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光從窗簾縫裡鑽進來,落在五寶的睫毛上,一起一伏。蘇瑤坐在床邊,手指輕輕撫過他們熟睡的臉。昨天那條私信還躺在手機裡,可她不再盯著屏幕發抖。
她起身,把五張“五寶推薦款”的照片貼在床頭,然後輕手輕腳地走出房間。
陳芳已經在樓下等了。她推著嬰兒車,手裡拎著兩杯豆漿,發梢有些亂,像是剛趕完夜工。她把豆漿遞給蘇瑤,笑著說:“簽完字,咱們就該掛招牌了。”
蘇瑤接過豆漿,溫的,沒加糖。她知道陳芳昨晚熬到兩點,畫完了店裡第一批護理產品的包裝草圖。她說不用趕,陳芳卻說:“早點亮燈,孩子才有路走。”
空鋪在老城區一條安靜的街角,門麵不大,但采光好,離社區醫院隻有三百米。房東站在門口,手裡捏著合同,眉頭皺著:“你真要租?帶五個孩子,哪有精力管店?”
蘇瑤沒說話,打開手機,對著店鋪拍了一段視頻。鏡頭掃過空蕩的牆麵、地板、玻璃門,最後停在她臉上。
“明天,我的母嬰店就在這裡開業。”她聲音不高,但字字清楚,“我會賣安全的奶粉、合格的紙尿褲、媽媽們信得過的護理膏。也會教新手媽媽怎麼處理摔傷、發燒、夜裡哭鬨。我不靠施舍活著,我靠本事吃飯。”
她按下發布,配上標簽:“單親媽媽創業第一天。”
不到十分鐘,本地生活號轉發了視頻。有人評論:“這不是那個被冤枉的媽媽嗎?孩子都處理得那麼專業,她開的店我信。”還有人說:“明天帶娃去捧場。”
房東盯著手機,看著圍觀的人越聚越多,臉上的冷意慢慢鬆了。他低頭翻合同,改了口:“租金按原價來吧,押金也減半。”
合同簽完,陳芳把“母嬰之光”四個字的模板靠在牆上。蘇瑤伸手扶住,一橫一豎,一筆一劃,像是把過去幾年壓在胸口的石頭,一塊塊砌成了牆。
開業前一晚,五寶被叫來試穿童裝。衣服是陳芳找小廠定製的,純棉,無骨縫,標簽都縫在外側,怕孩子咬到。
三寶一拿到連體衣就往頭上套,結果當披風甩起來,咯咯直笑。二寶好奇地啃了標簽,哢嚓一聲,紙片碎了。四寶趕緊去搶,結果拉鏈卡住,急得臉都紅了。大寶蹲在角落調試平板,說要錄全程做宣傳素材。五寶最小,穿什麼都乖乖的,抱著蘇瑤的腿不撒手。
衣服亂了,標簽壞了,可沒人發脾氣。
蘇瑤突然起身,從櫃子裡拿出一疊卡片,寫上“五寶試穿官”,貼在每套衣服旁邊。她讓每個孩子輪流站上小台子,拍照,再貼到牆上。
“三寶推薦:恐龍連體衣,跑跳不勒腿。”
“二寶測評:草莓襪子,咬不破。”
“四寶認證:拉鏈防夾手,媽媽放心。”
顧客來看見,都笑了。有人掏出手機拍,發朋友圈:“這才是真正的萌娃測評,比網紅真實多了。”
開業當天,清晨七點,蘇瑤帶著五寶站在店門口。收銀台擦了三遍,貨架對齊了每一厘米,護理區的毛巾疊得整整齊齊。
可半小時過去了,沒人進來。
隔壁賣煎餅的大姐嗑著瓜子,冷笑:“五個拖油瓶媽,能開幾天?”
蘇瑤沒理她。
她蹲下,對五寶說:“來,唱《小星星》。”
五個孩子站成一排,清脆的童聲在街角響起。路過的老人停下,年輕媽媽牽著孩子駐足。有人認出了他們。
“哎,這不是熱搜上的五胞胎嗎?”
“就是那個被冤枉用草藥治傷的媽媽?後來醫院都證明她沒錯。”
“她開店了?去看看。”
第一個進店的是個年輕媽媽,抱著發燒的嬰兒。她紅著眼問:“有沒有退熱貼?醫院沒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