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西萬裡,每一個地區每一座城都有一個夢,它們希望招商引資,帶來當地的巨變。
有人形容說,這些城市跟零售店麵一樣,不停擴大,不停裝修門麵,才能迎來客人。
也有人形容說,它們像人一樣,你隻有舍得往自己身上投資,你才能婚姻事業美滿。
所以曾幾何時,全國各地到處都在擴城區,搞基礎建設,借以招攬鳳凰。
有些城市成功了,繁榮了,山鄉巨變,萬眾矚目,但大多數地方,建了新城區卻根本發展不起來。
龍城就是這樣的一個地方,想過做葡萄酒,想過做旅遊,而在這之前,他們還有更清晰的目標,在城西搞經濟開發區。
當時借助於政策,大家蜂擁而上,卻忽視了西北的人口基數和經濟狀況,所以所謂的西城區,大道挺寬,醫院和學校都規劃了,地方根本起不來。
開發商希望能一邊賣一邊建,而因為賣的不好所以建也沒建起來。
行遠公司進來。
就是在這樣的背景板上壓低價格殺進來的。
但他們有實力。
很多政企上的人都會向建樹銀行朱行長打聽:“行遠公司在你們行貸了多少錢?他們買了好幾個小區,買了商業樓,入股醫院,現在都開始跟教育部門談入股學校了,他們有那麼有錢嗎?”
每當這個時候,朱行長都是笑而不答。
兩家簽訂有戰略合作協議,要求建樹銀行龍城分行不得對外泄露行遠集團的資金借貸和使用的情況。
入股學校?
入股醫院?
你們看不懂吧?
很快你們就看懂了。
隨著爛尾小區不斷建設完成,行遠公司的售樓廣告正式投放,通過一些視頻平台推送給你。
一刷手機廣告就出來。
有人提起西城區的房子,就覺得遠,不方便?這時by的汽車開來了。
有人從車裡出來,把車鑰匙一把扔給你:“要是有輛車,還遠嗎?”
他還體貼地問你:“會開嗎?駕校就在家門口。”
你告訴他說:“孩子上學呢?”
身後學校被股東注資之後,修得一看就像重點學校。
你再告訴說:“我媽生病,看病不方便。”
然後,醫院閃過。
醫院,醫生,社區物業接受培訓的工作人員,醫務室一條龍,又有人告訴你:“社區醫務室和醫院聯動,外地專家輪流坐診,生命需要的就是爭分奪秒。”
……
房價不算高,3000多一個平方。
一套三居室三四十萬而已,二居室更便宜,可以加錢包裝修,隨後購車福利就來了,by車型直接半價賣給你。
與此同時,駕校名額贈送一位。
全城開發商懵逼了。
想知道他們是真是假的時候,龍河有色內購先一步開始的,凡龍河有色的員工,不是半價購車,而是直接贈送一款原價8、9萬的by車,因為是新能源車,油電混用,他們山區的礦區不要命地修建充電樁,提供給自己的員工充電。
也就是說,按照電價折算,這些員工來回一趟,成本不一定高過坐公交車。
夏娟也終於知道陳琛一年7000輛車的底氣到底從哪來了。
光是龍河有色的員工,一天提車一百多輛,把車給你開走完。
夏娟夥同曾依然等人走關係開的駕校,學員費用雖然多數都是行遠公司買單,但兩邊是分開的呀,這邊名額到校,那邊行遠公司就結錢,關鍵是很多家庭有了車,並不隻想一個人開,額外還有學員送進來,駕校人滿為患。
建樹銀行朱行長的臉上也樂開了花。
最近幾年,就再沒見過排隊購房辦理房貸的場景了。
圍繞著幾個小區的商超也開門了。
餐廳開門了。
酒店也一天一天開張臨近,最終也開門了。
從幼兒園、小學到中學都不遠,因為有資金入股,全市搶優秀教師,幼兒園外頭站著的老師,看著個個都溫婉。
就在這種情況下,回款基本上已經開始回本了。
行遠公司在物色第二個下手的城市了。
一場高層會議的ppt上,是龍城前往省城方向的武城城區。
接近夏日,氣喘籲籲的連總開始扶住自己的腰,把指示杆交給一位高官,而自己坐了下來,抬頭盯一眼視頻會議裡以匿名半身像出現的老板,拿出手機,也不再聽員工分析,給陳琛發消息說:“老公。我懷孕了。不騙你,之前時間短,怕留不住,不敢告訴你,現在時間不短了,開完會你陪我一起去產檢吧。”
另一處辦公樓上。
周江南正在辦公桌上倒紅酒,自己提了一杯,把另外一杯推給一位挖來的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