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明”係列的成功將“新生科技”推向了材料科學的浪尖,林楓卻收到一封匿名郵件,附件是幾張模糊的實驗室照片和一份殘缺的數據報告,暗示“啟明”材料在長期極端濕熱環境下,可能存在一種罕見的“晶格蠕變”現象,導致性能緩慢衰減。發件人聲稱掌握更多未公開的內部測試數據,要求“技術谘詢費”。
“無稽之談!”張浩首先拍案,“我們的加速老化測試覆蓋了所有已知環境!”
林楓盯著那殘缺數據中的幾個異常參數,前世記憶的碎片再次閃爍——那是一種在特定微量元素汙染下才會觸發的、極其隱蔽的材料病態,其大規模爆發往往在材料應用數年之後。
“立刻秘密複檢所有‘啟明’原料批次,重點排查微量元素汙染,尤其是我們主要供應商‘清源礦業’提供的核心礦物。”林楓下令,聲音低沉。
複檢需要時間,但壞消息不脛而走。一家與“寰宇資本”關聯的做空機構發布報告,引用匿名“專家”觀點,詳細描述了“晶格蠕變”的潛在風險,質疑“啟明”材料的長期可靠性。報告迅速發酵,引發客戶恐慌,部分重大工程項目暫停使用“啟明”材料。
更讓林楓心寒的是,內部調查顯示,那幾張模糊的實驗室照片,拍攝角度極有可能來自公司內部高級彆研發區域。
“有內鬼,而且級彆不低。”張浩臉色鐵青。
內鬼調查尚未有結果,“清源礦業”方麵傳來噩耗:其提供給“新生科技”的某批次核心礦物,被證實來源並非其宣稱的主礦脈,而是來自一個伴生有未知微量放射性元素的廢棄礦坑。初步判斷是礦場內部管理混亂,個彆人員以次充好。
問題似乎找到了源頭,但林楓的直覺告訴他,事情絕非“管理混亂”那麼簡單。“清源礦業”與“新生科技”合作多年,一向穩定,為何偏偏在“啟明”材料量產的關鍵節點出問題?
林楓按兵不動,對外僅承認“部分原料批次存在瑕疵,正在追溯”,並啟動召回程序,姿態低調。暗地裡,他指示張浩,一方麵對“清源礦業”施加壓力,追查劣質礦石的真正流向和責任人;另一方麵,對內放出風聲,稱公司已鎖定內鬼嫌疑人,即將采取行動,引蛇出洞。
壓力之下,“清源礦業”負責質檢的一名副總經理不堪重負,試圖外逃,在邊境被攔截。審訊中,他供認收受巨額賄賂,在特定時間點,故意將來自廢棄礦坑的劣質礦石混入供應給“新生科技”的批次中。行賄方經過多層偽裝,最終線索指向一家與沈南飛有關聯的海外貿易公司。
幾乎同時,公司內部一名負責“啟明”材料中期數據審核的副總裁,在得知風聲後露出馬腳,被發現其境外賬戶存在異常大額資金流入。證據確鑿,此人正是泄露內部照片和數據、與做空機構裡應外合的內鬼。
人贓並獲,林楓不再沉默。他召開了緊急新聞發布會,公布了完整的證據鏈:從沈南飛方麵賄賂礦場負責人摻入劣質原料,到買通公司內部高管竊取並扭曲數據,再到聯合做空機構發布不實報告,一環扣一環,旨在扼殺“啟明”材料,做空“新生科技”牟利。
鐵證如山,輿論嘩然。做空報告瞬間失去公信力,沈南飛及其關聯勢力聲譽掃地,麵臨嚴重法律訴訟。
林楓借此機會,在“新生科技”內部展開了最嚴厲的反腐和合規整頓,清理了一批存在風險的人員,並建立了更嚴格的供應商管理和內部審計製度。他重申,公司的根基在於技術和誠信,任何觸碰底線者,絕不姑息。
經過原料更換和工藝微調,“啟明”材料徹底解決了潛在的“晶格蠕變”風險,其卓越性能經過更嚴苛的驗證,贏得了市場更堅實的信任。這場風波,反而讓“新生科技”的質量管控體係和危機應對能力得到了淬煉和提升。
“我們清除了內部的蛀蟲,挫敗了外部的陰謀。”林楓站在辦公室的落地窗前,對張浩說,“但沈南飛們不會消失,他們隻會換一種方式,在下一個我們意想不到的地方等著我們。”
他的目光投向遠方,那裡有新的技術浪潮,也有更隱蔽的商業陷阱。
“通知戰略風險委員會,將‘供應鏈安全’和‘商業間諜防範’提升到最高優先級。逆襲之路,不僅是技術的攀登,更是一場永不停息的、關於vigiance警惕)的修行。”
新的戰鬥警報已經拉響,林楓知道,他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警覺。
喜歡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襲請大家收藏:()逼我重生是吧!之逆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