閣樓底層的景象印證了記載。數十根斷裂的石柱圍成圓形,柱身上布滿了細密的空間符文,這些符文正在緩慢閃爍,將擴散的空間能量重新拉回核心。石柱間散落著奇特的"空骸"——它們並非骨骼,而是由空間碎片構成的半透明輪廓,有的呈人形,有的似器物,輪廓邊緣不斷有細小的空間裂隙開合,吞噬著周圍的光線。
"他們不是被外力殺死。"洛凡的共鳴之印與一根石柱產生共鳴,斷斷續續的空間記憶湧入腦海:空維學派的修士在實驗失誤後,試圖用自身的空間坐標作為"錨點"穩定空維之核,最終卻被不斷擴大的疊影範圍撕裂,身體的不同部分落入了不同的空間維度,"這些空骸是他們殘留的空間印記,還在執行著最後的"定維"指令。"
此時,閣樓頂層的空維之核突然爆發出強光。銀灰色的空間能量形成巨大的旋渦,將周圍的疊影景象全部吸入其中,兩個世界的街景在旋渦中高速旋轉、碰撞,產生刺眼的空間火花。那些原本靜止的空骸突然活躍起來,它們順著空絲爬向旋渦,每靠近一步,身體就會變得更加凝實,"它們在吸收空間能量!"伊莎貝拉的透空晶劇烈震顫,"空維之核的平衡徹底崩潰了,它正在將兩個空間的重疊處轉化為純粹的空間風暴!"
洛凡在混亂中突然注意到石柱上的符文規律:這些符文並非隨機排列,而是組成了七個相互嵌套的圓環,每個圓環都對應著不同的空間頻率。"是"七維陣"!"他想起共鳴之印傳遞的記憶碎片,"空維學派的核心理論是"空間七重奏",每個維度都有其獨特的頻率,隻有讓七個頻率達成共鳴,才能穩定空間疊影。"
兩人分頭尋找能校準空間頻率的"信物"。洛凡在東側的實驗室遺址找到三件:一塊能自然懸浮的"空青石"承載第一維度頻率)、一枚始終指向地心的"定極針"承載第二維度頻率)、一塊能隨時間改變重量的"流時鐵"承載第三維度頻率);伊莎貝拉則在西側的藏書閣發現四件:一卷能自動展開的"拓維圖"承載第四維度頻率)、一麵能映照過去的"回光鏡"承載第五維度頻率)、一塊能顯現未來碎片的"預視晶"承載第六維度頻率)、一枚刻著空維學派徽記的"總控符"承載第七維度頻率)。
當七件信物按圓環位置嵌入石柱,閣樓底層突然爆發出七彩光芒。洛凡將共鳴之印的力量注入空維之核,那些被空間風暴吞噬的穩定能量,化作流光順著空絲逆流而上,重新融入核心。奇妙的景象發生了:旋渦中的兩個世界開始分層,如同被輕輕掀開的書頁,逐漸恢複各自的輪廓,重疊處的空間褶皺緩緩平複,隻留下淡淡的光暈,證明這裡曾發生過維度交錯。
閣樓頂層的空維之核穩定下來,化作核桃大小的透明晶體,內部封存著兩個世界的微縮影像,如同被裝在琉璃球中的平行宇宙。那些活躍的空骸漸漸變得透明,它們圍繞著晶體旋轉一周,最終化作點點光粒融入其中,仿佛終於完成了跨越維度的守護使命。
雨停時,疊影城的雙重景象已基本分離,隻有少數區域還殘留著淡淡的疊影,成為連接兩個世界的微妙紐帶。洛凡站在閣樓窗前,看著另一個世界的古城虛影在晨霧中逐漸淡去,那些屬於古代戰士的玄甲與長戟,最終化作流光消散在天際。
伊莎貝拉的透空晶映照出城外的景象:空間能量的流動變得平穩,兩個世界的邊界清晰可見,卻不再相互侵蝕,而是保持著和諧的距離。她輕聲念出《空維考》的結語:"維者,界之隔也,有遠有近,有顯有隱,和而不同,方得久存。"
當第一縷陽光穿透雲層,洛凡將那枚總控符嵌入空維之核。晶體突然投射出巨大的星圖,上麵標注著無數閃爍的光點——每個光點都代表著一個平行空間,其中一些與他們所在的世界有著微弱的連接。他知道,疊影城的危機雖然平息,但關於空間與維度的奧秘,才剛剛揭開一角。
城外的道路上,幾個背著行囊的學者正朝著疊影城走來,他們是被穩定的空間能量吸引的"維度探索者"。洛凡與他們擦肩而過時,聽見其中一人驚歎:"原來傳說中的平行世界真的存在,或許有一天,我們能找到與他們和平交流的方式。"
伊莎貝拉的透空晶在此時亮起,映出遙遠天際的一道微光。那是另一個空間的太陽,正透過極細微的維度裂隙,向這個世界投來一縷溫暖的光芒。她與洛凡相視一笑,掌心的共鳴之印傳來溫和的震顫,仿佛在訴說著一個簡單的真理:宇宙的廣闊,遠超出任何人的想象,而理解與尊重,永遠是探索未知的前提。
百工墟的晨霧裡飄著桐油與鐵鏽的混合氣味。洛凡撥開纏在腰間的銅鏈,這截從廢棄風箱上脫落的鏈條正自發地蠕動,鏈環間的鏽跡簌簌剝落,露出底下泛著銀光的新銅——仿佛時光在它身上逆向流淌。更奇特的是,鏈條接觸到他的指尖時,竟傳來清晰的"渴望"情緒,像是在期待被重新鍛造。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伊莎貝拉的冰藍鬥氣在掌心凝結成"辨物晶",六邊形的晶體將周圍的器物輪廓一一標注。那些散落在廢墟中的工具:斷柄的鑿子、變形的砧鐵、開裂的陶輪,都被淡綠色的光暈包裹,光暈中浮現出細小的光點,如同呼吸般明滅,"溫莎家族的《百工考》記載過"物靈"現象——當承載著工匠心血的器物被遺棄,又處於能量濃鬱之地,就會孕育出這種介於靈體與實體之間的存在。它們沒有意識,卻能憑本能重現曾經的用途。"
兩人沿著布滿工具殘骸的街道深入墟市,物靈的活動愈發頻繁。一處坍塌的鐵匠鋪裡,半截鐵砧正懸浮在半空,下方的木炭堆無火自燃,紅色的火苗在砧麵烙下虛擬的鍛打痕跡;隔壁的陶窯旁,碎裂的陶片正在自行拚接,組成的陶罐會短暫盛滿清水,隨後再次崩解,水流落地時化作銀色的光粒;最令人稱奇的是一間木雕坊,散落的刻刀圍著半截未完成的佛像飛舞,在空氣中雕琢出不存在的木質紋路,每道紋路出現時,周圍就會響起細微的誦經聲。
"它們在重複最後的記憶。"洛凡拾起一把仍在自行雕刻的刻刀,共鳴之印傳來溫熱的觸感。他能感知到刀身上殘留的工匠氣息——專注的呼吸節奏、指腹的壓力變化、甚至偶爾的歎息,這些細微的痕跡被物靈固化,成為重複不休的本能,"《百工考》說的沒錯,物靈的本質是"技藝執念"的具象化。你看那尊佛像,工匠應該是突然離世,連最後一刀都沒完成,所以刻刀才會永遠停留在收尾的動作。"
伊莎貝拉的辨物晶突然投射出橙紅色的警示光,指向墟市中央的高台。高台由無數工具堆疊而成,頂端的"工神碑"正在發出嗡嗡的震顫,碑麵雕刻的百種工具圖案正在緩慢旋轉,圖案間隙滲出金色的光流,這些光流落地後便化作新的物靈,"是工神學派的"工神台"。"她的冰鬥氣在空氣中勾勒出高台的結構,"《百工考》記載,上古的工神學派在此研究"器物靈性",他們相信萬物皆可通靈,隻要傾注足夠的匠心。學派創造的"工神之核"能彙聚所有器物的靈性,最終卻因追求"完美器物"而陷入偏執,導致核心能量失控,所有工具都化作了狂暴的物靈。"
靠近高台的途中,地麵的物靈開始聚集。數十把鏽跡斑斑的斧頭組成旋轉的"刃輪",朝著兩人滾來,斧刃劃破空氣時發出刺耳的尖嘯;散落的釘子從地麵躍起,在空中組成鋒利的"針雨",這些由物靈構成的攻擊並非無差彆釋放,而是精準地避開了高台上的工神碑,仿佛在守護某種東西。
"它們在保護核心。"伊莎貝拉的冰鬥氣在身前凝結成弧形冰盾,冰盾表麵浮現出《百工考》記載的"順物紋",這種古老的紋路能順應器物的靈性,減少物靈的敵意,"工神學派的記錄說,失控的物靈分為兩種:一種被核心的狂暴能量影響,隻會破壞;另一種則保留著守護的本能,試圖阻止核心徹底崩潰。高台西側的"匠心堂"裡,應該有學派留下的"馭靈法"。"
匠心堂的景象令人動容。數十具端坐的骸骨環繞著中央的熔爐,他們的手指保持著握工具的姿勢,骨縫中嵌著尚未完成的器物殘片:鐵砧上的劍坯、陶輪上的瓶底、織機上的絲線。這些工匠在生命最後一刻,仍在用殘存的意識安撫狂暴的物靈,骸骨周圍的地麵上,刻滿了"止怒符"——這些符文能暫時平息物靈的躁動,卻會消耗刻符者的生命力。
洛凡蹲下身觸摸最前排的骸骨,這具遺骸手中握著半塊"工神晶",晶體中封存著最後的記憶畫麵:工神學派的匠人們在核心失控時,沒有選擇摧毀它,而是試圖用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作為"鎮物",注入核心以平衡能量。可惜最終失敗,所有作品都化作了物靈的一部分,隻有這些骸骨保持著守護的姿態,千年未變。
"他們不是被物靈殺死,是耗儘了心血。"伊莎貝拉的辨物晶映照出晶體內的信息,"學派的最後嘗試是"百工鎮魂"——用一百種不同工藝的巔峰作品作為鎮物,每種作品都承載著工匠的"本心",以此中和核心的偏執能量。但他們隻完成了九十九件,最後一件"平衡之器"還沒來得及鍛造。"
此時,高台上的工神碑突然爆發出強光。碑麵的工具圖案全部亮起,金色的光流噴湧如瀑布,無數狂暴的物靈從光流中誕生,它們不再是單一的工具形態,而是組合成巨大的"器靈巨獸"——鐵砧作軀,錘柄為肢,鑿子成齒,朝著匠心堂猛衝過來,所過之處,連那些守護型的物靈都被碾碎。
"核心要徹底崩潰了!"伊莎貝拉的順物紋正在消退,她的冰鬥氣與辨物晶共鳴,投射出"百工圖譜","必須找到那九十九件鎮物的殘片,再用我們的方式補全最後一件!"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兩人在墟市中分頭尋找。洛凡在鐵匠區找到三十三件金屬工藝殘片:能自動塑形的銅絲、永不生鏽的鐵片、會隨溫度變色的合金;伊莎貝拉則在陶藝區、紡織區、木雕區找到六十六件其他工藝殘片:遇水開花的陶片、能編織光影的絲線、會發出樂音的木簧。當這些殘片按工藝類彆擺放在工神台周圍,立刻與碑麵的圖案產生共鳴,發出和諧的嗡鳴。
"最後一件"平衡之器",應該是承載兩種力量的融合之物。"洛凡的共鳴之印突然與所有殘片產生連接,他將自己的力量注入其中,同時握住伊莎貝拉的手,冰藍鬥氣順著指尖流入殘片,"不是完美無缺,而是兼容並蓄——就像鐵器需要陶範來塑形,木材需要桐油來保護,不同的工藝本就該相互成就。"
隨著兩人的力量注入,九十九件殘片突然騰空而起,在工神碑前融合成半透明的"平衡之器"——它有著金屬的骨架、陶土的紋理、木質的弧線、絲線的脈絡,每種工藝都清晰可見,卻又完美地融為一體。當這件器物接觸到工神之核的瞬間,狂暴的金色光流突然變得溫順,如同找到歸宿的溪流,順著器物的紋路緩緩流淌。
高台上的器靈巨獸動作逐漸遲緩,身體分解成無數細小的物靈,這些物靈不再攻擊,而是圍繞著平衡之器旋轉,仿佛在朝拜。工神碑上的圖案停止旋轉,定格成平衡之器的模樣,碑麵滲出溫和的光雨,落在百工墟的每個角落,那些重複勞作的物靈漸漸平靜下來,有的回到了原本的位置,有的則化作流光融入大地,隻留下帶著淡淡靈性的器物本體。
喜歡重生之我在斯亞大陸傲世無雙請大家收藏:()重生之我在斯亞大陸傲世無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