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端提示音還在回蕩,屏幕上的徽記像一枚燒紅的烙印,懸在所有人視線中央。
陸軒盯著那枚圖案三秒,手指在桌沿輕點一下,聲音不高卻穿透整個指揮中心:“馬亮,封鎖這封郵件所有傳輸路徑,反向追蹤簽章數字指紋。我要知道是誰在背後蓋章。”
“已經在做了。”馬亮迅速調出加密協議分析界麵,指尖翻飛,“發件人用了三層跳轉,但簽章帶有唯一編碼,隻要對方用過一次鏈上認證,就能順藤摸瓜。”
“不急。”陸軒搖頭,“他們敢露這個圖,就不怕我們查。重點不是他們藏得多深,而是他們想讓我們看到什麼。”
張濤立刻明白他的意思:“你是說,這是個引子?”
“是試探,也是挑釁。”陸軒目光轉向主控台另一側的趙宇,“把過去七十二小時所有虛假指控打包,按時間線、傳播節點、賬號行為特征梳理成‘惡意造謠鏈’報告。每一個賬號注冊時間、ip軌跡、發言模式都要標注清楚。”
趙宇點頭:“同時提取我們係統的真實運行日誌,做對比圖譜——宕機窗口、響應延遲、數據流向,全部可視化呈現。”
“對。”陸軒補充,“法院看不懂代碼,但能看懂圖表。公眾也一樣。我們要讓他們明白,所謂的‘風險’,不過是彆人編出來的影子。”
孫明翻開財務麵板:“如果要走法律程序,取證、公證、訴訟都需要專項資金支持。目前合規預算還有餘量,但不足以覆蓋跨國維權成本。”
“劃撥專款。”陸軒直接下令,“設立‘品牌權益維護專項賬戶’,首期注入八百萬,後續根據進展追加。每一筆支出必須留痕,發票、合同、轉賬記錄全歸檔。這不是花錢,是布證據鏈。”
孫明快速核算後確認:“可以執行。我會同步對接審計係統,確保流程透明可追溯。”
楊芳站在一旁已想明白關鍵:“我們現在沉默太久,客戶開始懷疑是不是默認了那些說法。再不出聲,信任會一點點被耗光。”
“那就發聲。”陸軒轉身看向她,“但不是解釋,是亮證。”
他轉向林娜:“把達卡電力局那段感謝視頻剪出來,配上多語種字幕,突出原聲內容。再收集仰光和峴港一線人員的操作實景,哪怕隻是三十秒的現場錄像,也要真實。”
林娜立即回應:“我已經讓各地團隊準備素材,今天就能完成初版剪輯。”
“好。”陸軒點頭,“發布渠道由楊芳負責。官方賬號統一推送《關於近期網絡不實信息的嚴正聲明》,附帶二維碼鏈接至‘運行數據公開平台’,客戶掃碼就能看到實時係統狀態。”
張濤問:“聲明裡提不提法律行動?”
“提。”陸軒語氣沉穩,“最後一句寫清楚:對於惡意誹謗行為,我司已啟動法律程序,將依法追究到底。”
指揮中心節奏變了。鍵盤聲不再是零散敲擊,而是成片響起。馬亮在追蹤簽章源頭,張濤整理造謠鏈條,趙宇構建技術對比模型,林娜協調視頻製作,楊芳起草聲明文案,孫明審批資金劃轉,黃傑則通知三地後勤組配合資料采集。
沒有人高聲說話,但每一步都在推進。
半小時後,馬亮抬起頭:“簽章來源查到了。登記機構是新加坡一家離岸法務公司,最終受益人匿名,但支付記錄顯示資金來自迪拜一個信托基金。更關鍵的是——”他放大一段元數據,“這份合同的電子簽名時間,比我們收到郵件早了整整四小時。他們在等我們反應。”
陸軒眼神微動:“也就是說,他們預判我們會查,甚至希望我們查。”
“沒錯。”張濤接話,“他們在布局輿論的同時,也在準備應對我們的反擊。這不隻是抹黑,是設好了法庭見的節奏。”
“那就成全他們。”陸軒站起身,走到大屏前,調出樊星閣全球服務節點圖,“我們打的不是嘴仗,是事實戰。他們靠編故事攪局,我們靠數據立身。誰真誰假,交給規則去判。”
他按下通訊鍵:“接通律所負責人。”
電話接通,對方聲音沉穩:“陸總,聽說你們遇到麻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