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號線路的負載曲線在屏幕上劃出一道微不可察的波動,馬亮盯著那串數據,抬頭看向陸軒。陸軒站在指揮台前,手指輕輕敲擊桌麵,節奏沉穩,沒有說話。
他剛掛斷電話,徐靜的采訪請求像一塊投入深水的石子,漣漪擴散,卻未掀起波濤。林娜站在資料台旁,手裡抱著一疊剛打印出的文件,紙張邊緣還帶著打印機的餘溫。她等了片刻,見陸軒轉身,立刻上前一步。
“簡報已經整理完畢。”她說,“所有階段性成果,按您要求,隻列事實,不加修飾。”
陸軒接過文件,翻了兩頁,目光停在“係統連續運行72小時無故障”這一條上。他點點頭,把文件遞還給她。
“發下去。”他說,“每人一份,包括後勤和安保。”
林娜應聲而去。陸軒沒有坐下,而是走向訓練區。李剛正帶著一隊人做體能訓練,汗水浸透背心,動作依舊乾脆利落。陸軒站在場邊,等他們一組動作結束,才開口。
“簡報發下去了。”他說,“讀完,寫感想。”
李剛擦了把汗:“寫啥?”
“你想寫的。”陸軒說,“但必須寫一條——你們修的那條線路,現在穩不穩?”
李剛笑了:“穩。”
“那就夠了。”陸軒說,“彆的,不用管。”
他轉身離開,身後傳來李剛集合隊伍的聲音。胡軍從監控室出來,與他碰了個頭。
“權限審計已經升級。”胡軍說,“所有高階操作,實時記錄,異常行為自動報警。”
陸軒點頭:“盯住那個發射器,它還在傳數據?”
“一直沒停。”胡軍說,“每十五分鐘一次,像鐘表一樣準。”
“好。”陸軒說,“讓他們看。”
回到指揮室,張濤和孫明已在等他。戰術板上,“以行證言”四個字依舊清晰,下方多了一行小字:“讓光亮照進來一點”。張濤指著投影屏。
“輿情分析出來了。”他說,“那個論壇帖子,轉發賬號中,八成以上是新注冊,行為模式高度一致,明顯有人操控。”
孫明補充:“吳峰那邊傳來消息,投資委員會確實在開會評估,但還沒有做出調整決定。我們的資金通道依然暢通。”
陸軒坐下:“他們開始動搖了。”
張濤皺眉:“可我們一直不回應,外界會認為我們默認。”
“回應不是靠嘴。”陸軒說,“是靠結果。他們質疑我們能不能做,而我們已經在做。現在要做的,是把‘做’這件事,擺到台麵上。”
他看向林娜:“對外溝通預案,啟動。”
林娜翻開筆記本:“需要準備哪些內容?”
“事實。”陸軒說,“隻有事實。他們用猜測攻擊我們,我們就用事實砸回去。”
他站起身,走到戰術板前,拿起筆,在“讓光亮照進來一點”下方寫下第三行字:隻陳述事實,不爭論立場。
“成立小組。”他說,“林娜負責數據彙總,張濤擬定框架,孫明評估影響。我們不求共情,不爭對錯,隻展示結果。”
張濤猶豫了一下:“要不要加一段背景說明?比如我們從校園走到今天的曆程,讓公眾理解我們的堅持?”
陸軒搖頭:“我們不是來求理解的。”
“可情感共鳴能爭取支持。”張濤堅持。
“支持不是靠講故事換來的。”陸軒聲音不高,卻壓住了所有聲音,“是靠做成事贏來的。他們不信我們能亮燈,那就讓光照進去——但光,不需要說話。”
張濤沉默片刻,點頭:“明白了。隻列數據,不加解讀。”
陸軒看著他:“你記得s0719事件的日誌嗎?”
“記得。”張濤說,“邏輯炸彈的觸發路徑,和這次高度吻合。”
“把那次的修複記錄也調出來。”陸軒說,“作為附件備存。如果他們問‘你們過去有沒有類似問題’,我們就說——有,而且我們修好了。”
林娜低頭記錄,筆尖頓了頓。她在整理第17號線路日誌時,發現係統在異常波動後曾自動啟動備用冷卻鏈路,整個過程耗時23秒,完全自主修複。這條記錄未被計入公開簡報。
她猶豫了一下,還是將其列入附件。
“為什麼留著?”張濤看見了。
“因為這是事實。”林娜說,“係統有自愈能力,這是我們的優勢。”
張濤看了她一眼,沒再說話。
夜深,指揮室隻剩林娜一人。她將所有文件歸檔,插入加密硬盤,貼上標簽。屏幕右下角時間跳到0217,和上次修改共享文檔的時間一模一樣。
她沒有關機,而是調出服務器訪問日誌,重新檢查權限變更記錄。財務係統的跳轉痕跡依舊存在,但ip終點依然無法追溯。她將這段日誌另存為副本,命名為“異常訪問_0806”。
第二天一早,簡報已發至每個成員手中。訓練區、監控室、後勤辦公室,所有人都在翻閱。李剛召集安保組開班前會,站在隊列前,手裡拿著那張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