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林楓在查看行業報告時,一則不起眼的消息引起他的注意:某化工園區在進行設備檢修。這讓他瞬間想起前世記憶中,三個月後該園區發生的特大爆炸事故,造成數十人傷亡。
他立即召集管理層開會:"我建議立即停止與該園區所有供應商的合作。"
市場總監不解:"林總,這個園區是我們的主要原料來源,突然停止合作會影響生產。"
林楓不能明說真相,隻能堅持:"根據我的分析,該園區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立即執行。"
這個決定在公司內部引發強烈反對,連張浩都私下勸他:"楓哥,這樣會損失上億訂單。"
林楓的預警很快傳到化工園區負責人耳中。對方在業內放出消息,稱"新生科技"惡意詆毀競爭對手。更糟糕的是,一家知名媒體發布深度報道,暗示林楓此舉是為了抬高自家新建工廠的股價。
蘇晚晴看著網絡上的負麵評論,憂心忡忡:"現在全網都在罵你是奸商。"
陳哲更是趁機落井下石,在接受采訪時暗指:"某些企業家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在巨大壓力下,林楓不得不做出妥協:暫不終止合同,但將大部分采購轉移到其他供應商。這個決定導致成本上升15,股價繼續下跌。
連公司內部都出現質疑聲。在一次董事會上,有位董事直接發難:"林總,就憑你的"直覺",讓公司蒙受這麼大損失,是否應該給個交代?"
林楓站在會議室前方,目光堅定:"有些事,時間會證明一切。"
就在林楓快要頂不住壓力時,化工園區發生管道泄漏事件。雖然及時控製未造成傷亡,但調查組發現了更多安全隱患,證實了林楓的預警。
輿論瞬間反轉。那家曾經批評林楓的媒體no發表長篇報道,稱讚他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家"。
更讓林楓意外的是,化工園區事故調查組的組長,竟然是蘇晚晴的父親的老同學。調查結束後,他特意拜訪林楓:"多虧你的預警,我們避免了一場災難。"
這次事件讓"新生科技"因禍得福。多家注重安全生產的大型企業主動尋求合作,認為與這樣負責任的公司合作更放心。
同時,林楓提前布局的新工廠順利投產,采用更環保的工藝,成本反而比傳統工藝降低10。曾經質疑他的董事們,現在都在誇讚他的遠見。
蘇晚晴在慶功宴上輕聲問:"你當時怎麼就那麼確定會出事?"
林楓望著窗外的夜色,微微一笑:"也許是因為,我見過太多遺憾。"
一天,林楓在視察新工廠時,注意到一個年輕工人在維修設備時的創新方法。這讓他想起前世記憶中,這種改進方法要在五年後才被推廣。
他立即找來這名工人:"你叫什麼名字?這個改進很有創意。"
工人緊張地回答:"我叫李誌,就是隨便想想。"
林楓當場決定成立創新基金,鼓勵員工提出改進建議。這個決定讓一線員工的積極性空前高漲,三個月內就收集到200多條有效改進方案。
就在公司蓬勃發展時,林楓接到一個神秘電話:"林總,有人要對你不利。小心身邊的人。"
與此同時,稅務局突然上門進行稅務稽查,公司賬目被全部封存調查。雖然最終證明沒有問題,但過程耗費大量精力。
更蹊蹺的是,公司最新研發的技術資料遭到竊取,幸好安保係統及時報警。
林楓通過監控發現,竊取資料的竟是新提拔的技術副總監。在審訊中,副總監交代是受陳哲指使。
"陳哲承諾,隻要搞垮"新生科技",就投資我的創業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