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度條定格在40,綠光映在陸軒臉上,他沒有停留,手指在控製台上劃過,調出全體通訊頻道。
“所有人,作戰室集合。”
聲音落下不到七分鐘,趙宇、林娜、孫明已列席兩側。其他人陸續進入,腳步比往常快,動作比往常穩。沒有人再低頭看表,也沒有人低聲議論。上一章的混亂已被壓下,但餘震仍在。陸軒知道,真正的挑戰不是係統崩潰,而是人心浮動。
他站起身,走到主屏幕前,將進度條從40拖回38,再緩緩推回40。
“這三分鐘,不是為了演示係統,是為了提醒你們——我們修的不是進度,是信任。”
他轉身,目光掃過全場:“籌備期結束。從現在起,所有任務不再叫‘準備’,叫‘執行’。技術組,72小時內完成接口對接;宣傳組,48小時內發布聯合預熱文案;財務組,同步劃轉首期資金。計時,從我說完這句話開始。”
趙宇低頭記錄,筆尖在“72小時”上頓了頓,抬頭:“如果對方響應延遲,是否啟動備援通道?”
“啟動。”陸軒答得乾脆,“但不是等他們延遲後才啟動,而是從現在起,所有對接流程雙線並行。主通道走合作方流程,備援通道由馬亮帶隊,獨立模擬數據交互。我不看誰先到,我看誰不掉隊。”
林娜打開終端,調出宣傳模板。新話術已按指令更新,“樊星閣合作服務平台”八個字橫貫首行。她手指懸在發送鍵上,沒按下去。名稱太長,讀起來拗口,客戶未必記得住。她在文檔角落標注“需優化”,沒說話,但眼神裡有一絲猶豫。
陸軒看在眼裡,沒點破。他知道,規則立得住,靠的不是壓製質疑,而是讓執行者自己看見結果。
“散會。”他收手,“行動,現在。”
兩小時後,首批聯合項目組整裝出發。胡軍背著加密箱走在最前,身後是五名技術骨乾。他們將入駐合作方辦公區,標誌著合作從虛擬走向實體。
車停在大樓前,對方派來的接洽人員笑容標準,動作卻遲緩。胡軍剛踏進大廳,安保人員便示意他打開設備箱。掃描儀反複掃過,時間遠超常規流程。一名安保低聲交談,另一人舉起手機,對著設備序列號拍了三張照片。
胡軍沒動,也沒說話。他隻是盯著對方的眼睛,直到那人移開視線。
“設備已通過安檢。”接洽人員笑著遞過臨時門卡,“辦公區在12樓,臨時工位已安排。”
“臨時?”趙宇接過門卡,翻看背麵,“合同寫的是獨立辦公區,帶數據專線。現在變成臨時工位?”
“原定區域正在做網絡調試,今天下午就能交付。”對方語氣輕鬆。
趙宇沒接話,轉身撥通馬亮。
三分鐘後,馬亮回信:合作方官網無任何裝修或網絡升級公告,其總部近期也未發布相關通知。
陸軒接到彙報時,正站在作戰室的實時監控屏前。他拿起專線電話,撥通合作方項目負責人。
“我們尊重流程。”他的聲音平穩,“但也隻認事實。如果辦公區今天無法交付,請明確告訴我,是技術問題、管理問題,還是合作意願問題。我們好相應調整策略。”
電話那頭沉默了五秒。
“陸總,誤會了。”對方立刻回應,“我馬上協調,兩小時內安排正式工位,數據專線同步啟用。”
不到九十分鐘,12樓東側獨立辦公區啟用,專線接通,門禁權限錄入完成。樊星閣團隊正式入駐。
孫明在財務室同步執行資金劃轉。首期款項按合同應彙入合作方主體公司賬戶,係統卻跳出提示:收款方賬戶為注冊於境外的子公司,非簽約主體。
他截圖保存,標記“待確認”,沒有擅自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