核心參數。發布在幾個專業論壇的加密區,標題就叫:‘誰能解開第七階段的熱控死局?’”
“你要釣魚?”趙宇問。
“不是釣。”陸軒合上文件,“是亮劍。真正的高手,見不得難題被埋沒。隻要他們還在做這一行,就一定會出現。”
命令下達,行動迅速展開。張濤連夜整理技術文檔,剝離敏感信息,保留足夠吸引力的關鍵參數。趙宇則聯係了幾個可信的行業節點,確保消息能精準投遞到相關技術圈層。
當晚,公告發出。
陸軒回到辦公室,桌上那疊測試報告依舊攤開著。他翻開最後一頁,上麵是技術團隊最後一次失敗的記錄。在“失敗原因”一欄,寫著:“熱流分布不均,無法建立動態平衡。”
他拿起筆,在旁邊空白處寫下一行字:“動態平衡,不在結構,而在控製邏輯。”
寫完,他合上報告,抬頭看向牆上那幅世界地圖。東南亞的標記依舊醒目,但他的目光,已悄然移向北方——那片常年被冰雪覆蓋的土地,曾孕育過最嚴酷環境下的技術奇跡。
就在這時,桌上的加密終端突然亮起一道藍光。
一條信息跳了出來,沒有署名,隻有一串坐標和一句話:
“你描述的問題,我們三年前遇到過。想談,就按這個位置來。彆帶多餘的人。”
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