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媽子將晚上的菜熱了一下,又炒了幾個菜,加上劉君冊帶來的幾個食盒,安排了連桌,眾人或坐、或站,袁文連叫:“老張,打酒來!”
燒坊最不缺少的,就是美酒。
八爺帶來了鞭炮、煙花。袁文怕嚇著孩子,叫大家在院內隻放煙花。鞭炮到大門口放。
爆竹聲聲,一年就這樣過去了。
最後,袁文從臥室搬來一支巨大的煙花,叫王昂在空地上點火,這枚煙花直衝雲霄,比前麵所有的煙花都躥得高,在天空中綻放開來,如同一隻血紅的眼睛。
俯瞰眾生。
在曆史的長河中,有些人如星辰般璀璨,有些人則如流星般短暫。彼得·阿爾卡季耶維奇·斯托雷平,這位沙俄的宰相,正是那顆在曆史天空中閃耀過卻又迅速隕落的流星。
彆洛佐沃斯基和斯托雷平是遠房親戚。
他非常認同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為挽救帝國的崩潰做了最後的努力。可惜,斯托雷平死於第十一次刺殺,壯誌未酬。
誰都知道他早晚會被暗殺,包括他本人及其衛隊。
暗殺發生在劇院,當天正在上演裡姆斯基科薩科夫的歌劇《薩爾丹王的故事》。在著名的幕間曲《野蜂飛舞》之後,一個年輕人靠近斯托雷平,向他開了兩槍。
沙俄總理解開禮服,看到了被鮮血染紅的背心。他癱坐在椅子上說:"為沙皇而死,死而無憾!"
沙皇本人當時也在場。
國家元首在場時刺殺斯托雷平一事本身就說明,對某些人來說他更危險。後來查明,凶手博格羅夫是一名革命者,而且竟然同時還是保安局的密探。
一位本該保衛他的密探,刺殺了他。
凶手被匆忙判決並絞死,其背後主使則無從查起。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所有人都憎恨斯托雷平,包括政府和人民。他試圖奮力將其拖入二十世紀的整個國家都在憎恨他。
如果他的改革成功,如果沒有後來的第一次世界大戰,可能就不會有後來的十月革命。
曆史沒有如果,曆史從未停歇,更不會終結。
曆史總是充滿了諷刺與戲劇性。斯托雷平的死,不僅是個人命運的悲劇,更是沙俄帝國走向衰亡的又一明證。
在那個動蕩不安的年代,每一個選擇都可能成為改變曆史的節點。
彆洛佐沃斯基望著夜空中漸漸消散的煙花,心中五味雜陳。
斯托雷平的改革雖然勇敢而堅定,卻終究未能挽救帝國的命運。改革的道路總是充滿荊棘,而斯托雷平,便是那條路上倒下的勇士。
英雄的結局往往令人唏噓,斯托雷平也不例外。
儘管前路未知,但他相信,隻要心中有光,就能照亮前行的道路。
煙花易冷,人事如夢。
但在這個除夕之夜,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慶祝著生活的美好,期待著未來的希望。
而曆史,也在這一刻,悄然書寫著屬於每一個人的篇章。
喜歡間諜永不眠請大家收藏:()間諜永不眠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