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從草原與綠洲的“血脂謎題”,看民族差異的縮影
“醫生,我們草原上的人天天吃牛羊肉、喝酥油茶,怎麼血脂超標的反而少?可我那維吾爾族朋友,同樣愛吃肉,血脂高的人卻不少?”在青海牧區義診時,55歲的藏族牧民紮西拿著體檢報告疑惑地問。他身高172,體重70kg,常年以犛牛肉、酥油茶為主食,血脂檢查卻顯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dc)2.9o正常<3.4o),甘油三酯tg)1.6o正常<1.7o),各項指標均在正常範圍。
而紮西提到的維吾爾族朋友艾力,今年52歲,生活在新疆喀什,日常飲食以羊肉、饢、奶茶為主,體檢時dc卻達4.3o,tg2.8o,屬於典型的高血脂症。同樣是喜食高脂飲食,為何藏、維兩族人群的高血脂患病率會有明顯差異?背後除了生活習慣,更隱藏著遺傳易感性的“密碼”。
二、核心問答:拆解藏維民族高血脂的患病率與遺傳差異
一)問:藏族與維吾爾族人群的高血脂患病率,具體有哪些差異?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藏、維兩族人群的高血脂患病率呈現“顯著分化”,且與漢族人群相比也有明顯不同,核心差異體現在三點:
1.整體患病率:藏族低於維吾爾族
藏族人群: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牧區,高血脂患病率約1822,即使是飲食中脂肪占比高達40遠超漢族的25),患病率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25.2);城市藏族人群因飲食西化,患病率略高2326),但仍低於同地區維吾爾族。
維吾爾族人群:農村地區患病率約2832,城市地區因高油、高糖飲食如油炸饊子、含糖飲料),患病率高達3538,顯著高於藏族和漢族,其中4560歲人群患病率更是突破40。
2.血脂異常類型:藏族以tg升高為主,維吾爾族以dc升高為主
藏族:因長期攝入酥油茶含不飽和脂肪酸)、犛牛肉高蛋白低脂),約60的高血脂患者表現為甘油三酯tg)輕度升高多在1.82.3o),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dc)超標比例僅占30。
維吾爾族:因飲食中飽和脂肪如羊肉脂肪、黃油)占比高,約75的高血脂患者表現為dc升高多在4.14.8o),且“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致動脈粥樣硬化風險更高)比例顯著高於藏族,心血管疾病風險也隨之增加。
3.發病年齡:維吾爾族更早出現血脂異常
藏族人群高血脂多在55歲後出現,而維吾爾族人群40歲左右就開始出現血脂異常,發病年齡比藏族提前1015年。像艾力52歲確診高血脂,屬於維吾爾族的常見發病年齡段,而紮西55歲仍血脂正常,符合藏族人群的發病特點。
二)問:導致藏維民族高血脂差異的遺傳易感性因素有哪些?
除了飲食、生活習慣,遺傳基因的差異是兩族人群血脂不同的“核心推手”,主要體現在兩類關鍵基因上:
1.脂質代謝基因:藏族有“保護型基因”,維吾爾族多“易感型基因”
藏族:攜帶“apoee2”基因的比例高達28,該基因能促進肝臟清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dc),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內堆積,相當於給血脂“裝了個清道夫”;同時,藏族人群的“pparα”基因活性更高,能加速甘油三酯tg)分解,即使攝入高脂飲食,tg也不易超標。紮西的基因檢測顯示,他攜帶apoee2基因,這也是他血脂正常的重要原因。
維吾爾族:攜帶“apoee4”基因的比例達32,該基因會抑製肝臟對dc的清除,導致“壞膽固醇”在體內蓄積;同時,“dr”基因負責將dc運出血管)突變率較高,進一步加重dc升高。艾力就攜帶apoee4基因,這讓他即使飲食結構與紮西相似,也更容易出現血脂異常。
2.適應高原綠洲環境的基因:間接影響血脂代謝
藏族:長期適應高原低氧環境,“epas1”基因調節缺氧適應)發生特異性突變,該突變不僅能提升氧氣利用率,還能間接降低肝臟合成膽固醇的速率,減少血脂升高風險。
維吾爾族:生活在乾旱綠洲地區,“ace”基因調節血壓和代謝)某一亞型比例較高,該亞型會增加腎臟對鈉的重吸收,同時也會促進肝臟合成甘油三酯,間接推高血脂異常風險。
三)問:了解民族間的患病率與遺傳差異,有什麼臨床意義?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這種差異不僅是“學術研究”,更能為不同民族人群的高血脂防治提供“個性化方案”,具體意義體現在兩點:
1.精準篩查:針對高風險民族提前乾預
對維吾爾族人群,尤其是40歲以上、有家族高血脂史的人,應提前至每年篩查血脂;而藏族人群可適當放寬篩查間隔每2年一次),重點關注55歲以上、飲食西化的個體。艾力的哥哥48歲就因未及時篩查,確診高血脂時已伴隨頸動脈斑塊,若能提前篩查,就能更早乾預。
2.個性化治療:根據民族遺傳特點選方案
維吾爾族患者:因多攜帶apoee4基因,dc難控製,治療時可優先選擇強效降脂藥如瑞舒伐他汀20g日),必要時聯用依折麥布;
藏族患者:因多攜帶apoee2基因,血脂多為輕度升高,優先通過生活方式乾預如減少酥油茶攝入),若需用藥,低劑量他汀如阿托伐他汀10g日)即可達標。
三、心理學視角:民族人群對高血脂的認知誤區與心理引導
一)常見認知誤區:為什麼不同民族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有差異?
藏、維兩族人群因文化、生活習慣不同,對高血脂的認知也存在差異,進而影響治療依從性,常見誤區有兩類: