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紙機的刀片停止轉動,金屬殘片在盒底堆成一座微型山丘。陸軒俯身,將那半張未完全粉碎的協議殘頁抽出,指尖撫過自己簽名的墨痕。他沒有再看一眼數據牆,轉身走向辦公室角落的保險櫃。
林娜站在門口,目光落在他手中殘破的紙片上。她沒說話,隻是輕輕合上了門。
“準備會議室。”陸軒將紙片平放在桌角,“叫張濤、孫明、趙宇,十分鐘內到我辦公室。另外,聯係吳峰,我要見他。”
十分鐘後,三人陸續抵達。陸軒站在白板前,筆尖劃下三個字:破局點。
“政策壓我們,我們就用政策反推。”他的聲音平穩,沒有憤怒,也沒有遲疑,“他們用‘國家安全’當理由,那我們就用‘經濟安全’去回應。從今天起,樊星閣不是被審查的企業,而是創造價值的主體。”
張濤翻開筆記本:“可政府係統不認我們,連正式申訴渠道都進不去。”
“那就先搭橋。”陸軒看向趙宇,“你負責整理過去三年我們在中亞和東歐的投資數據——稅收、就業、合作企業數量,一個都不能少。孫明,你牽頭做一份《經濟貢獻報告》,要像政府文件一樣嚴謹,用他們聽得懂的語言說話。”
孫明點頭:“我可以把冷鏈基建投入、本地員工培訓計劃、上下遊企業聯動效應全列進去,量化成gdp拉動模型。”
“對。”陸軒在白板上寫下“價值”二字,“我們不談背景,不提過往,隻講現在做了什麼,未來還能做什麼。他們怕風險,我們就展示穩定;他們講規則,我們就比他們更懂規則。”
會議結束,眾人迅速行動。陸軒撥通吳峰電話,聲音低沉卻清晰:“我要見一位能說得上話的人。不是走流程,是要能影響決策的人。”
吳峰沉默片刻:“我認識一位退休的交通部顧問,姓王,業內稱他王老。雖不在位,但人脈未斷。我可以引薦。”
“明天。”陸軒說,“我親自去。”
翌日清晨,陸軒換下西裝外套,穿上一件深色夾克,手中隻提一個素麵文件袋。他沒有帶保鏢,也沒有張揚車隊,獨自驅車前往城郊一處老式公寓樓。
王老家門前種著一排冬青,枝葉修剪整齊。門開時,老人穿著棉布衫,眼神銳利卻不帶敵意。
“陸先生。”王老打量著他,“吳峰說你是個做大事的人,但我更關心你是不是個明白人。”
陸軒將文件袋輕輕放在茶幾上:“我不是來求通融的,是來談公平的。樊星閣在這片土地投了錢、雇了人、繳了稅,卻被一紙新規攔在門外。我想知道,錯在哪?”
王老坐下,翻開文件袋。第一頁,便是那份尚未定稿的《經濟貢獻報告》。圖表清晰,數據詳實,每一條引用都有出處。
“一千二百個就業崗位。”王老念出聲,“年納稅額超兩億三,帶動三十七家本地企業形成供應鏈閉環……這些數字,經得起查?”
“隨時歡迎審計。”陸軒直視他雙眼,“我們不怕查,怕的是連被查的機會都沒有。新規出台前無征兆,執行無標準,申訴無門。這不是管理,是封鎖。”
王老合上文件,沉默良久:“你想見誰?”
“不是某一個人。”陸軒答,“是一群能看清全局的人。我不需要特權,隻需要一個說話的機會——在一個非正式場合,麵對幾位真正管事的官員,把我們的價值說清楚。”
王老起身,走到窗邊。陽光透過玻璃,照在書架上一排泛黃的政策彙編上。
“下周三晚上,有個小型座談會。”他背對著陸軒,“幾位分管物流、外貿和外資的副廳級乾部會出席,非正式交流。我可以帶你進去,但你隻能講事實,不能提要求,更不能談背景。”
“我隻講事實。”陸軒站起身,“剩下的,由他們自己判斷。”
三天後,市郊一家私人會所的會議室裡,燈光柔和,氣氛克製。六張椅子圍成半圓,三位官員坐在其中,神情謹慎。陸軒坐在對麵,身旁是王老。
會議開始前,沒人寒暄。一名官員開門見山:“陸總,你代表的企業最近在阿拉木圖和布加勒斯特遇到了一些問題。我們理解外資企業的難處,但也希望你們理解——國家安全,不容妥協。”
陸軒點頭,從文件夾中取出三份裝訂整齊的報告,一一遞上。
“我完全認同國家安全的重要性。”他開口,“但我想請問各位,當一條冷鏈線路因查驗延誤四十八小時,導致生鮮貨物全數報廢,損失由誰承擔?當合作企業因清關停滯被迫違約,信譽崩塌,責任又歸於誰?”
他停頓片刻,目光掃過三人:“不是我們不想配合,而是現行流程缺乏透明度與可預期性。我們願意接受監管,但監管必須有標準,執行必須有依據。”
另一位官員皺眉:“你們的背景複雜,我們不得不防。”
“我承認。”陸軒坦然回應,“樊星閣起步於民間,但今天的管理層,七成擁有碩士以上學曆,法務、財務、技術團隊全部持證上崗。我們比任何人都清楚,暴力換不來長久,唯有規則才能走得遠。”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翻開報告第二頁:“過去三年,我們在本地投資冷鏈樞紐四座,培訓技術工人五百餘名,直接雇傭一千二百人,間接帶動就業超三千。如果我們是威脅,那為何本地失業率下降了百分之一點八?為何周邊物流企業訂單增長三成?”
會議室安靜下來。
陸軒繼續道:“我不求特殊對待,隻提三個建議:第一,設立本地研發中心,與高校合作培養冷鏈人才;第二,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未來三年追加五億資金;第三,建立政企溝通機製,每月一次通報運營情況,接受監督。”
他合上文件,語氣堅定:“我們簽的不是五年協議,是二十年規劃。我們不是過客,是建設者。”
片刻沉默後,最年長的那位官員緩緩開口:“你們……真打算長期紮根?”
陸軒看著他,一字一句:“我們已經在紮根。”
那人微微點頭,轉向身旁同事低語幾句。另一位原本冷臉的官員,手指輕輕敲了敲桌麵,目光落在報告封麵上。
會議結束前,無人承諾任何改變。但當陸軒起身告辭時,那位年長官員主動伸出手:“材料我們會認真看。如果有進一步溝通需要,會通過王老聯係你。”
陸軒握了握手,沒有多言。
走出會所,夜風拂麵。林娜在車旁等候,見他出來,快步迎上。
“怎麼樣?”她問。
陸軒抬頭望向遠處城市燈火,良久,隻說了一句:“門,鬆了。”
他拉開車門,坐進駕駛座。引擎啟動的瞬間,手機震動了一下。他低頭瞥去,是一條來自馬亮的加密消息:“歐亞戰略谘詢集團,最新一筆資金流向,指向布加勒斯特市政廳外圍顧問賬戶。”
陸軒盯著那行字,手指懸在屏幕上方。
車燈亮起,劃破夜色。
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