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青”項目立項,目標直指真正穩定、安全的生物基材料。林楓深知,這不僅是技術競賽,更是一場情報戰。他重組了商業情報部門,由張浩直接負責,任務是密切關注全球相關領域的專利動態和頂尖人才流動。
很快,情報顯示,國際化工巨頭“克羅諾斯”也在秘密進行類似研究,其領銜者是被譽為“生物材料鬼才”的華裔科學家——陳博士。更有消息稱,陳博士因與“克羅諾斯”管理層理念不合,近期有離職意向。
“必須搶在‘克羅諾斯’之前接觸陳博士!”林楓當機立斷,親自飛往陳博士所在的研究城市。
然而,當林楓抵達陳博士所在的大學時,卻得知陳博士已於前一天請假離開,去向不明。種種跡象表明,“克羅諾斯”的人也來過了,並且可能采取了某種不光彩的手段施壓。
林楓沒有放棄,他通過學術圈內的關係,輾轉聯係到陳博士的一位密友,得知陳博士因家庭突發變故,正陷入巨大的經濟和精神困境。
“這是我們的機會,也是唯一的機會。”林楓對張浩說,“找到他,給他需要的幫助,但不要提任何條件。”
經過多方努力,林楓終於在一家偏僻的咖啡館見到了麵容憔悴的陳博士。林楓沒有談論任何技術或合作,隻是以一個朋友的身份,傾聽他的困難——他年幼兒子罹患罕見疾病,需要天價醫療費,而“克羅諾斯”不僅拒絕提供幫助,還以競業協議相威脅。
林楓默默聽完,然後遞過去一張名片:“這是我認識的一位頂尖兒科專家,已經聯係好了。孩子的醫療費,‘新生科技’可以無息借給你,等你渡過難關再說。”
陳博士愣住了,眼中充滿難以置信和複雜情緒。
陳博士最終接受了林楓的幫助,但他並沒有立刻答應加入“新生科技”。出於職業道德,他不能透露“克羅諾斯”的技術細節,但他給了林楓一個關鍵的、不涉及機密的提醒:“小心‘克羅諾斯’在‘生物酶催化定向聚合’路徑上設置的專利地雷,那是條死路。”
這個提醒,為“新生科技”節省了至少一年的研發時間和數億的研發經費。團隊及時調整方向,轉向了更具挑戰性但專利障礙較少的“微生物代謝合成”路徑。
就在“長青”項目沿著新路徑取得初步進展時,一場意外的實驗室事故發生了。一名研究員操作不當,導致一批珍貴的基因工程菌種泄露並失活,整個項目進度被迫延遲數月。
內部調查發現,這名研究員近期財務狀況異常,曾與“克羅諾斯”旗下的一家谘詢公司有過接觸。雖然無法直接證明是商業間諜行為,但疑雲密布。
林楓沒有追究個人責任,反而加強了實驗室的安全管理和人員的背景核查。他明白,對手的手段正在升級。
事故帶來的延遲,使得“克羅諾斯”率先發布了他們的生物基材料產品,再次憑借其強大的品牌和渠道優勢搶占市場先機。“新生科技”內部彌漫著沮喪情緒,似乎又一次陷入了跟隨者的被動局麵。
然而,陳博士在得知“新生科技”選擇的技術路徑和遇到的瓶頸後,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主動聯係了林楓。他沒有透露任何“克羅諾斯”的技術,而是基於公開領域的基礎科學,為“新生科技”團隊指出了幾個關鍵的理論突破點。
正是這幾個點的啟發,讓“新生科技”的團隊豁然開朗,終於在微生物穩定性控製上取得了決定性突破!
“新生科技”的“長青”材料雖然晚於“克羅諾斯”上市,但其性能數據一經公布便震驚業界——不僅在各項物理性能上超越對手,更在生物穩定性和長期安全性上做到了極致,完全解決了前代產品的缺陷。
更讓市場震動的是,“長青”材料的價格更具競爭力。“克羅諾斯”試圖揮舞專利大棒,卻發現“新生科技”的技術路徑完全繞開了他們的專利壁壘。
這一次,輪到“克羅諾斯”陷入被動了。
在“長青”項目慶功宴的第二天,林楓收到了陳博士的郵件。郵件裡沒有提及任何技術,隻有簡單的一句話:“謝謝。我已辭去大學職務,準備帶家人去瑞士專心治病。祝好。”
林楓放下手機,望向窗外。他知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遠未結束,但隻要堅守做事的底線和對人的善意,就能在迷霧中找到前進的方向。
“通知項目部,”林楓對張浩說,“啟動‘長青+’計劃,目標是開發出能用於海洋工程和極端環境的下一代生物材料。”
新的競賽,已經開始。而林楓的目光,已經投向更遙遠的未來。
喜歡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襲請大家收藏:()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