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控台右上角那條低優先級警報尚未消散,陸軒的手指已經懸停在終端封鎖鍵上方。他沒有遲疑,按下指令的瞬間,所有外部回傳通道被強製切斷,影子通道的運行路徑在係統圖譜中由亮轉暗,僅保留本地運行軌跡。張濤站在側後方,看著屏幕上跳動的日誌流驟然收斂,低聲問:“總,接下來怎麼走?”
“收網。”陸軒聲音平穩,卻帶著不容置疑的力度,“通道建成了,不代表安全。現在,我們要讓它經得起檢驗。”
他轉身走向會議室,腳步沉穩,背影如刀削般挺直。胡軍默默跟上,手裡拿著剛打印出的初步運行報告。林娜則留在後台,指尖在鍵盤上輕輕一敲,將陸軒終端的ip記錄與那筆異常跨境付款的源地址比對圖加密封存。她沒有聲張,隻是將一枚刻有“δ127”的u盤插入抽屜底層,動作輕得像落雪。
六分鐘後,檢驗小組集結完畢。
趙宇負責硬件兼容性測試,任務是模擬七十二小時連續高負載運行,驗證晶振穩定性與接口耐久性。張濤主導軟件邏輯校驗,逐行比對新資源與主控模塊的調用關係,確保無隱性衝突。孫明接入財務監控係統,實時追蹤資源調用頻率與能耗波動,防止成本失控。馬亮則啟動行為審計程序,對係統每一條日誌進行節奏分析,排查任何異常的“呼吸模式”。
“這不是測試。”陸軒站在白板前,提筆寫下“全維檢驗”四字,“是確認我們能不能把命交出去。”
沒有人回應,但每個人的眼神都沉了下來。
地下測試區,b3接口模擬運行艙內,壓力測試正式啟動。冷卻風扇轟鳴,數據流如江河奔湧,主控台指示燈一片穩定綠光。第一輪測試持續六小時,係統表現完美,無任何異常中斷或延遲抖動。
第七小時零三分,趙宇的監控界麵突然跳出一條微幅波動曲線——時鐘源出現0.03毫秒漂移。
他立刻暫停測試,手指在鍵盤上快速調取曆史數據。張濤皺眉:“這點漂移在允許範圍內,沒必要停。”
“但它的趨勢不對。”趙宇指著屏幕,“你看這裡,波動曲線的上升斜率,和三天前那筆異常付款發生時的係統波動幾乎一致。”
陸軒走過來,目光掃過曲線,沉默片刻,下令:“切換備用時鐘源,啟用行為指紋動態校驗模塊,每小時比對一次係統節奏。”
命令下達後,測試重啟。備用時鐘源接入瞬間,主控台底層協議層閃過一條未記錄日誌:“sync_ok–node_δ”。陸軒眼角微動,但未出聲。他知道,有些信號不該被看見,但必須被記住。
十二小時後,第三輪壓力測試完成。
係統在九十八小時模擬運行中保持零中斷,數據傳輸速率穩定在九十一以上,丟包率始終低於0.5。硬件接口無過熱、無延遲累積,軟件調用鏈清晰無冗餘。馬亮的行為審計報告顯示,係統“呼吸節奏”完全符合預設模型,無任何偽裝性潛伏痕跡。
孫明的財務監控卻在此時發出預警。
“總,適配後資源調用頻率提升了18。”他指著圖表,“如果長期運行,能耗成本將超出預算臨界點。”
會議室陷入短暫沉默。
張濤開口:“我們可以優化流量調度,動態降頻非核心模塊,預計能節省12能耗。”
“那就做。”陸軒點頭,“把優化參數寫入調試移交文檔,下一階段直接啟用節能模式。”
他走到主控台前,調出最終檢驗報告模板。屏幕上方,係統唯一標識欄空著。他拿起筆,在紙質文檔上寫下:“fanxinggeδ”。
筆尖落下時,沒有停頓,也沒有加重。那不是一個代號,而是一個宣告。
林娜站在檔案櫃旁,看著那份簽了字的報告被放入密封袋。她沒有靠近,也沒有說話,隻是將手伸進抽屜,輕輕碰了碰那枚u盤。金屬外殼冰涼,像一段尚未揭曉的真相。
上午十點零七分,檢驗流程正式結束。
陸軒站在主控室中央,目光掃過每一張疲憊卻堅定的臉。他沒有說“辛苦了”,也沒有說“成功了”。他知道,真正的挑戰從不以“完成”為終點。
“準備移交。”他開口,“聯合調試,按計劃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