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計時一百一十九小時四十三分。
主控室的屏幕牆分割成八塊區域,分彆滾動著六家候選企業的實時數據流。孫明將光標停在冷鏈服務商“北域物流”的財務報表上,放大其去年第四季度的專項補貼收入欄。數值異常跳升,增幅達三百一十二,而同期運力僅增長百分之六。
他調出行業平均補貼依賴度曲線,疊加比對後敲下回車鍵。係統自動標紅預警。
“虛增技術投入比例,實際新能源車隊占比不足備案數的一半。”孫明抬頭,“這家,底子不乾淨。”
陸軒站在沙盤旁,指尖劃過華東冷鏈節點的標記。那枚金屬片邊緣有細微磨損,是前日張濤調整模型時留下的劃痕。
“剔除。”他說。
林娜同步更新權限列表,將北域物流從高契合度組移入觀察區,並鎖定其後續信息訪問路徑。她注意到對方三小時前曾嘗試登錄樊星閣合作預審平台,使用的是二級子公司名義,ip地址歸屬地為城南數據中心。
她沒聲張,隻在後台記錄了行為軌跡。
張濤正在重寫溝通提綱。原先為技術整合型準備的開場白被劃掉大半。他刪去“歡迎加入創新生態”這類表述,改用“係統兼容性驗證周期預計八至十二周,接口開放需通過三級安全認證”。
“措辭太軟不行,太硬也不行。”他說,“這些人精得很,一句話就能聽出你有沒有真東西。”
陸軒走回指揮台,調出物聯網科技公司“智聯測控”的專利明細。屏幕上列出十七項核心算法專利,其中五項與樊星閣調度係統的響應延遲優化模塊存在潛在互補空間。
“他們的監控算法用的是動態權重分配。”張濤湊近看,“如果我們能把這部分整合進預警模型,極端天氣下的路線調整速度至少提升兩成。”
“前提是他們願意共享底層邏輯。”孫明說,“不是所有技術公司都敢把代碼交給彆人看。”
“那就先談框架。”陸軒說,“不碰具體實現,隻定協作邊界。誰主導開發,誰負責運維,故障責任怎麼分,數據歸屬權歸哪邊。”
他轉向林娜:“通知法務組,準備一份非排他性技術協作框架協議模板,今天下午三點前送審。”
林娜點頭,打開內部通訊係統。她輸入指令時發現一條匿名郵件提示,發件人地址已被係統自動屏蔽,標題為“某候選人已接觸財經頻道”。
她立即截取郵件頭信息,轉發至安全審計組。同時調出今日所有候選人名單的接觸記錄,逐一核對團隊成員的通訊日誌。
“有泄露。”她說。
陸軒看著屏幕上的發件ip跳轉路徑。三重代理,終點位於市郊一處商用服務器集群。這種架構常見於企業級外包it服務,無法直接溯源。
“不是外部黑客。”他說,“是內部試探。”
孫明手指懸停在權限追溯功能按鈕上。隻要啟動深度追蹤,未來七十二小時內任何文件下載、截圖、外傳行為都會被記錄並定位。但這也意味著正式進入監察模式,團隊內部將感知到明顯的管控收緊。
“現在啟動?”他問。
“已經啟動了。”陸軒說,“從昨天關閉公開通道那一刻起。現在的問題不是抓人,是防住下一步動作。”
他下令封鎖全部候選人最終名單的顯示權限,僅保留四位核心成員的臨時解密密鑰。所有相關文檔加密存儲,訪問需雙因素認證加語音確認。
張濤翻到最後一頁提綱,猶豫了一下:“要不要調整洽談順序?先把最難啃的放在前麵?”
“不。”陸軒說,“按互補性排序。先見那家新能源車隊投資方,再談智聯測控,最後接觸區域冷鏈龍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