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軒站在主控台前,指尖劃過屏幕邊緣,將“穩樁計劃”的執行曲線拉到最新節點。六條數據流平穩運行,沒有異常跳動,也沒有突發警報。這本該是令人安心的信號,但他眉頭微鎖。馬亮傳來的三份境外動態簡報堆疊在側,內容詳實,可每次他問出“這個政策變動在當地意味著什麼”,回答總要遲上半拍。
趙宇正調試係統日誌的可視化模塊,孫明翻著資金調度預案的修訂頁,林娜低頭核對著客戶溝通模板中的措辭,楊芳盯著輿情監測界麵的波動線,馬亮在加密信道間切換輪詢頻率,黃傑則對照培訓手冊勾畫重點。所有人都在做事,節奏穩定,但陸軒看得出來——他們還在用舊邏輯應對新規則。
他轉身走向會議室,腳步沉穩。門開時,六人陸續抬頭。
“今天起,加一項日程。”他說,“每天晨會後一小時,全員參加培訓。”
趙宇抬眼:“培訓?”
“請了三位專家,專講國際法規差異、地緣經濟影響和跨文化談判。”陸軒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我們已經堵住了漏洞,也守住了客戶。但現在的問題不是出在執行,是在理解。彆人怎麼定規則,為什麼這麼定,背後牽著哪些利益鏈條,這些我們得懂。”
孫明合上文件:“現在任務都排滿了,抽人學習會不會影響進度?”
“進度不能停,但也不能隻靠蠻力往前推。”陸軒靠著會議桌邊沿站定,“上次仰光的事,馬亮第一時間發現了執法同步性,可判斷性質花了兩個小時。等我們確認是圍堵,輿論已經發酵了一輪。這不是情報慢,是我們對規則背後的邏輯反應太遲。”
林娜輕聲問:“那這次培訓……能讓我們快多少?”
“快不了三天五天。”陸軒搖頭,“但三個月後,你們再看到一條新政出台,不會隻想著‘會不會影響項目’,而是能立刻想到‘他們想打壓誰、扶持誰、轉移什麼矛盾’。這才是真正的防禦。”
楊芳手指敲了敲桌麵:“聽起來像是要把我們都變成半個政經分析師?”
“不是分析,是生存。”陸軒目光掃過每個人的臉,“我們在走一條沒人走過的大道。沒有現成經驗可抄,也沒有退路可選。彆人設局,我們破局的前提,是先看懂棋盤。”
室內安靜了幾秒。
黃傑開口:“我來安排場地和記錄,把內容整理成後續外派人員的標準課程。”
趙宇點頭:“技術線這邊我可以帶頭學,回頭拆解成內部指南。”
孫明沒再質疑,隻問:“什麼時候開始?”
“現在。”陸軒看了眼時間,“專家已經在路上,二十分鐘後到。”
晨會結束,七人轉入附屬會議室。投影亮起,第一課主題是《外資監管背後的國家意誌》。講師沒有直接講法條,而是從三個近期案例切入:某國突然叫停外資基建項目、另一地以數據安全為由驅逐科技企業、第三處則借稅務稽查凍結賬戶。
“表麵看是合規問題,”講師指著圖表,“實質是主權讓渡與民族產業保護之間的博弈。你們要做的,不僅是遵守規則,更要預判規則何時變、為何變。”
趙宇舉手:“如果一個國家外彙緊張,是不是更容易對外資動手?”
“非常正確。”講師點頭,“經濟壓力越大,越需要替罪羊。這時候,外來企業就成了最方便的靶子。”
孫明迅速記下要點,隨即提出疑問:“那我們在融資結構上是否該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市場?”
“必須分散。”講師回應,“而且要提前建立本地合作背書。有本土夥伴擔責,風險才能共擔。”
課程進入跨文化溝通環節,講師播放一段談判錄像:中方團隊按流程推進議題,對方代表卻頻頻中斷,談家庭、聊天氣,看似跑題。結果最後關頭,對方突然鬆口簽約。
“你們覺得奇怪?”講師問,“因為在他們的文化裡,信任先於合同。不建立人情連接,再完美的方案也落不了地。”
林娜若有所思:“所以我們之前發的那些標準化安撫函,可能根本打不到點上?”
“很可能。”講師坦然,“文字可以規範,但情感要因地製宜。一句‘我們理解您的擔憂’,在某些地方是誠意,在另一些地方卻是敷衍。”
馬亮提問:“情報收集有沒有文化禁忌?比如某些地區忌諱私下打聽官員關係?”
“有。”講師嚴肅道,“一旦踩了紅線,不隻是信息失效,還可能引發反製。你們的情報動作,必須嵌入當地行為邏輯中進行。”
一小時過去,沒人起身。第二堂課緊接著開始,聚焦地緣政治對商業決策的影響。當講到資源爭奪如何演變為政策打壓時,趙宇忽然意識到,過去他們隻關注技術能否落地,卻忽略了土地、能源、勞動力這些底層變量才是真正的決定因素。
“原來我們一直盯著樹冠,沒看土壤。”他在筆記本上寫下這句話。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培訓持續三天。每日清晨,會議室準時開啟。陸軒全程參與,不打斷,也不多言,隻是聽著,記著。每當有人提出困惑,他便引導討論方向,讓知識在碰撞中沉澱。
第四天,團隊分工悄然變化。趙宇主動重構係統權限模型,加入多國法律適配層;孫明重新評估區域融資策略,劃分高風險與緩衝區;林娜著手改寫全部對外文書,增加文化語境注釋;楊芳調整輿情響應機製,區分事實澄清與情感共鳴場景;馬亮更新情報采集守則,標注各國法律禁區;黃傑彙總所有筆記,準備下周向全體骨乾傳達。
指揮中心內,氣氛變了。不再是被動響應,也不是機械執行。每個人眼裡都有了更深的思考痕跡。
第五天晨訓結束,陸軒站在大屏前,調出全球布局圖。六座城市的光點依舊閃爍,但旁邊新增了一組標簽:法規敏感度、經濟依存度、文化契合值。三項指標交錯成網,覆蓋所有合作節點。
“我們現在做不到未卜先知。”他背對著眾人說,“但我們至少能學會聞風而動。”
趙宇站在終端前,正將新學的合規框架導入日誌分析模塊。孫明翻動預案文檔,插入地緣風險權重表。林娜逐條修改客戶信函,加入本地化表達建議。楊芳刪去原定宣傳稿中的宏大敘事,轉而設計真實案例敘述模板。馬亮在情報係統中嵌入政策預警閾值,設置自動提醒。黃傑合上最後一本筆記,開始編排全員輪訓時間表。
陸軒手指輕敲桌麵,目光落在仰光節點的數據流上。那裡曾是風暴起點,如今卻被納入新的認知體係。
他開口,聲音低沉卻不容置疑:
“接下來,誰還能說我們不懂規則?”
喜歡一腳踹出黑道傳奇請大家收藏:()一腳踹出黑道傳奇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