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戰室的燈光由冷白轉為晨光模擬色,屏幕上的數據流不再凝滯,而是以穩定的頻率跳動。陸軒站在主控台前,指尖輕點,調出“影賬”程序運行七十二小時的彙總報告。曲線平穩,外方財務接口的申報數據與實際流水誤差率低於0.3,風控機製已進入自主運轉狀態。
他沒有多言,隻是將報告投影至中央大屏,所有核心成員的目光隨之聚焦。
“過去七天,我們查漏洞、堵後門、設紅線。”陸軒聲音不高,卻穿透整個作戰室,“現在,是時候把防線變成戰線了。”
林娜正低頭整理合作方清單,聽到這句話,筆尖微頓。她在“南星科技”旁標注了一句:“潛在高需客戶”,又用紅筆圈出其注冊地與第三國數據中心的地理重合區域。這個動作沒有引起注意,卻悄然埋下了一條暗線。
陸軒繼續道:“從今天起,啟動‘乘勢計劃’。在監管不變、規則不鬆的前提下,主動擴大技術輸出範圍,探索聯合運營新模式。”
李剛眉頭一皺:“我們剛把門關緊,現在又要開門?”
“門一直開著。”陸軒回視他,“區彆在於,以前是彆人想進就進,現在是我們決定誰進、怎麼進、進多深。”
趙宇盯著技術分級係統的實時狀態圖,確認絕密級代碼的雙因子審批鏈運行無誤後,點頭道:“如果風控體係能持續穩定,擴大輸出確實可行。但必須限定在已驗證渠道。”
“正是如此。”陸軒調出國際市場采購意向數據庫,“馬亮,接入最新抓取數據。”
馬亮迅速操作終端,五國市場的采購信號在地圖上逐一亮起。東南亞、東歐、南美北部,紅點密集閃爍。但波動性數據雜亂,部分信號來自非官方代理,難以判斷真實性。
“政策預警模型已排除短期刺激因素。”馬亮彙報,“其中,東南亞三國因本地競品供應鏈斷裂,缺貨率達47;東歐兩國政府正推進數字化基建,招標前詢盤量激增三倍。”
張濤立即接話:“我建議用‘需求強度指數’做一次篩選。綜合訂單詢盤量、本地代理谘詢頻次、競品缺貨率三項指標,加權評分。”
“做。”
不到十分鐘,模型成型。東南亞與東歐市場評分雙雙突破閾值,進入“持續性增長”區間。
“這不是浪,是潮。”張濤語氣堅定,“我們若不順勢而上,彆人就會踩著我們的腳印往前衝。”
陸軒目光掃過全場:“那就把潮頭,變成我們的航道。”
他轉身走向辦公室,眾人緊隨其後。孫明抱著財務模型平板,步伐沉穩。他剛完成最新一輪資金流測算,海外回款周期縮短18,現金流充裕度達曆史峰值。
陸軒落座,提筆簽署《資源再配置令》。30備用金劃入國際合作專項,技術組即刻組建“快速響應小組”,支持海外定製化需求。
他在文件末尾批注:“優先保障南星線。”
這一筆落下,無聲無息,卻已為後續的博弈埋下伏筆。
李剛走出辦公室,直奔訓練場。武力組剛剛完成新一輪安保演練,胡軍彙報係統無漏洞,黃傑確認所有返修設備經拆檢無異常。內部安全閉環已成。
“守了一個月,骨頭都快鏽了。”李剛活動肩頸,對身旁隊員道,“現在,該咱們動起來了。”
胡軍點頭:“隻要命令下來,隨時能戰。”
黃傑默默收拾工具箱,臉上露出久違的乾勁。他知道,樊星閣不再隻是被動防禦,而是要主動出擊。
次日清晨,樊星閣大廳。
陸軒站在高台前,全場寂靜。大屏幕上滾動著過去三十天的運營數據:技術協同指數穩定在85以上,海外訂單量環比增長217,新增代理谘詢請求超過四百條。
“過去一個月,我們守住了底線。”陸軒聲音沉穩,“從今天起,我們要打開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