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合作方法務組請求視頻接入,事由:補充條款確認。
陸軒指尖懸在確認鍵上方,沒有立刻按下。他盯著那行字,目光沉穩,像是早已等在這一步。三秒後,他輕點屏幕,畫麵亮起,對方兩名法務代表出現在鏡頭前,表情嚴肅,身後是標準的辦公背景。
“陸總,感謝您及時響應。”左側那人開口,語氣客氣但帶著程序化的冷硬,“因近期監管政策調整,我們需對合作項目追加三項補充條款,請您過目。”
文件同步彈出,三條加粗條款逐條列出:資產托管須交由第三方機構監管;核心管理成員需重新提交背景複核材料;項目重大決策審批流程延長至十五個工作日。
這不是協商,是通知。
趙宇站在陸軒側後方,迅速調出係統,手指在終端上滑動。幾秒後,他低聲說:“合規響應包已準備就緒,附帶阿聯酋金融監管局最新備案模板和國際律所背書意見書,可以立即推送。”
陸軒點頭,沒有多言。他當著對方的麵,將《合規響應包》整套文件打包發送,標題清晰:《樊星閣—迪拜智慧城市項目合規應對方案即時生效)》。
“你們要的材料,我們不僅有,而且比你們更清楚該怎麼交。”陸軒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第三方托管可以,但必須由我們指定合規機構;背景複核沒問題,但所有材料我們一次性提交,不再反複補件;至於審批延期——”他頓了頓,“我們尊重流程,但不會接受無限拖延。”
對方兩人交換了一個眼神,顯然沒料到回應如此迅速且強硬。
“我們隻是按程序辦事。”另一人開口。
“我也是。”陸軒直視鏡頭,“樊星閣做事,從不回避審查,但也不接受無端拖延。如果你們的監管要求是合理的,我們比誰都配合;但如果有人借政策之名設卡,那就彆怪我們另尋合作方。”
話音落下,張濤同步在後台啟動信息釋放程序。十分鐘內,中東區域多個商業情報渠道開始流傳一條消息:樊星閣正與多哈資本深入洽談智慧城市二期項目,預計投資規模翻倍。
壓力,開始反向傳導。
陸軒關閉視頻,屏幕歸於黑暗。他沒有鬆一口氣,反而轉向另一塊監控屏。東南亞方向,一艘運輸船的定位信號已停滯七十二小時,紅色警示框不斷閃爍。
“海關那邊怎麼說?”他問。
孫明立刻回應:“被扣在港口,理由是設備清單與申報類彆不符。對方要求補充醫療設備進口許可、技術參數認證、人道援助項目批文——全是臨時加碼。”
“我們不是早就備了應急方案?”陸軒語氣平靜。
“方案在,但走流程需要時間。”孫明快速調出文件包,“我已經聯係吳峰,當地合規代理正在提交材料,爭取四十八小時內通關。”
“不能等四十八小時。”陸軒打斷,“合同違約觸發期是八十小時,我們隻剩七小時緩衝。一旦違約,後續三個項目都會被連鎖叫停。”
林娜立即接話:“非政府組織的援助聲明已經擬好,隻需對方確認背書即可發布。徐靜那邊也準備好了,低調傳播,不炒熱度。”
“發。”陸軒下令,“但聲明裡不要提樊星閣名字,隻說‘由某國際企業支持的人道項目’。我們要的是通關,不是出名。”
林娜點頭,手指在終端上輕點,信息流悄然發出。
指揮中心內,各條戰線同步推進。陸軒的目光掃過屏幕,風險指數已從68.5回落至65.1,黃光仍在,但頻率趨於穩定。
就在這時,馬亮快步走來,手裡拿著一份加密報告。
“發現異常資金流向。”他聲音壓低,“日本、南美、東歐三地的離岸賬戶近期有密集資金注入,路徑隱蔽,但最終都指向三家注冊在開曼的並購公司。更關鍵的是——”他停頓一秒,“這三家公司,最近都在接觸我們的上遊供應商。”
陸軒眼神一沉。
“不是巧合。”
“不是。”馬亮搖頭,“他們想通過收購關鍵節點,切斷我們的供應鏈。”
陸軒站起身,走到主控台前,調出“異常行為預警模塊”。係統界麵中,三條資金流紅線在地圖上緩緩彙聚,最終交疊在東南亞某物流樞紐。
“胡軍。”他開口。
“在。”通訊器立刻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