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室內,大屏上“宏遠數據服務”的注冊信息尚未關閉,陸軒的手指在桌沿輕點兩下,目光掃過趙宇與林娜。
“查到法人背景,隻是開始。”他的聲音不高,卻壓住了所有雜音,“他們敢用殼公司攪局,就該想到,牌桌上不止他們出得了招。”09’打印機的墨盒采購記錄剛調出來,過去一個月,共購入五次耗材,全部通過一家本地辦公用品店現金結算。”
陸軒點頭:“追下去。每一張紙都有來路,每一筆賬都有痕跡。我要知道,是誰親手印了那三封舉報信。”09”編號與采購時間線並列排布,標記出三次集中打印時段,恰好對應工廠收信時間。她將數據推送給馬亮:“采購人使用假名,但監控拍到了右手虎口處的刀疤。”
“特征入庫比對。”陸軒下令,“同時聯係律所,準備訴前保全。”
趙宇一怔:“現在就動手?證據鏈還沒閉合。”
“等他們把市場砸爛,再動手就晚了。”陸軒站起身,走到白板前,劃去“被動防禦”四字,寫下“以法為盾,以光破暗”。
“我們不靠黑手壓人,但也不怕用規則砸人。”
律師事務所的回電在二十分鐘後接入指揮室。
“我們已向法院提交‘商業詆毀’訴前申請,三家殼公司的銀行賬戶與線上支付通道將在四小時內凍結。”律師的聲音冷靜清晰,“同時,我們以‘不正當競爭’為由,申請禁止其繼續發布貶損性宣傳內容。”
趙宇盯著主屏,三家公司的官網陸續變灰,支付鏈接失效。
“賬戶凍結了。”他低聲說。
陸軒沒有回應,隻是看向林娜:“‘陽光行動’準備得怎麼樣?”
“係統日誌脫敏處理已完成,公證平台接口已打通,二維碼生成模塊就緒。”林娜語速平穩,“每台設備外包裝加印驗證標識,生產線可隨時調整。”
“立刻執行。”陸軒道,“不是我們要自證清白,是他們逼我們亮出底牌。那就讓所有人看看,誰在說真話,誰在撒謊。”
趙宇皺眉:“可客戶未必買賬。低價衝擊已經形成心理預期,光靠日誌查驗,未必能扭轉信任。”
陸軒轉身,目光落在白板上“嵌入式滲透”四個字上。
“那就讓他們親眼看見。”
他按下通訊器:“楊芳,明天下午三點,‘夜潮’酒吧辦一場‘技術開放日’,邀請所有合作客戶代表到場。現場演示係統運行邏輯,開放後台查驗權限。”
楊芳的聲音很快傳來:“場地已清場,技術人員到位,我親自接待。”
“好。”陸軒收線,又撥通吳峰電話,“明天財經頻道的專訪,照常。”
吳峰在那頭笑了聲:“對方公關公司已經發了三篇稿子,標題一個比一個狠。‘樊星閣:披著科技外衣的數據獵手?’”
“讓他們發。”陸軒聲音沉穩,“我正好告訴所有人,樊星閣從不獵取數據,隻交付價值。”
林娜低頭修改文件,將《致客戶的一封信》最後一段重新潤色。
陸軒走過來,隻看了一眼,便提筆在末尾添上一句:“我們不懼查,隻求公道。”
次日清晨,東南區域多家工廠門口,新到的設備包裝箱上,一枚銀色二維碼格外醒目。客戶掃碼後,跳轉至獨立公證平台,係統運行日誌清晰可查,數據流向一目了然。
一家中型製造企業的負責人盯著手機屏幕,反複比對日誌與自家服務器記錄,最終撥通樊星閣客服電話:“你們……真沒采集員工信息?”
“每一行代碼,都經得起檢驗。”客服回答。
消息開始在客戶群中流轉。
“日誌能查,而且是第三方公證。”
“他們敢公開,說明心裡沒鬼。”
“那三家公司呢?敢不敢也曬日誌?”
與此同時,“夜潮”酒吧內,十餘名客戶圍在演示台前。技術人員一步步展示數據隔離機製,如何確保生產調度與員工隱私完全分離。
一名客戶舉起手機:“我拍下來發群裡,行嗎?”
“請便。”楊芳微笑,“我們歡迎傳播,也歡迎質疑——隻要您願意看真相。”
傍晚,財經頻道《城市商業觀察》欄目播出專訪。
鏡頭前,陸軒西裝筆挺,神情沉穩。主持人問:“麵對低價競爭與輿論抹黑,您是否感到壓力?”
他微微前傾,目光直視鏡頭:“壓力從來不是來自對手,而是來自客戶是否還能相信我們。但我想說,真正的競爭,不該靠謊言鋪路,也不該用謠言開道。”
“我們不怕價格戰,因為我們知道,價值不是標出來的,是做出來的。”
“我們也不怕被舉報,因為我們經得起查。”
“有些人想用黑金砸出一條路,可他們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