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的燈光在放大鏡下泛著冷白,陸軒的指尖輕輕壓住那顆待複核的芯片。影像係統已將缺陷部位放大至極限,氣泡藏在封裝膠邊緣,細微得幾乎無法察覺。他盯著看了足足三分鐘,沒有下令銷毀,也沒有批準放行。
“張濤。”他開口,聲音平穩,“這顆芯片,重新走一遍七十二小時壓力測試,全程錄像。”
張濤站在操作台旁,點頭記下指令。他沒問為什麼,因為已經明白——陸軒要的不是結果,是過程。是讓每一個環節都經得起審視,是讓每一次判斷都有據可依。
三小時後,測試啟動。數據流開始滾動,曲線平穩上升。陸軒轉身離開實驗室,步伐沉穩,走向作戰室。門開的瞬間,大屏幕上正顯示b8批次的交付完成率:100。客戶反饋欄裡,吳峰的名字排在首位,備注寫著“已簽收,無異議”。
會議室裡,李剛、張濤、孫明、林娜已在等候。沒人說話,但氣氛已不同。上一次聚集時,空氣裡還壓著疑慮與緊繃,如今卻多了一絲躍動的勢能。
陸軒走到主位,沒有坐下,而是直接調出財務與市場雙軌數據圖。兩條線並行向上,一條代表交付穩定性,一條代表客戶回訪滿意度。
“係統穩了。”他說,“現在,該往前衝了。”
李剛立刻挺直身子:“怎麼打?”
“不打。”陸軒搖頭,“我們不打,我們要立。”
他抬手,在空中劃下八個字:“正軌之上,再發力。”
張濤眼神一亮。孫明低頭翻開筆記本,筆尖迅速記錄。林娜則默默打開終端,準備同步會議紀要。
“過去十天,我們在修牆。”陸軒繼續道,“現在牆立住了,就得開門迎客。品牌要升,服務要跟。三個月內,市場份額提升十五,這是目標。”
李剛皺眉:“可外麵還在傳我們出過問題,光靠數據,壓不住嘴。”
“那就讓人親眼看見。”張濤接過話,“東南亞那邊,消費者信現場體驗。我們可以搞技術開放日,把壓力測試搬上街頭,讓客戶自己看。”
陸軒看了他一眼,點頭:“就從吳峰的區域開始。你負責策劃,李剛帶隊執行。”
李剛咧嘴一笑,拳頭輕砸桌麵:“這比蹲點打架痛快多了。”
會議結束,行動立即鋪開。兩天後,曼穀市中心廣場搭起臨時展台。黑色背景板上印著樊星閣新標語:“真性能,經得起時間考驗。”台前擺著三台運行中的設備,屏幕實時播放芯片電壓曲線,數據穩定如鐵。
李剛穿著黑色夾克站在台前,身後是十名統一著裝的團隊成員。他沒拿稿,也沒喊口號,隻是當眾拆開一台設備,取出主控芯片,放進檢測儀。
“這顆芯片,已經在測試台上跑了七十三小時。”他說,“它沒死,也不會死。”
人群起初安靜,隨後有人鼓掌。一名老客戶被請上台,講述自己從質疑到複購的經曆。他說完後,現場響起掌聲。鏡頭掃過人群,許多人在掃碼查看產品溯源鏈。
就在活動進行到一半時,一個戴眼鏡的年輕人連續三次提問,問題直指本地化適配與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馬亮在監控室注意到他,立即記下外貌特征與聯係方式。
“這人不像是普通觀眾。”他低聲對林娜說。
林娜點頭:“留著,後續跟進。”
活動結束當晚,數據彙總送至作戰室。線上話題熱度上漲370,客戶谘詢量翻倍,吳峰發來消息:“三個新代理商主動聯係,想談區域代理。”
陸軒看完報告,沒笑,也沒多言,隻說了一句:“繼續。”
三天後,孫明提交新財務模型。辦公室裡隻剩他和陸軒。他指著投影中的曲線:“宣傳投入拉高了短期成本,利潤率下降4.2。但如果看客戶留存率——82。三個月內,回本周期可縮短至41天。”
陸軒盯著那條上升的生命周期價值線,沉默片刻,開口:“追加服務團隊編製,三十人。林娜牽頭,製定24小時響應機製,三年質保,全係產品覆蓋。”
孫明一愣:“這會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
“但我們換來了信任。”陸軒站起身,“利潤可以晚一點回來,口碑一旦丟了,就再也撿不起來。”
孫明低頭修改模型,手指在鍵盤上飛快敲擊。末了,他在報告末頁加了一行小字:“建議設立‘市場加速基金’,專用於高潛力區域突發推廣需求。”
陸軒看完,點頭:“批了。額度五千萬,你來管。”
孫明抬頭,眼中閃過一絲震動。他知道這筆錢意味著什麼——不是應急,是進攻的彈藥。
“你信我?”他問。
“我信數據。”陸軒說,“更信你算出來的路。”
一周後,新服務體係上線。客戶投訴響應時間從平均18小時壓縮至3小時以內。林娜帶領團隊建立智能分單係統,確保每一條反饋都能直達責任部門。她還在後台加了匿名評分機製,客戶可對服務人員打分,分數直接影響績效。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這不是施恩。”她在內部會議上說,“這是讓每一個環節都對結果負責。”
李剛則帶隊轉戰第二站——胡誌明市。這一次,他們不再隻是展示測試數據,而是邀請當地技術愛好者現場參與壓力挑戰。一台設備被放置在高溫高濕箱中連續運行,直播信號同步推送至社交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