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像指縫裡的沙,悄悄漏過了三個春秋。
這三年裡,寧藝卓的名字響徹了整個樂壇。她的歌聲裡既有山澗清泉的清甜,又有破岩而生的韌勁,首張專輯便橫掃各大獎項,站在了曾經仰望的高度。而崔然竣和柳智敏,早已從青澀的探索者,變成了樂壇裡定海神針般的存在——他們的音樂會場場爆滿,歌詞裡的故事被寫進學生的作文,被街頭藝人彈唱,甚至被偏遠山區的老師教給孩子們,當成逆境裡的座右銘。
這天,是公司成立十周年的慶典。
場館裡座無虛席,熒光棒的海洋隨著前奏輕輕起伏。當崔然竣抱著吉他走上台時,台下掀起第一波歡呼;柳智敏的鋼琴聲響起,歡呼聲更盛;最後寧藝卓踩著鼓點躍上台,清亮的嗓音一開腔,整個場館仿佛被點亮。
“還記得第一次見麵,你把譜子遞過來時,手都在抖。”崔然竣笑著看向寧藝卓,眼裡帶著兄長般的欣慰。
“那不是抖,是激動!”寧藝卓挑眉,接過他遞來的話筒,“不過說真的,要是沒有前輩們在練習室裡幫我摳每一個轉音,我哪能有今天。”
柳智敏按下最後一個琴鍵,側頭看向兩人:“彆光顧著感慨,該唱那首歌了。”
音樂響起,是他們三人合作的第一首歌——改編自寧藝卓初到時寫的那首deo。經過無數次打磨,旋律裡既保留了最初的青澀朝氣,又多了歲月沉澱的厚重。
“……雨停了就抬頭,光會自己來碰頭……”
三人的聲音交織在一起,崔然竣的沉穩、柳智敏的溫柔、寧藝卓的清亮,像三條溪流彙入江海,撞出震撼人心的力量。台下的粉絲舉著應援牌,牌上的名字從“崔然竣”“柳智敏”“寧藝卓”,漸漸彙成一片模糊的光海——他們早已不分彼此,成了聽眾心裡“青春”與“堅持”的代名詞。
演出結束後,後台湧進了許多人。有看著他們一路成長的公司元老,有曾經采訪過他們的記者,還有抱著吉他的青澀少年,眼神亮閃閃地想遞上自己的譜子,像極了當年的寧藝卓。
“崔前輩,柳前輩,寧前輩!”一個紮著馬尾的女孩擠到前麵,把譜子高高舉過頭頂,“這是我寫的歌,想請你們聽聽……”
寧藝卓接過譜子,像當年崔然竣對她那樣,認真翻看起來,指尖在某段旋律上停頓:“這裡的節奏可以再鬆一點,像踩在落葉上那樣,沙沙的,帶點自然的慵懶。”
女孩眼睛瞪得圓圓的,連連點頭,激動得說不出話。
崔然竣看著這一幕,轉頭對柳智敏笑了笑。柳智敏回以溫柔的目光,兩人都想起了多年前的練習室——那時他們也是這樣,對著一張陌生的譜子,反複琢磨,把青澀的旋律磨出光來。
慶典的尾聲,大屏幕上開始播放紀錄片。從三人初遇時的局促,到練習室裡的爭執與和解;從第一次同台時的緊張,到後來的默契無間;還有那些深夜裡亮著的燈,譜子上密密麻麻的修改痕跡,粉絲信裡那句“因為你們,我也敢追夢了”……
畫麵最後定格在十年前的練習室門口,陽光透過窗戶,在地板上投下三個年輕的影子,一個抱著吉他,一個坐在鋼琴前,一個攥著譜子,眼裡滿是對未來的憧憬。
“時間過得真快啊。”寧藝卓感慨道,手裡把玩著獎杯,那是今晚剛拿到的“年度最佳歌手”。
“不快。”崔然竣望著台下依舊亮著的熒光棒,“每一步都走得很清楚。”
柳智敏端著三杯香檳走過來,分給他們:“敬過去,敬現在,也敬那些還沒到來的日子。”
“乾杯!”
三個酒杯輕輕碰撞,發出清脆的聲響,像極了他們初遇時,譜子上那幾個躍動的音符。
窗外的夜空格外晴朗,星星密得像是撒了把碎鑽。場館裡的人漸漸散去,隻有工作人員還在收拾場地,哼著他們剛才唱的歌。遠處的城市燈火璀璨,某棟居民樓的窗戶裡,一個小女孩正跟著電視裡的旋律哼唱,媽媽笑著把她寫滿音符的本子收進書包——那是她的夢想,像一顆種子,正悄悄發芽。
有些故事,從來不會真正完結。它們會變成光,變成歌,變成某個少年口袋裡的譜子,在新的時光裡,繼續生長,繼續發光。而那些曾經並肩走過的人,會帶著彼此的溫度,走向更遠的地方,身後留下的,是一串深深淺淺的腳印,清晰得像刻在時光裡的詩。
喜歡韓娛萬人迷:我的顏值是bug吧請大家收藏:()韓娛萬人迷:我的顏值是bug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